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大爆发,一举超越了老牌的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
在20世纪初的时候德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领先的两个工业国,如果二战没有美国参与的话,反法西斯同盟还能不能取胜,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但更令人唏嘘的是,到了战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却缺席了,变成了美国的一枝独秀,这是为何呢?常见的解释是二战后德国被限制了,所以科技实力没有发挥出来。
但这种解释具有局限性,因为二战后那几年盟国确实限制了德国在一些军事科技领域的发展,但是并没有限制德国民用科技的发展,甚至连核工业也没有限制。例如中国的高温气冷堆就来自于西德的早期研究。
科技发展又不仅仅局限于少数的军事领域,民用科技才是最广泛的应用。二次工业革命时,很多民用科技也是德国突破的。
但是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很少有重大的科技突破是德国人进行的,而是大多由美国人来完成。
原因是德国的上次工业革命并非有意的制度设计,而是误打误撞的结果,制度的设计者也没有预见到这样的建构能催生出一波工业奇迹。这就不得不提到俾斯麦所设计的那个古怪的帝国了。
德意志帝国有因为有一个“帝”字,让人容易联想到高度集权的中央帝国,其实德意志帝国离高度集权还很远,更像是一种联邦与邦联的结合体。
德国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三次王朝战争都是对外的,分别是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为了减少统一的阻力,俾斯麦在设计帝国制度的时候,对国内的各邦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让各邦保留高度自治,换取对德意志统一的认可。
更离谱的是,巴伐利亚王国还保留自己的陆军部和驻外使馆,巴伐利亚军队在平时是独立的,只在战时由普鲁士统一指挥。
这样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德意志中央政府很大程度上就是普鲁士政府,直接管辖的地区只限于柏林以东,而帝国的西部和南部都是高度自治状态。
关税同盟消除了贸易阻碍的因素,高度自治的各邦消除了中央政府过度干预的因素,因此德国西半部的经济处于一种市场野蛮发展的状态,这种野蛮发育的市场竞争,是最容易引发技术革命的社会状态。
所以在统一后的三十年间,德国爆发了一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革命。
其实美国也是类似的制度建构,只不过美国立国时就确定了州权至上主义,在宪法里州权的比重很高,联邦政府一直难于干预市场,让美国经济在两百多年里,一直保持高度活跃的市场竞争状态。
受到过分管制的社会,是很难有企业的创新的,英国的工业革命,也不是发源于封建制比较完善的东南部地区,而是位于西北部管制比较宽松的地区。
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起重要作用的并不是剑桥牛津这样的贵族学校,而是比较注重实用主义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
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社会制度,也是最接近美国的时候,只不过这种状况并不是德国人主动追求的结果,是对现实的妥协不得已而为之。德国人内心还是向往强大的中央集权,当一战后德国原面临严重社会危机的时候,纳粹趁机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政府。
二战打倒了纳粹政府,但是德国再也回不到十九世纪那种高度自治的状态了,即使是民选的德国政府,其权力也变得非常强大,对社会的管制细致入微,德国变得和法国一样,成为一个高度监管型政府。
如果国家管得越来越详细,企业家的创新就变得越来越畏首畏尾,甚至能不创新就不创新,坐享其成是最保险的办法。
现在德国的很多大型企业都是几十年前或一百多年前建立的,跟美国平均十几年就产生一个伟大公司真是差远了。
像马斯克这样的人,在互联网创业赚到钱以后,想到的竟然是去造火箭,在其他国家或许是疯狂的想法,但是在美国却变成了现实。
任何疯狂的想法在美国都不算是疯狂,这是因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小,小到它没有能力去管制这些疯狂的想法。
并且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可能还会继续变小,因为马斯克在最新的政府效率部,作用就是削减政府的无效部门和人力,给社会更大的宽松空间,这无疑会刺激美国的创新继续发展。
缺席了现在还不是一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