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摘要:
经过新一轮的“找矿行动”,和新能源相关的矿产喜迎一波资源大爆发。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的跃升,必将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重构过程。
撰文 | Bell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371篇原创
矿产是制造业的“粮食”。新年伊始,我国找矿行动迎来了“大丰收”。
根据自然资源部近日披露的情况,我国的战略新型矿产锂矿、与新能源产业密切相关的铜矿以及铀矿资源全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新发现的西昆仑—松潘—甘孜长达2800千米的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资源潜力超3000万吨;盐湖锂资源开发也取得显著进展,新增资源量达1400余万吨;随着云母提锂技术的攻克,江西等地区新增资源量超1000万吨。
锂矿方面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突破,直接让我国的锂矿储量从全球占比从6%升至16.5%,一举提升10.5个百分点,排名从世界第六跃至第二。
市场也给出了强烈反响。1月13日,锂矿概念股迎来反弹,雅化集团涨停;天齐锂业涨近5%,中矿资源、赣锋锂业、盛新锂能、永杉锂业等涨幅居前。
铀矿找矿同样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在鄂尔多斯盆地的甘肃泾川地区发现了特大型铀矿,这是全球首次在风成砂岩分布区发现的特大型铀矿。
此外,大宗矿产铜矿的资源储量也大幅增长。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数据,中国在青藏高原新发现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折算成资源储量约12万吨,属于中型铜矿。
我国一直以来位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大矿产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中国又凭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电动车第一大国,风光发电装机容量提前6年实现了2030的目标,如今核电在运在建规模也升至世界第一。
新能源产业发展离不开上游矿产的支撑。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的跃升,将深刻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重构过程。
01
锂矿: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金属锂作为战略性关键矿产,一直有着“白色石油”的称号。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中有着广泛应用。
经过数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条完整的锂产业链,全球主导地位毋庸置疑。
来源:彭博社
在锂电产业链上游的开采中,中国在盐湖锂资源开发和云母提锂技术上均有突破,提高了利用率、经济性。
在中游的精炼环节,中国掌握着全球超过70%的锂精炼产能和技术专利;中国磷酸铁锂材料的生产也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90%的正极材料和70%的负极材料由中国公司生产。
在下游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产品上,中国目前目在电池出货量全球前十的企业中占据6个席位,市场份额达到65%以上;新能源汽车更是无需赘述,中国产销总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然而,如此庞大的锂电产业链,都是建立在充足的锂资源保障之上。这也暴露了中国的唯一短板——对进口锂资源的高度依赖。
2023年,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仍达59%。由于自给能力不足,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增加了锂电产业的发展风险。
之前新能源车企的老板抱怨,自己是给宁德时代这样的动力电池企业打工的。但即便是电池市占率达到全球三分之一的宁德时代,何尝不是在给拥有锂矿资源的国家打工。
锂矿资源的成本压力从源头开始,传导到了锂电产业的每个环节。而且,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大大增加了锂电产业的供应链风险。
《环球零碳》曾经分析过,全球前五大锂储量国分别为:玻利维亚、阿根廷、美国、智利和澳大利亚。
数据来源: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January 2024 制图:环球零碳
查阅2024年以来的中国锂矿进口数据,澳大利亚是中国锂精矿进口的第一来源,占总进口量的60%-70%;进口碳酸锂的主要来源国则包括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国家。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正试图通过建立本土化的锂电池产业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世界各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资源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不管澳大利亚还是南美国家,美国对其的影响都不可小觑。锂矿资源紧缺对中国来说始终是一种隐忧。
如今,中国锂矿找矿成果三路并进,不管是找新矿,还是对盐湖提锂、锂云母矿的高效利用,最后一块短板已经补齐,高度依赖进口资源的局面有望彻底改观。
这意味着中国对全球锂资源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将进一步提升,在全球锂资源的供应和价格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由于锂矿开采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短期内对锂资源的供需和价格影响不大。
02
铀矿:保障能源安全
在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核电在建在运规模已升至全球首位。
随着装机量的不断增长,中国对自主铀资源的需求也极为迫切。
铀是自然界能够找到的最重原生元素。也是核能发电的主要燃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清洁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将核电装机量增加了两倍。到2030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核电装机量最大的国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核能发展过程中,天然铀矿的供应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根据GlobalData于2024年发布的数据,全球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国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纳米比亚和澳大利亚。2023年,中国铀矿产量占全球铀矿产量的3%,排名第八。
图说:2023年全球铀矿产量(按国家) 来源:GlobalData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最大的天然铀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铀占进口总量的66%,其次是纳米比亚和乌兹别克斯坦。
2023年,中国铀矿的进口量在1.3万吨左右,同比下降3.6%,但与此同时,进口额却同比同比增长了47.5%,达到19.4 亿美元。
这是因为在近几年间,铀矿的进口价格波动极大。天然铀定价权由西方国家掌控,指数形成机制不利中国,存在一定的主观操控风险。
国内铀产量远无法满足需求,价格波动起伏大,加上美国对中国的铀矿进口总是格外关注,也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而此次鄂尔多斯盆地特大型铀矿的发现,无疑为中国核能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当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铀矿资源的突破将支持中国更加自主地规划和发展核能产业,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的稳定性。
03
铜矿:减少外部市场依赖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铜消费量占到全球铜消费总量的50%以上。
铜不仅在风能、水能以及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开发以及利用方面需求量巨大,而且还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纯电车的单车用铜量是燃油车的4倍。
中国迅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了铜消费的新增长点。但和锂矿、铀矿一样,中国的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较高。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铜资源储量为4100万吨,仅占全球铜储量的4.1%,排名全球第八位。
来源:USGS
根据国际铜研究组(ICSG)的统计,2023年中国的铜矿产量为170万吨,占全球铜矿产量的7.7%,排名第四。中国在铜精矿上有着绝对的生产优势,2023年铜精矿产量为1200万吨,占全球铜精矿的45%。
不过,中国对铜矿仍然供不应求。2023年,中国依旧进口了2753.6万吨铜矿砂及其精矿;2024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2811.4万吨,同比增长2.1%。
据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WITS)数据库统计,智利和秘鲁是中国铜原料的主要来源国,约占全部进口量的一半以上。
如今在青藏高原新发现的铜矿资源量约2000余万吨,如果按照0.6%的出矿品位计算,折算成资源储量约12万吨,属于中型铜矿。
虽然新发现不至于让中国的铜资源储量排名前进,但也显著提升国内的铜资源自给率,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
参考资料:
[1]https://news.cctv.com/2025/01/09/ARTIObDscxXbQcZhZpEUSJw4250109.shtml
[2]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6413134129842.html
[3]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1/537165.shtm
[4]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5/01-14/10353185.shtml
[5]https://nnsa.mee.gov.cn/ywdt/hyzx/202501/t20250115_1100694.html
[6]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71887
[7]https://youse.mysteel.com/a/25011311/1C65FB4840A53852.html
[8]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1/06/WS677ba263a310b59111dac9e8.html
[9]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213016.html
[10]https://wits.worldbank.org/trade/comtrade/en/country/CHN/year/2023/tradeflow/Imports/partner/ALL/product/260300
[11]https://pubs.usgs.gov/periodicals/mcs2024/mcs2024-copper.pdf
[12]https://icsg.org/copper-factbook/
[13]https://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24/10/31/2972650/0/en/China-Uranium-Resource-Import-Research-Report-2024-2033.html
[14]https://www.mining-technology.com/data-insights/uranium-in-china/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