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者刚之本,刚者柔之用,若欲极刚必修极柔,刚柔相济,峨眉功夫之所以间于少林武当也。
故与敌交手,未发手时,宜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劲,即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寓随时变化之机而以意示形。诀曰:起脚划弧进,落步紧拧身。力由大地借,劲自腰腿喷。轻柔似作茧,哼哈力随声。心意气身手,浑圆一团神。
缠丝艺出手时,讲究旋腕避锋,接手半空。扣步拧腰,顺势顺风。能得机得势,则能虚实收放自如,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人),极刚极强(刹时间集全身之力于一拳,有雷霆万钧之力)。明代戚继光师长唐顺之《峨眉道人拳歌》有言:“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足见其虚实收放之奥妙。
然世有以刚求刚而未能刚者,是未知若欲极刚必为极柔之道也。是以习技未达者,多形过于意;造诣较深者,则以意示形。形过于意,拳未发而形先动,骗则人知之,攻则人防之,退则欲收不止,进则欲求不能。意死,手死,步死,何柔活轻灵之有!
拳经有曰:“太极拳,缠丝法也”。通俗理解为,太极拳所练者,身步桩架强身健体,为功夫之体;而缠丝艺所图者,螺旋缠绕虚实收放,功夫之用也。民国时期北平武学界盛传:“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无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当年陈发科京城扬威,几多杨门弟子兼修缠丝劲势以得刚柔相济之道,功夫大成。
以意示形,拳已出而人不知,指东打西,示退而进,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当手者是处皆手而莫辨真假;旁观者既然放箭而未知开弓。攻也,人不知其所守;守也,人不知其所攻。变化莫测,玄妙横生,庶几可随必所欲矣。
缠丝拳技击八法言:十字缠打是手法,贴身弹抖是靠法。空中牵缘是化法,螺旋侧身是进法。崩钻箭捶是阳法,沾粘顺随是阴法。柔缓凝重是练法,引进落空是用法。是以刚柔之道,白猿老祖之本传也。
附峨眉缠闭门功夫缠丝拳演练风格:
阴阳架指演练过程中刚柔相济攻守互用(五刚五柔、四刚六柔、四柔六刚、三刚七柔、三柔七刚、二刚八柔或二柔八刚)的技击风格。
纯阴架也叫九阴架,风格九阴而一阳,主张从极柔软中求极坚刚,老成练达之人多好之,亦称斯文之道。
纯阳架也叫九阳架,风格九阳而一阴,多先手出击,刚猛肃杀,少壮图强之士多好之。
道家太极之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兴替,无过之亦无不及,乃成章法。
纯阳架要求1分20秒至1分50秒之间完成,劲势整齐恢宏霸气。
阴阳架在2分30秒至3分30秒之间完成,刚柔相济,收放有序。(竞赛时3分钟内完成)
纯阴架可在3分30秒至6分30秒之间完成,虚灵轻柔,神意內敛,劲势缠绵,趣兴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