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鸡蛋涨到10美元一盒,谁在为农业危机买单?

晚风轻轻 2025-04-17 20:12:0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5年,美国市场上,鸡蛋价格因禽流感的肆虐,而暴涨至10美元一盒,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气候变化引发的农业危机,正在悄然蔓延。

根据中国气象局刚公布的数据,能发现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不断出现,这种情况导致粮食产量降低了3.2%。

其实在这个时候,能源需求的波动更加明显,并且能源供应和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地呈现了出来。它们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形成了一张复杂的危机网络,给全球的稳定和进步,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气候变暖重塑农业格局

气候变暖,如同一只无形的巨手,正在重塑全球农业的版图。

气温一直往上升,很多地方的降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各个地方的表现,也不一样。

干旱和洪涝这两种灾害,轮流出现,使得原来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变得没那么靠谱了。

在非洲的某些地区,由于长久的干旱,原本极为肥沃的农田变成了荒漠。

依赖这些土地生活的农民,只得背井离乡,去寻找新的生存契机。其实他们内心满是无奈,满是酸楚,不知未来该去往何处,反而他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充满了彷徨。

而在亚洲的一些季风气候区,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将大量农田冲毁;粮食产量大幅下降,饥饿问题愈发严重。这里的暴雨就如同猛兽一样,凶猛且无情地摧残着农田,使得粮食产量急剧降低,饥饿的阴影也因此更为浓重。

气候变动,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及分布范围有显著的影响。

一些温带作物生长周期慢慢的缩短,引发产量减少,品质也不同程度的下滑;不少作物种植区域渐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带迁移,促使部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需作相应的调整。

农民得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和成本适应全新的种植模式,使农业生产风险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二、能源转型的双刃剑效应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地推进着,而且这一过程,却带来了犹如双刃剑般的效应。

一方面生物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已达到12%。

但大量耕地,被用于种植生物燃料原料作物,如玉米、甘蔗等导致约3亿亩耕地被挤占,这其实加剧了粮食市场的供需矛盾,而且推高了粮食价格,进而使得许多低收入群体难以承受,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也受到了威胁。

另一方面,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部分,发展得极为迅速。

而且它宛如一颗闪亮的新星,在能源领域迅速地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其实它的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成本也逐渐地降低,为清洁能源的推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不过光伏板的生产过程,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其能耗相当于全球粮食运输总能耗的1.5倍。

这不仅增加了能源生产过程当中的碳排放,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除此之外,大规模的光伏发电设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与农业生产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压缩了粮食生产的空间。

三、极端天气的连锁反应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往往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能源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冲击。

在欧洲2025年夏天,猛烈的热浪,铺天盖地般地袭来,使得莱茵河的水位,急速地下降,最终造成航道被阻断,没办法通航了。

莱茵河

这不仅扰乱了当地的水上运输秩序,而且使得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受阻,农资价格,因此大幅上涨15%,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巴西暴雨

在南美洲的巴西,暴雨“哗啦啦”地下着,而且这雨势如注,从而引发了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导致铁矿石的开采以及运输都受到了阻碍,其产量也大幅度地减少了。

由于巴西,作为全球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供应。

铁矿石的短缺使得农机制造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进度延迟,农机设备的供应减少,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粮食减产风险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

结论

面对气候变化,以及极端天气给能源和粮食安全所带来的双重威胁,我们必须积极地去寻求应对之策。

“气候韧性农业+智能电网”的协同发展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里大力投资3000亿元,用以开展气候适应型农业建设。而且通过推广诸如耐旱、耐涝这类气候韧性较强的农作物品种,与此同时改善灌溉系统,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这样的话,为全球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这个时候智能电网的发展能够优化能源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呼吁,建立全球气候预警共享机制,各国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及时共享气候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降低极端天气对能源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共同守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根基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未来。

参考资料:

《科学》杂志

巴西农业部:《2024年巴西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报告》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WHO):《禽流感疫情全球监测报告》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