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人墓之八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作者 / 郑望学

孙中山父亲孙达成墓
犁头尖山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北面,因形似犁头而得名。皇帝田,也称黄帝田,位于犁头尖山南峰,孙中山父亲孙达成墓及孙中山兄长孙寿屏(孙眉)墓就在这里。此地面朝珠江口,风水极佳,有“双龙戏珠”之称。

犁头尖山“皇帝田”
孙中山父亲孙达成墓孙中山父亲孙达成墓位于犁头尖山脚。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孙达成去世后葬于此,1926年重修。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达成墓
孙达成(1813-1888),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身贫寒家庭。16岁时赴澳门谋生,在鞋店做学徒,三年后出师。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间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月薪四元。
道光二十五年(1845),32岁的孙达成回乡务农时结婚。咸丰四年(1854),41岁的孙达成喜得长子孙眉(孙寿屏)。同治五年(1866),时年53岁的孙达成老来得子,即次子孙文(孙中山)。

孙达成像
孙达成家贫,没有自耕土地,仅靠佃入祖堂田二亩五分及弟媳程氏田地四亩共六亩为分地为生,一年的辛勤劳动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
为了养家糊口,孙达成除白天劳动外,夜晚还兼做村中更夫,年俸二百斤谷。直到光绪六年(1880),年老体衰的孙达成才辞去更夫一职。

孙达成墓碑
光绪十四年(1888),孙达成去世,享年75岁,葬在翠亨村犁头尖山脚。民国十五年(1926)予以重修。
据说,古代风水大师赖布衣曾以寻偈妙语指点迷津:“妙点八百年后事”。留下偈语“翠亨一隅细参详”指点孙家祖上留下一处真龙宝地,预言此龙穴800年后必出伟人。

孙中山祖坟
孙达成墓依山势构筑,坐西北朝东南,为传统抄手墓。由护岭、垅环、挂榜、踢靴、拜台等组成,拜台前有月池,占地面积约66平方米。
墓碑额刻流云拱日,以福、禄、寿三字衬托。碑文:“显十七世祖考达成孙公之墓,民国十五年仲秋吉日立石。”两侧有碑联,联额有蝙蝠图案。上联:效灵环五桂,下联:耀彩应三台。

孙达成墓
墓前有一对镇墓狮,立于左右。
孙中山兄长孙寿屏墓孙中山兄长孙寿屏墓位于犁头尖山腰处,距其父孙达成墓不远该,墓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兄长孙寿屏墓
孙寿屏(1854-191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名眉,字德彰,号寿屏,近代著名华侨实业家和革命家,早年赴夏威夷檀香山经商。光绪二十年(1894),孙寿屏加入兴中会,积极支持弟弟孙中山的反清革命。

孙寿屏像
光绪三十年(1904),因夏威夷政府改订租地年限条例,致使孙寿屏的商铺经营日益困难,不得不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居在香港九龙。
宣统元年(1909)冬,孙寿屏参加筹备广州新军起义,后在九龙一带联络会党。宣统三年(1911),孙寿屏移居广州湾(今湛江),组织民军响应武昌起义,并收复雷州半岛等地。

孙寿屏墓
民国成立后,孙寿屏听从弟弟孙中山的劝告,放弃就任广东都督职位,迁居澳门,做起了寓公,不再过问政事。后在袁世凯复辟时,孙寿屏全力支持二次革命,维护民主共和。
民国四年(1915)2月11日,孙寿屏于澳门病逝,享年61岁,葬于澳门西洋坟场。1933年,国民党中央出资1万元国币,将孙寿屏墓迁葬于中山县翠亨村犁头尖山。

孙寿屏墓碑
孙寿屏墓依山势构筑,坐北朝南,为抄手墓。由拢环、挂榜、踢靴、拜台等组成,拜台前有月池,占地面积约147平方米。
墓碑额雕刻日光流云,以富、贵、寿三字衬托。碑文:“显十八世祖考寿屏孙公之墓,亥山巳向室宿十七度丁亥分金江西兴国杨柳桥授男其邦订,民国二十二年三月清明日孙满、乾立。”

孙寿屏墓后土
墓碑左右石刻对联,上联:“马鬣崇封思祖德。”下联:“虎头毓秀表元勋。”
墓后两侧有后土龙神神位。
墓西南侧立有《孙德彰先生墓表》一碑,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敬立,汪兆铭(汪精卫)敬书。

孙寿屏墓表
据传,孙中山祖坟的“双龙争珠”“风水属于极贵之龙,孕育了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但因其祖坟穴位低、穴位门前都是看不过案山,按风水学论,必成流泪沙,主不吉之象。因此,孙中山革命没有取得最后成功,就过早去世了,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的遗志。

翠亨犂头尖山
作者简介:郑望学,笔名慕遇城迹,湖北汉川人,80后文旅作家,资深策划人,专注文物古迹保护多年,诚交天下志同道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