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阳谋”虽然不是“无解”,但不能掉以轻心

过河小卒子 2024-07-04 17:11:05
美国现在对中国做的,就是公开的“阳谋”

总说“无解阳谋”,好像很厉害似的。

实际上,所谓“无解”,都是因为形势造就的局面难以打破,才显得无解;

而所谓的“阳谋”,其实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公开做法,不是暗地里的阴谋诡计,所以才叫“阳谋”。

美国现在对中国做的,就是公开的做法:一边遏制,一边建护栏。

遏制:是要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长,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破坏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

护栏:就是要坚决不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不给中国和它们过手的机会。

美国“遏制”大国的三方面有一定效果的;大国也能打破美国的“遏制政策”,但困难重重。

这些就是美国的“阳谋”,虽然不是“无解”,但不能掉以轻心。

想成为强国,军事实力最重要;而军事实力,要以经济、科技和人口支撑。

一个国家能不能成为大国,最重要的是“军事实力”;而“军事实力”是不是强,需要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支撑的,两者缺一不可。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穷得要命,但军事实力超强,这是违反规律的。

一战时,德国一开始很强,但后来逐渐打不下去了,是因为经济没办法承受,只好投降。实际上,德国魏玛政府投降时,德军战场形势并不落下风,但就是打不下去。

德国后来实在打不动了

投降后的大国,很多人是不服气的,尤其是前线的军人,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出卖了;而政府也有一肚子苦水:不投降,国家就崩溃了。

二战时,德国军队强,是因为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强。希特勒上台后,借助美国资本,大力发展德国工业,德国出现了惊人的腾飞。

都知道德国现在的四大汽车品牌吧,奔驰、宝马、大众、奥迪,其实,但是的“大众”这个名字还是希特勒给起的,意思要德国大众没人有车开。

德国经济腾飞还得益于苏联,因为德国工业要资源、能源,这些东西苏联有,大量供应德国,还是赊账的,记账就行,以后还。

德国经济实力和工业能力起来后,德军也强大起来。德国后来攻打苏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欠账太多,不如打一下,说不定就把债主给打没了。

二战前德国经济繁荣

“军事实力”有强劲的经济实力支持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有强大的人口支持。从来没有一个经济超强的国家,人口少但军事力量强大。

人口多说明兵源丰富,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兵源支持,这个国家的军队也没法长久支撑下去。现在的“俄乌战争”就是例子:

乌克兰的战争资源都是美国和北约给的,几乎无限,但他们只坚持了一年多就打不下去了,就因为人口对比俄罗斯太少,没法坚持下去。

乌克兰在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打得不错,但俄罗斯在2023年下半年进行了两次战争动员后,形势急转直下:俄罗斯兵力增强,乌克兰兵源强弩之末。

总而言之,支撑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是“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这两点突出了,军事实力不会差;如果在上台阶的话,实力将更强,这个台阶就是“科技实力”。

很简单的道理:科技实力强,制造能力强,能源源不断生产前线需要的武器;还能不断根据战场需要生产先进的武器。这样一来,军事实力更加强劲。

美国说和中国“竞争”,实际是不让中国强大;而办法就是遏制中国的科技和经济。

美国把中国视为“威胁”,要针对中国,这是美国两党共同的意志,不以任何人当总统而改变;所以,不管是共和党的特朗普,还是民主党的拜登,都在“遏制”中国。

遏制的办法很直接,就是用所有手段,把中国隔离在世界市场之外,哪怕这样做不符合美国目前的短期利益,美国也在所不惜。

因为中国是贸易型国家,中国经济增长是靠改革开放后融入世界大市场得来的;所以,让中国经济停滞下来,也只有“脱钩断链”:市场与中国脱钩;供应链与中国断开。

“脱钩断链”,美国也有损失,明显的会引发通胀,但美国不管这些,他们现在还坚持不降息,就是咬牙坚持;而支持美国能咬牙坚持的,是美国仍然有的金融优势:美元。

说远了,再举个目前真切的例子:美国拉着欧洲,提升中国先进制造业产品的关税,这更能反映他们的“坚持”:哪怕今后用油车,也不用电动车。

很多人以为:美国、欧洲不进口价廉物美的中国电动车不长久,因为电动车是趋势。实际上,油车也好、电动车也罢,都是车;油和电的问题,是能源选择的问题。

你看美国和欧洲还提什么“气候变化”吗?特朗普早早就退出“气候变化谈判”了。而油的价格问题,在欧美国家不是问题;况且中国电动车用电,以后车用电价还能坚持这么低吗?

不但如此,美国和欧洲不是没有电动车,只是他们的价格高一些;另外,他们又把“氢能源”提上台面,这是日本占有更多专利的赛道。

说这些,是想说明:为了让中国先进制造业起不到提升中国经济实力的作用,美国想尽了办法,这些办法都是“阳谋”。

在科技方面,美国遏制中国是公开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有这个实力。美国也知道,这种遏制是没办法长久地,但能坚持一会是一会。

从经济上和科技上“遏制”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就能减弱中国军事实力快速增长。人口嘛,这是刚性的,是遏制不了的,而中国的人口规模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

实际上,美国几乎对中国以前所有的政策都指指点点,有的还大肆抹黑,但他们从来不批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但不批评,还叫好、支持。

当然能打破美国的“遏制”,但困难重重。

美国的“遏制”政策是有点效果的,如果不是每个从2017年以来的疯狂“贸易战”、“科技战”,现在的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就不一样了,而投入到军事建设方面也不一样。

其实,中国是知道美国想法的,在美国和欧洲搞出“气候问题”时,中国就看得清清楚楚。

当年中国科学家丁仲礼就说:欧美在“气候问题”上不会坚持的,他们都是放空炮,将来一定会不落实;不信就走着瞧。

现在的事实,验证了老科学家的预言。当年欧美推出的小女孩,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仅有的出面还是被欧洲警察抓起来,不让她在罢课胡闹。

这小女孩开始被捧上天,现在被抓了

早就看清美欧的意图,中国也有自己的对策,首先是“一带一路”建设,这是多赢的大战略,既帮助了沿路国家工业化,也开拓了新的市场。

其次是稳定第三世界国家市场,最明显的是加强了对东盟国家的贸易。

这个贸易量是惊人的,以前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只有区区2000亿美元,美国是5000亿美元;现在,中国东盟的贸易量是9600亿美元,美国还是5000亿美元。

第三,加强了南方国家的组织建设,坚持贸易全球化,营造新的环境和市场。“金砖国家”机制、“上合组织”扩员,都是针对欧美“脱钩断链”的措施。

也要实事求是讲,这些措施有用,但不足以弥补欧美市场一下子脱离的空白。因为欧美是老牌工业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消费市场太大了。

因为不能一下子弥补,所以现在的经济发展有点阻碍,显得困难重重,现实就是如此。

让人恶心的是:美国在破坏大国周边的地缘环境。

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美国进行遏制和打压;同时,美国还不断破坏大国周边的环境。

美国的做法非常恶心:他们利用几个跟班不断找事,但永远把事情控制在不发生武装冲突的程度。

这种做法能达到三个目的。

首先,让大国周边环境处在矛盾之中,但矛盾引而不发;这样美国能掌握对局势的主动权:在需要时,美国可以引发矛盾。

其次,给外界营造大国一种既霸道又很怂的印象。一个国家的形象跟人的形象一样,不管你真实是怎样的,但只要给你打上某一种标签,你就很难改变。

因为改变需要行动来证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你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显示你不霸道吧;也不能把人揍一顿说你不怂吧。

第三,一个国家周边不断出现紧张局面,会让外界想法改变,让自己的投资环境和建设环境变得恶劣;还会让自己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处理其他事情。

美国的战略重点在亚太,这一点美国人毫不避讳,他们把俄罗斯的威胁排在第二位的;但美国实际上也没办法静下心来处理亚太,因为“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让它们分心。

按照美国那些信奉实力原则的战略家的想法,美国就应该联合俄罗斯针对大国,为了联合俄罗斯,哪怕把乌克兰送给俄罗斯也值得。

在他们看来,即使把乌克兰送给俄罗斯,俄罗斯也没法完全控制,因为乌克兰中西部的人,历史上就是俄罗斯族的死对头。

既然俄罗斯没办法完全控制乌克兰,那么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只会陷入麻烦,所以,担忧俄罗斯染指欧洲是多余的,美国在欧洲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失。

这是美国很多人真实的想法,这些人还是能影响美国对外战略的人,比如那个米尔斯海默就是这么想的,他对美国把俄罗斯推到大国一边感到痛心疾首。

这些人一直劝告美国政府和俄罗斯妥协,他们以前希望“联俄制中”;现在看来,俄罗斯很难上当的,但他们还想和俄罗斯妥协,这样就减少了美国在欧洲的压力。

总之,美国在“遏制”大国经济、科技的同时,还很恶心地挑动大国周边环境,破坏大国国际形象和战略地缘;不排除今后美国突然向俄罗斯让步,缓和和俄罗斯的关系。

美国为什么不直接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呢?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意给中国机会。

实际上,美国这么赤裸裸地遏制中国,已经把两国关系搞得很坏;在中国周边,美军活动也很频繁,但越是这样,美国越小心,非要和中国建个“安全护栏”。

按照美国的说法,建“安全护栏”,就是要防止和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难道是美军怕和中国打仗?不全是这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美国不希望和中国现在就打仗。

还是美国战略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观点:大国军事实力很强,实际上中美俄三国中,中美早把俄罗斯甩在后面了。但是,美国军队有个巨大的优势:实战经验。

一支军队能不能打仗,是要不断用战争来锻炼、检验的。美国几乎每一年都在打仗,即使现在的“俄乌战争”,美国也有人在里面偷偷地作战,使用美国提供的新式武器。

这些经验是花钱买不到的,也是训练练不出来的。特别是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战场上条件瞬息万变,只有经过实战,才知道自己的战法是否合适、武器要做哪些改进。

实际上,这就像一把没开刃的宝剑,本质再好,但没有合适的磨刀石来开刃;好的宝剑还不能随便找块石头开刃,要用硬度高的石头开刃。

大国军队就是这样的宝剑,从1979年之后这支军队就没有打过仗了,就连高级指挥员都没见过战争;

现在的军事建设虽然已经很强,有许多新式高科技武器,飞机、军舰也更新换代;但缺点就是没经过实战锻炼。

用这样的军队和岛上打,明显起不到锻炼和检验的作用,因为它们压根不在档次上;和菲律宾更不用打,这会给大国军队带来负面作用;菲律宾军队连我们岛上都不如。

其实,大国军队最好的磨刀石就是美国军队。和它们打,无所谓输赢,但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也能发现自己很多现在发现不了的问题。

美国人深知这一点,他们才不愿意做这块“磨刀石”;他们希望大国军队和菲律宾干一场,把菲律宾打得越惨,大国军队对现代战争的误解就会越深。

所以,美国总是不断挑唆菲律宾啦、岛上啦,让它们惹是生非,最好大国军队搂不住火,打他们一顿,美国既达到了目的,还能发现大国真正的实力。

而大国明显清楚美国的想法,在处理海上问题时总是非常克制,用海警对付菲律宾的海军,不把事态升级到战争,不动用军队。

但大国面对美国时就不怎么克制了,2016年7月12日,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一出来,美国的舰队开进来找事,大国果断应对,美国赶紧溜了。

要说的是:这不是美国怕大国,美国当时的指挥哈里斯其实已经下达了开火命令;是美国更高层否决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不能打,另外也不想给大国机会锻炼军队。

实际上,那一次如果打起来,战争规模大不了,但一定会提升大国海军、空军好几个档次;更能检验大国军队兵种协同、海陆协同的战法。

局部冲突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美国只要不在“岛”的问题上和大国发生战争,就不担心战争局面会有螺旋升级的危险。

很多次,美国海上的航母编队都“望风而逃”;很多次,美国高官只要出来讲话就说要“建立护栏”。主要原因是美国不想做大国军队的“磨刀石”。

0 阅读:49

过河小卒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