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井字称雄:解锁艺术构图的秘密武器

一笑墨知 2024-11-01 16:14:42

很多人拍照,就只会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央,就显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其实,在绘画中,就有很多构图方法可以学习借用。今天一笑就来介绍一种最常用、最容易入门的构图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每个教摄影的老师都会讲,但一笑说的更全面更透彻——我会从它的起源说起,再到不同的应用场景,让你从根源上理解掌握。

话说唐朝有位大书法家叫欧阳询,现在市面流行的田英章楷书,都是欧阳询的“欧体”变化而来。但在唐朝,学书法、练字并不像现在一样有很多方法和途径,通常要老师亲自指导示范。但学的人太多,老师不够用啊。于是欧阳询就发明了九宫格,不仅让书法小白们找到了练字的秘籍,还为艺术家们打开了一扇构图的新大门,为后世的绘画、摄影界种下了一颗灵感的种子。

中国的画家们学习了九宫格的方式,衍生出了“井字四位法”。

“井字四位法”就是把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形成九个格子、四个交叉点。这四个交叉点,就像是画面的“黄金地段”,谁站上去,谁就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例如北宋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轴》。在这幅作品中,郭熙巧妙地运用了“井字四位法”。地平线在“井”字下三分之一处,作为主体的枯树正好在左侧竖三分线上。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使画面显得均衡和谐,还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深远感。

再比如宋代林椿的《梅竹寒禽图》。这幅画中一枝寒梅从画幅左侧横倚出枝,末梢自然分出两小枝,一鸟禽伫立在上行枝头,其中作为“画眼”的鸟头恰好在右上角的交叉点处而且画面左侧瑟瑟的竹叶与右边的鸟、梅遥相呼应,整个画面构思巧密,自然生动,简约含蓄,充分体现了井字四位法的构图艺术。

到了18世纪,西方画家约翰·托马斯·史密斯(John Thomas Smith)也发现了这一构图法则,他在1797年出版的著作《乡村风光论》(《Remarks on Rural Scenery》)中首次明确描述了这一构图技术,阐述了三分法的概念,将其命名为“Rule of thirds”。他提出,在构图时,将画面通过两条横线和两条竖线分成九个相等的部分,重要的构图元素应该沿着这些线或它们的交点放置。这种方法能够创造出更具有动态和视觉吸引力的构图,避免画面过于对称和呆板,成为了后来艺术家和摄影师广泛使用的构图原则。

举个例子:假设你正在拍一张风景照,远处的山峦叠嶂,近处的湖面碧波荡漾,美则美矣,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这时,不妨让一只小船游到画面下三分之一的交叉点上。瞬间,这张照片就有了故事感,观众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就被引导到了那个“黄金位置”上。

总的来说,“井字四位法”,也就是“三分法”的具体应用有如下几种:

l ‌放置主体‌:将主要的拍摄对象或兴趣点放在其中一条线或一个交叉点上,而不是正中央。这样做通常会使画面看起来更加自然和动态。

l ‌平衡画面‌:如果画面中有多个重要元素,可以利用三分线来平衡它们的位置和比例,例如天空和地面可以用上下的三分线来划分。

l ‌引导视线‌:利用画面中的自然线条(如道路、河流、海岸线)沿着三分线方向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深度感和视觉流动。

l ‌留白‌:合理利用空白或负空间,可以强化主体的存在感,为画面提供呼吸的空间,同时传达情绪和意境。

井字四位法(三分法)就像是一个让画面变得好看的魔法,它让我们轻易的在画面中寻找到平衡和焦点。但记住,构图的最终目标是传达情感和故事,如果井字四位法(三分法)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目标,那就使用它;如果不能,那就大胆地抛弃它,寻找新的表现手法,以创造更加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无限的可能。所以,拿起你的相机,或者拿起画笔,去探索、去实验、去创造,让井字四位法(三分法)成为你解锁艺术构图的秘密武器吧!

0 阅读:3
一笑墨知

一笑墨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