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偷偷修改数据,顶级航发性能大缩水,中国又被骗了30多年?

文昌每日谈世界 2025-02-14 13:04:37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消息,美国F-22战斗机所使用的F119-PW-100发动机的推重比,也就是发动机的推力与重量之比,从前公认是“10”,但现在却被悄然下调到了“7”,甚至有人声称,这一数据修正源于马斯克推动的美国问责局(GAO)发布的审计报告,揭露了美军发动机性能虚标的问题。若这个说法成立,那就意味着美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神话被戳破了,而中国军工多年来追赶的“标杆”可能只是一个泡沫。

作为F-22战斗机的“心脏”,F119发动机自1993年首飞以来,一直以“推重比10”作为“独步全球”的标签,甚至被俄罗斯媒体称为“无法逾越的鸿沟”。但有网友最近发现,维基百科关于F119发动机词条里,推重比一栏赫然标注着“中间推力5.2:1,加力推力7.95:1”,且记录显示近期有多名用户频繁修改这一数据,截至目前的修改结果,显然不支持F119发动机推重比“超10”的结论。

关于“马斯克要求GAO公开审计报告”的说法,目前尚无可靠信源,其真实性,我个人保留意见,但GAO确实在2024年发布过一份关于F-35战机的审计报告,直指其发动机F135过热、寿命短、维护成本高、战备率仅50%等致命缺陷。

F119的推重比降低到“7.95”,F135存在致命缺陷等问题,或许能侧面反映美军航发技术的瓶颈。F135的涡轮前温度高达1980℃,虽然推力惊人(现在也值得商榷了),但其高涵道比设计牺牲了高速性能,导致F-35最高速度仅为1.6马赫,甚至被要求限制超声速飞行时间。若F-22的F119也存在类似的“为了推力而牺牲可靠性”的隐患,或许能解释为何美国迟迟未重启F-22生产线,转而押注下一代NGAD战机。

如果美国真就F119发动机推重比撒了谎,最意难平的可能就是我们了。“推重比10”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从涡扇-10到涡扇-15,中国科研人员的目标始终是追赶美国标杆,但实际实验结果总是差了那么一截。在经过不懈努力,涡扇-15的公开数据已经接近F119的水平,推重比也达到了“超9赶10”,但若F119的推重比实为7而非10,那意味着中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差距,可能被严重高估。

目前这个说法还处于“莫须有”的阶段,不过类似“美军数据造假、中国硬憋出实物”的说法确实有不少。比如美军核潜艇用的高强钢数据造假,中方苦心研制多年都未能实现,直到某天美方造假曝光,中方科研人员气得骂娘;再比如美军一开始研制AIM-120D空空导弹时,宣称最大射程能达到300公里,最后中国研制出PL-15后才发现,AIM-120D的实际射程被打了一个骨折;网上类似的事情很多,大家听着也是津津有味,但客观地说,这些说法大多数缺乏实锤,作为谈资尚可,但不是中美武器装备研制的全部现状。

当然,我也不是要否定这些事,因为美国真能干出来,而且这些说法的出现,至少可以折射出了一个趋势:随着中国技术实力的提升,西方“神话”正被逐步解构,“以前我们仰望别人,现在别人开始平视我们”。

这次F-22发动机的数据争议,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我们心态的一种转变——从盲目崇拜到理性审视,从被动接受到合理质疑。试想一下,在二三十年前,谁敢怀疑F-22的“无敌光环,言过其实”、谁敢质疑“F119推重比超10不科学”?

我们越来越相信,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为我们的子弟兵研制出“全村最好的刀、最硬的甲”,从先进航空发动机,到新一代战斗机,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这样的前沿技术,到芯片、新型材料的突破,我们的每一项成果都在证明:我们越来越不需要靠“追赶别人”,来证明自己啦。

F-22的数据迷雾终会消散,但中国军工的脚步不会因此停步,与其纠结“美国是否骗了我们30年”,不如相信:我们的科研人员早已学会在迷雾中点亮自己的灯。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活在别人的数据里。

0 阅读:22
文昌每日谈世界

文昌每日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