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年的雨季曾在地球上发生,其原因和未来是否会再现?
地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地面,它还包含了地球过去的痕迹,通过研究远古时期形成的地层,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在远古时期的自然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注意到在三叠纪的地层中存在着一层特殊的灰色岩石。因为整个三叠纪的地层以干旱为主,但在这层灰色的岩石中,却有许多暴雨的痕迹,如淤泥沉积、泥炭、明显有被流水冲刷过的痕迹的岩石等等。在进一步的调查中,科学家们发现这个特殊的层在当代地层中广泛存在,并且在当代的植物和动物化石以及沿海沉积岩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暴雨迹象。
放射性碳测定的结果表明,这段暴雨期开始于大约2.34亿年前,结束于大约2.32亿年前,这反过来意味着地球有一个200万年的雨季在此期间,几乎整个地球都以雨天为主,由于这段时期属于三叠纪--卡尔尼安洪水事件,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卡尔尼安洪水事件,因为它属于三叠纪--卡尔尼安时期(约2.37亿至2.27亿年前)。问题是:这样长的雨季会在未来出现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看一下卡尔尼厄斯洪水的原因。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为板块,随着地球内部的运动而不断移动。
虽然板块运动的速度异常缓慢,平均每年只有几厘米,但如果时间足够长,板块运动可以大大改变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在三叠纪,地球表面的陆块几乎联合成一个整体,被称为潘吉亚,这种海陆分布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难以到达潘吉亚的深处。这就是为什么整个三叠纪的地层主要是干旱的。卡尔尼安时期之后,潘吉亚开始分裂,在地球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火山活动,这导致从地球内部释放出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继续在地球大气中积累,引发了越来越强的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越来越高,这反过来又导致海洋中的海水大量流失。
这导致了大量的水从海洋中蒸发。当水蒸气随着温暖的空气上升时,遇到空气中较冷的空气就会凝结成水滴,然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到地上,形成降水。随着火山运动的继续,降水变得更加频繁,同时,地球大气层中的气流变得更加强大,导致地球表面的降水面积越来越大,在某些时候,甚至盘古大陆的最深处也被海洋的湿润空气所笼罩,导致全球范围的降水。尽管大量的降水可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并稀释大气中的一些二氧化碳,但不断的火山运动抵消了降水的冷却和稀释作用。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地球上广泛的降水一直持续到大约2.32亿年前,这种强烈的火山运动逐渐消退,卡尼亚大洪水结束。地球上这200万年雨季的主要原因是大型火山运动不断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换句话说,如果未来地球上再出现一次长期的、更大规模的火山运动,那么漫长的雨季将再次出现。虽然我们对地球内部了解不够,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内部将保持黑暗,板块运动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没有停止,所以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们根据目前地球板块运动的趋势推测,在大约2.5亿年后,地球上的陆块将再次结合成一体。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