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类自诩为智慧的生灵,自豪于所构建的文明成就,但当面对“本源”这个宏大议题时,我们往往束手无策。
数百年来,人类揭示了宇宙的众多秘密,然而谈到宇宙和生命的根本真理,我们仍旧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科学家们只能尽力而为,去揭开谜底。
死亡,与生命相互依存。故而,一旦我们揭开了生命的神秘面纱,对死亡的理解也必将有所深化。
依据现有的认识,生命等同于新陈代谢的不断循环,所有的生命体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他们从环境之中汲取能量,并最终将这些能量返还给自然,形成一个宇宙间的永恒循环。
生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有序度极高的实体,其有序程度之高,足以实现自我复制,延续种群,并与周遭环境进行复杂的交互,对外部刺激作出适应性反应。
相对地,死亡则标志着有序的生命过程朝着无序的状态演变,这也许是死亡的真谛。
这种理解建立在“熵增原理”之上。那么,何谓“熵增原理”?
“熵”是度量事物有序度的指标,熵值越高意味着越混乱,越低则越有序。自宇宙开天辟地以来,一切事物都在向无序状态演变,即熵值持续增大。
以打扫房屋为例,房子若长时间不加整理,一定会逐渐变得杂乱无章,即熵值上升。反之,如果我们定期清扫,房屋将重新变得有序,熵值降低。你或许会质疑,这难道不是违反了“熵增原理”吗?
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在你清扫的过程中,你消耗能量,将其释放到环境中,造成了更大的无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见之物,大到建筑、汽车,小到手机、电脑,都是有序度极高的实体,即熵值降低的直接表现。生命体更是如此,它们有序得不可思议!
然而,宇宙为何在走向无序的大趋势下,还会出现如此有序的事物?
宇宙的无序化趋势与局部暂时的有序并不矛盾。尽管无序化是宇宙的总体趋势,人类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运用智慧,在有限的区域内创造出有利于我们的有序环境。
即便是宏大的宇宙天体,它们同样展现出了有序的特性,即使是遥远未来的黑洞,也将走向终极的无序。
因此,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死亡其实是一件极为简单之事,它只是反映了宇宙的一条基本法则:所有的事物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无序。
人类为何会对死亡感到恐惧?
大多数人对死亡怀有恐惧,因为生命是大自然的馈赠之宝。数十年来,科学家们搜寻着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生命迹象,足见生命诞生的苛刻条件。
此外,若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源自对未知的恐惧,因为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恩怨情仇,在死亡的面前都将烟消云散,不留痕迹。
但除了对未知的恐惧,更多的是人类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正如前面所述,无论人类付出何种努力,都无法改变死亡的必然结局。这无关人类文明的高度,而是自然的铁律!
或许在未来科技足够发达时,人类能将意识和思想存储起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但这样的“永生”终究是有尽头的。毕竟,即便是宇宙本身也终将走向终结,生命又怎能幸免?
事实上,我们无需如此惧怕死亡,因为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意义,没有死亡,便不会有新生,而死亡正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太阳的光芒和热量,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它走向死亡的征兆。如果太阳停止了死亡的过程,它将不再发光发热,那么地球上乃至任何星球上,都不可能孕育出生命。
从生命伊始,我们就在向自己的“归宿”前行,这一天是注定要来临的。正因如此,我们才要让从出生到“归宿”的过程变得更加精彩!
如此看来,我们不仅不应畏惧死亡,反而应当感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