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春风一吹,气温回暖,外头的野菜都绿了,肚子也开始“不安分”了。但就在这看似轻松的季节里,有一种“沉默的杀手”悄悄地盯上了不少人——脂肪肝。
医生提醒:再忙也别忽视它,尤其是那些每天离不开四样主食的朋友,是时候敲响健康的警钟了。
脂肪肝不是“胖人专属”,也不是无害的“无声病”很多人误以为脂肪肝只是胖人、油腻党才会得的毛病,瘦人、高学历、甚至健身达人中也有不少“中招”的。

根据中国肝病学会发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成人脂肪肝总体患病率已达到29.2%,城市地区更是接近35%。
也就是说,每三个人里几乎就有一个“肝儿”不太好。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脂肪肝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等到体检一查,才发现肝脏已经“油腻腻”,有的人甚至发展到了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
有医生曾在一次义诊中遇到一位50多岁的男性市民,体检报告显示转氨酶升高,B超提示脂肪肝。

他自称平时不喝酒,也不爱吃肉,就是每顿饭离不开米饭、面条、包子和饺子。医生听后摇头苦笑:“这四样主食每天吃,哪怕你不喝酒,肝也受不了啊!”
主食不是不能吃,但“吃法”大有讲究主食,是中国人餐桌上的“顶梁柱”。
但医生常说:“吃主食没错,错在吃得太多太精太单一。”
现在不少家庭,尤其是老年人,早餐一个白馒头、一个鸡蛋,中午一碗白米饭配点炒菜,晚上再来点面条或饺子。

看起来很传统,其实这一顿下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早已“超标”。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的建议,成年人的主食摄入要控制在每天250克到400克之间,并建议粗细搭配、五谷杂粮为主。但现实中,很多人主食动辄五六百克,还都是精米白面。
长期如此,身体无法及时消耗掉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为脂肪,肝脏首当其冲,成了“储脂仓库”。
与其天天吃四样精制主食,不如适当换一换食材结构。
医生建议:宁可吃点土豆,也别天天吃四主食。

土豆虽为块茎类蔬菜,但营养价值不容小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研究显示,土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钾元素、维生素C及抗氧化物质。
其升糖指数(GI)在适当烹调方式下明显低于白米饭、白面条。
医学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土豆不仅不会引发血糖过快上升,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总量,有利于体重控制与脂肪肝的改善。

特别是蒸煮后的冷却土豆,其中的“抗性淀粉”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营养学会期刊《营养学报》2021年第43卷第1期的一项研究指出,适量食用土豆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呈负相关。
与之相对,长期高糖、高脂、高精制碳水的饮食方式则大幅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
医生在临床中曾接诊一位来自江苏的女性患者,年仅35岁,体检时发现中度脂肪肝。
她自述工作繁忙,几乎天天点外卖,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医生建议她尝试将主食部分替换为红薯、土豆或燕麦等粗杂粮,并配合适量运动。

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明显改善,B超提示脂肪肝程度减轻。
这并非个例,而是许多脂肪肝患者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获得改善的真实写照。
不只是吃,脂肪肝还需“动”起来除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是脂肪肝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依据《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年第28期刊登的《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运动干预共识》,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骑车等),可显著改善肝脏脂肪含量和肝功能指标。

医生常形象地比喻:“脂肪肝就像一座仓库,运动就是帮你打开仓门,把多余的脂肪搬出去。”
特别提醒:有脂肪肝的人往往伴随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甚至高尿酸血症等问题,一旦拖延,后果不仅是肝的问题,更可能牵一发动全身。
春天,是脂肪肝“醒来”的季节,也是康复的最佳时机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也逐步活跃,是脂肪肝干预的黄金时期。医生建议:
首先,重视体检,尤其是肝功能和B超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其次,合理规划饮食,减少高糖、高脂、精制主食的摄入,适当加入土豆、红薯、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再次,坚持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快走,每周五次以上,是最经济实用的方式。
最后,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因为肝脏也是“情绪器官”,一旦心火旺盛,肝火也会“烧起来”。
医生常说:“有病不怕,怕的是不当回事。
脂肪肝虽是‘无声病’,却不能无视。”
结语:健康不是一蹴而就,但每一步都值得坚持脂肪肝的可怕,不在于它让人痛在当下,而在于它悄无声息地走向严重疾病的那一步。

但只要早发现、早干预,仍有极大的逆转空间。
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治病,更是提醒人们:健康不是吃出来的,也不是省出来的,是管出来的,是动出来的。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粗。
调整好饮食结构,哪怕多吃点土豆、少吃点白米饭,也是对肝脏的一种善待。
健康是一场持久战,而每一个今天的改变,都是明天更好的自己。
愿更多人,不再让脂肪肝“偷偷潜伏”,从现在起,为自己的肝脏撑起一把保护伞。
参考文献:
1. 中国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10):721-733
2. 中国营养学会. 《营养学报》, 2021年第43卷第1期: 56-60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编写组
4.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28卷第6期: 453-459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