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物案:明末楚王府三大案之一,两百年前的楚王黑了老岳父的钱?

楼哥看明史 2024-07-04 09:34:28

前言: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闰八月,湖广巡抚李得阳、巡按御史赵文炳,指挥大批官军赶到位于武昌府(今湖北武汉)蛇山南麓的楚王府,将其四面团团围住。

武昌城内的老百姓吓坏了,这个动静,这个架势,大家都在猜想是不是现任楚王朱华奎要造反,所以朝廷派人拿他。

明代楚王府位置图

事情当然没有这么严重,此时的朱华奎虽然袭爵已经长达十六年,但本身的年龄也不过二十六岁。说他造反,未免也太抬举这位楚王殿下了。朝廷官军之所以包围王府,说起来有些可笑,是为了防止楚藩宗室转移财产。

这就是明末楚王府三大案之一的寄物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有些无厘头的奇案。

小人物王守仁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八月十五日,明神宗朱翊钧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奏疏。上奏人王守仁,留守后卫百户,一个十足的小人物。这里做个额外说明,这个王守仁,可不是当年平定宁王之乱的那个王守仁,也就是传说中的圣人王阳明。

圣人王阳明剧照

王守仁很鸡贼,奏疏开头就先说了自己的目的:“以御赐祖遗财物仰助大工”。当年三月初八日,紫禁城内坤宁宫突然发生火灾,而且很快蔓延到了乾清宫,史称“一时俱烬”。万幸的是当时明神宗在养心殿内,这才算逃过一劫。

乙亥,是日戌刻火发坤宁宫,延及乾清宫,一时俱烬。上时居养心殿,密迩二宫。立火光中吁祷甚切,幸不至蔓延。—《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五》

宫中三大殿烧毁了两座,重修工程耗资巨大,让神宗也为之发愁。现在瞌睡有人送枕头,居然有人要捐钱,皇帝一下子来了精神,开始仔细打量奏疏中的内容。

紫禁城乾清宫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王守仁称开国功臣定远侯王弼,是他直系先祖的弟弟。王弼死后,因为嗣子年幼,所以来武昌投靠姐姐“楚贞王元妃”王氏。王家有钦赐陕西庄田八十六处、赤金六万八千余两、白银二百五十余万两、珠宝不可胜计,都寄存在了楚王府的宝库之中。

六传之后,王府突然翻脸,不再承认王家后人王锦袭对“寄银”的所有权。王守仁为此愤而上疏,希望朝廷能为功臣后裔做主。此外王守仁又提供了一条信息:王家的庄田之利,从永乐年间算起来到现在,起码也有八百余万两。这些庄田之利,王家打算捐给朝廷,用来修建乾清宫和坤宁宫,只求陛下为自己做主。

这么大一笔财产,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神宗极为心动。但王守仁毕竟只是一个百户,而楚王一脉自太祖时代至今已经传承了二百多年,是不是要撕破脸去打这个秋风,皇帝有些犹豫。好巧不巧,此时户部来了一个神助攻,称刚刚去世的仁圣皇太后陪葬品奇缺,让神宗终于下定决心,去楚王府干一票。

甲子,户部题仁圣皇太后殡宫合用朱翠、金银、宝石急缺,乞量赐裁减,召买供进。谕系大行丧仪之费实非得已,着作速进。—《明神宗实录卷三百》

仁圣皇太后画像

闰八月初一日,神宗传旨司礼监,让他们挑选公正内官,带着王守仁去武昌,查明这笔“寄银”的确切金额。于是司礼监太监孙举、锦衣卫佥书庄德福星夜启程南下武昌,前往楚王府“查明王弼家财”。

据王守仁的说法,王弼家财都是由王府承奉司收管。为了防止该管人员“先行逃遁”,或者将珍宝等物转匿,请求让湖广巡抚、巡按先将王府承奉郭伦等人“拘禁防守”,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对此刑科都给事中侯廷佩极力上疏反对,结果被神宗下旨“夺俸一年”。

王弼其人

王弼,定远人,因擅使大刀,被称为“双刀王”。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归附朱元璋,大明建国以后出任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一月,因征讨西番的功劳被封为定远侯。

建国之前,王弼在平定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建国之后,讨伐西番、云南,收降辽东前元太尉纳哈出,深入捕鱼儿海大破元军,可谓是大明王朝的一员超级悍将。

蓝玉案剧照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二月,因受蓝玉案的牵连,王弼被朱元璋赐死并削爵。其实此时距离蓝玉被杀,已经过去了快两年。依笔者看来,王弼之所以难逃一劫,在于他的另一重身份:明代首封楚王朱桢的老丈人。当时周王岳父宋国公冯胜、晋王亲家颖国公傅友德,也先后被赐死,应该都是同样的原因。

无论如何,王弼之死没有影响到他的家人。其子孙,乃至其兄长王十六的子孙,都活了下来。而王守仁,就是王十六的后代。

楚王的反击

从辈分来算,朱华奎比朱翊钧要高一辈,但他可不敢对皇帝拿大。楚国是开国时候的第一批亲藩,楚王和神宗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只能说一声咱们二百年前是一家。

明神宗朱翊钧剧照

但是被人上门堵门,楚王殿下自然也不能就此坐以待毙。朱华奎立刻向朝廷上奏,称王守仁又不是王弼的嫡系后裔,所谓的财物根本是子虚乌有之事,这是欺君之罪,必须严惩。

楚王华奎奏:“王守仁非系王弼亲裔。寄顿财物,皆属虚诳。假以进助为名,希图承袭。乞赐研究明正典刑,以为欺君之戒。”不报。—《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二》

此时的神宗已经被泼天的富贵蒙蔽了双眼,不看到结果,他也不肯善罢甘休。所以对于楚王的上奏,皇帝使了一招:“不报”,也就是已读不回。

明代亲王府大门

朱华奎有些懵圈,皇帝陛下到底想干什么?真以为王府里藏了那么多钱?楚王殿下很生气,向堵在门口的湖广巡按赵文炳提了一个解决方案:“避官掘搜”。也就是朱华奎带着阖府宫眷,空手离开王府,让官军入内掘地三尺来搜查。楚王殿下这一招以退为进,也算玩得很溜。但神宗更狡猾,还是那一招:“不报”,我就装死。

这回朱华奎也急眼了,大队人马堵在门口也好些天了,这成何体统,楚王殿下不要面子的吗?于是他调整心态,再次向朝廷上奏。这一次的奏疏写得非常正式,可谓摆事实讲道理。

朱华奎先是表示王弼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一直作为蓝玉的副将,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庄田和银两?完全不现实嘛!蓝玉自己都没这么多。其次他指出首封楚王朱桢谥号为“昭”,哪来的“楚贞王元妃”?就算王守仁不学无术,把谥号给写错了,那么所谓王弼后代王钥受王妃抚养的时间,距离王氏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何谈收养?再次王弼坐罪而死,其子何谈袭爵?纵有家产,也早已没官。最后楚王给出了自己对王守仁的强烈控诉:“此辈小人亏圣德而残懿亲伤国体”。

明代首封楚王朱桢坟园

然而神宗头很铁,在孙举和庄德福的调查报告没有出炉之前,他老人家一句话都不想搭理楚王,反正不管你写什么,我都是已读不回。

调查需要时间,但朝中的舆论却开始发酵。大臣们早就对神宗不上朝感到不满,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敲打一下皇帝。比如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养蒙,就认为王守仁“捏无影之宝货”,目的在于“骗久绝之侯封”。南京浙江道御史黄华秀指斥王守仁“诬害亲藩”,希望朝廷派遣公正官员查勘以后据实回报。

查勘结果

十一月十九日,孙举的调查报告来了,结果却令人失望。孙太监气急败坏,大骂楚王府承奉郭伦、高擢等人“违抗藐视”,因为他们报上来的奏册里面没有“王弼家财”。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然而这一次各部门联合办案,互相掣肘,根本不存在徇私枉法的可能性,找不到钱就是找不到钱。楚王趁势叫起撞天屈来,指控王守仁“欺罔天听”。神宗大感丢脸,只能下旨暂停调查。

上悟谕:“朕初念开国旧勋,故行查勘。据王所奏,册籍年远,散逸无存。又厄遇多艰,姑不深究,以示亲亲之意。其差去内外官员及原奏都便回京。还著部院该科将先年案卷缘繇查明,详细具奏。”—《明神宗实录卷三百五》

但是皇帝有没有收获呢?当然有。十二月十八日,朱华奎进献进助工银二万两。要知道神宗的亲弟弟,潞王朱翊镠,进献的助工银也不过一万两。其他的宗室亲王,一般的指标都是一千两,楚王殿下终究还是被狠狠地宰了一刀。

案件余波

其实朱华奎年幼之际,王府事务由其叔祖武冈王朱显槐暂摄,当时在湖广三司官员的见证之下,曾经对王府财产做过一次大盘点,总共的存银也不过十八万两,和王守仁所说的二百五十余万两相差悬殊。

明代楚王府示意图

现在调查结果出炉,文官们再度就此对神宗展开抨击。比如南京刑部右侍郎谢杰认为陛下当年对宗室极为善待,这一次明明是“楚藩见诬”,却急不可耐地派太监前来调查,是“亲亲之美鲜克如初者”。

但是神宗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王守仁如此重罪,上到楚王,下到百官,都认为他罪不可宥,皇帝却仅仅给了他一个“原籍当差”的处置。这一下舆论大哗,刑部左侍郎吕坤认为王守仁、王锦袭“假传诏旨,暗陷亲王”,应该“诛此两贼”。湖广巡按赵文炳也指出二人“假刻皇祖制书”,如此穷凶极恶,不宜仅发回原籍,“请亟正天诛”。兵部也认为二人“窘诬楚藩”,应处以斩刑。

然而不管百官怎么跳脚,神宗的对策都是一条:“不报”。老子就不想处置王守仁,你们咬我啊?

张居正剧照

结语:神宗亲政之后,当初张居正留下的家底,渐渐消耗一空。再加上江南地主集团的暗顶,朝廷财政极为紧张。王守仁逢君之恶,主导这场大案,目的当然是希望恢复定远侯的爵位。而神宗大张旗鼓派人追查所谓的“王弼家财”,也是希望趁机发一笔财。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传国二百多年的楚王府,家底竟然如此单薄。但凡这一次能查出一百万两银子,估计神宗都敢把他认定为“王弼家财”予以没收。至于皇帝不处置王守仁,这太正常了。要是杀了这只鸡,以后谁还愿意当皇帝的白手套?王守仁必须不能死。

1 阅读:263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