底色向绿发展向好--------吉电股份冲刺“开门红”见闻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2025-02-12 16:27:57

春风轻拂北国大地,吉电股份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已泼墨挥毫——4600多名员工聚焦集团公司“均衡增长战略”,锚定全年工作任务,坚持“精细严实”工作标准,干工作不“猫冬”、谋发展不歇脚,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匠心为笔,细微之处见真章

*月*日,走进白城发电公司生产现场,晨光中的交接班会刚一结束,巡检刘雪鑫便忙碌起来,手机屏保上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写着“将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

严谨细致检查升压站线路,精准无误测量泵电机振动......厂房内外近50摄氏度的温差对刘雪鑫来说似乎家常便饭。他穿梭在设备之间健步如飞,在近乎直角坡度的步梯上上下下如履平地。

和人们印象中“苦、脏、险”的传统电厂完全不同,整个厂房明亮整洁,光可鉴人的地坪漆上倒映着刘雪鑫忙碌的身影,就连墙上挂着的警示牌也没有灰尘。“干净吧!我们日日维护设备的同时,也会注意保持厂房整洁,尤其是这地坪漆铺完,像是经历了一场大雨的‘洗礼’,地面都干净如新,设备和大家的倒影清晰可见。”刘雪鑫自豪地说。

吉电股份白城发电公司巡检刘雪鑫检查1B电动给水泵前置泵驱动端轴承运行情况

看似无关紧要的地面,却能够见微知著。方寸之间的明净,恰是吉电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生动注脚——以文明生产筑基、以细节管理护航,方能在细微之处筑牢安全防线。

创新为刃,小改小革破桎梏

*月*日,在松花江热电公司二期集控室内,电脑屏幕荧光映照着运行班长魏化雷紧绷的脸庞。

“大家注意,4号炉制氮系统改造后的试运马上开始,一定要密切关注各项参数的变化!”老魏的一声指令,揭开了这一场攻坚战的“序幕”。

面对“4号炉制氮系统仅靠单台空压机供气,对制粉系统和电锅炉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保障不足”这一瓶颈问题,该公司发电部二期二班QC小组以“庖丁解牛”之势扎进了对制氮系统问题的深入调研中。咨询厂商、模拟推演、反复论证……最终,决定采用现场增加一路杂用空气代替原有空压

机运行。

吉电股份松花江热电公司魏化雷(中间)和小组成员讨论4号炉制氮系统QC改造项目方案

经过反复试验,当制氮系统空压机停止运行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氮气纯度达到100%,压力0.6兆帕,各项参数都合格!”大家紧皱的眉头骤然舒展,这一刻,每个人都露出成就感满满的笑容。

这场“微创新”,不仅每年可节省19万元运行成本,更让设备寿命更长、故障率骤降,彻底解决了4号炉制氮系统无备用空压机的现状,这正是广大吉电人用小改小革“金钥匙”解锁降本增效“新思路”的生动体现。

绿色为脉,冷暖交织绘新篇

当季节赋予东北黑土以冰天雪地,长春热电公司提出极致追求“傲雪凌霜”。

随着区域供暖面积的持续攀升,供热需求与减排压力如双生藤蔓交织攀升。目光所及,“烟气余热回收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正书写着冰与火的“辩证法”,切实将“节能减排”的行动落实到促进“民生保供”质效提升上来,在严寒中探寻绿色发展与温暖保障的平衡。

项目采用基于溶液吸湿原理的开式热泵技术,对脱硫后、进烟囱前的烟气进行余热回收,用于加热热网循环水,同时回收烟气水分进行再利用,有效实现烟气消白治理,实现节能、节水双重功效。

在施工过程中,长春热电公司严格执行外委承包商“一体化”管控,在“工业互联网 + 安全生产”平台织就的智慧监控网配合下,承包商管理会议周周雷打不动、工程方案执行严丝合缝、施工流程严,关键节点操作无误,为项目如期竣工奠定坚实基础。

吉电股份长春热电公司烟气余热项目负责人管玉保(中间)与施工方技术人员现场探讨烟道组件吊装细节问题

当项目成功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并经第三方性能试验严格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后,一组数据惊艳亮相——新增供热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回收烟气余热68万吉焦、节水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寒潮中的黑土地绽放出绿色与温暖的“并蒂之花”。

春潮拍岸,征程再启。从“地坪漆映匠心”到“小革新见大智”,从“烟气变暖流”到“数据织安全”,吉电人以实干为墨、创新为砚、绿色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长卷上,正挥洒出愈加磅礴的崭新气象。

作者:李宗烨 李晗

#广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