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岭南千年女杰,16岁便立志“以事业为丈夫,以学校为家庭,以学生为儿女”

文史不是八卦 2021-12-10 17:50:26

广东南海西樵是她的祖籍地,有她2.46米的汉白玉像,韶关大村是她在抗战时期坚守教学的地方,也立有她的雕像,在大村岭南大学旧址的纪念柱上,她的遗照,她那特有的秀静清刚的风采,格外醒目令人肃然起敬。她就是著名的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冼玉清。

1985年,冼玉清出生澳门富裕家庭,13岁入私塾,师从名儒读书,长达六年,深受其师爱国情怀高尚情操熏陶,16岁立志教育救国,做名教师,为国家培养人才。

她毕业于岭南大学,获文学学位毕业,留校任职教授,并担任学校文博馆馆长,钟情学校清静恬淡的修学环境,居住碧琅玕馆,以校为家,教书为业,尽职尽责,不离不弃。

1938年,日寇将战火烧至广州,冼玉清随岭南大学校播迁香港,感慨国艰民难,痛恨日本侵略者,作《海天踯躅图》名画,叙发忧国忧民情怀。1941年香港沦陷,她暂回澳门家中避难。

1942年7月,她闻讯岭南大学在粤北韶关大村复校,遂不顾家人亲友的劝阻,峰火逆行,毅然决然离开安全的澳门,转道广西,历经千难万险,长途跋涉辗转多地行李尽失,终于9月抵达新校址,重登教坛,授课讲学。

当时条件异常艰苦,学校建于荒山之上,由著名学者司徒卫精心设计,师生因陋就简,利用杉木板,杉树皮,竹竿,经过两个月的改造建设,建成怀士堂,格兰堂等,还有图书馆,宿舍,实验室,浴室等,一如广州校舍,初具规模。

师生们还在山坡上,樟树林特意开辟出体育锻炼场所,有蓝球场,排球场,跑道和单双杠等。他们经常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并定期进行文艺表演,放映电影,宣传抗日救国。

岭南大学的知名教授老师们,就是居住在简朴的民宅,讲学授课于烽火乡野,虽然在战乱搬迁中教学实验设备损失殆尽,但是他们克服重困难,传授科学技术,延续教育火种。他们被后人统一尊称为坪石先生,冼玉清就是其中最杰出的女性代表。

茅棚草屋作教室,油灯照明写讲义,生活物资奇缺无比,毒蛇鼠虫穿堂入户,岀身为富家女的冼玉清却无怨无悔,忠于职守,更是富有爱心,对有困难的师生常常慷慨相助,她待学生如子女,亲切和善,谆谆教诲,耳提面命,教育严谨,使学生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她知识渊博,见解独特,深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冼子或冼姑。

抗战胜利后,冼玉清随校迁回广州康乐村,直到1955年退休,她在岭南大学兢兢业业执教三十多年,为国家培养教育出大量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冼星海、梁羽生,都享誉海内外。

冼玉清特别注重岭南地方文化研究整理,笔耕不辍,多有专著,对编纂广东文献,贡献巨大居功至伟。她工诗善画,以诗记史,在随校颠沛流离途中,写下巜流离百咏》等诗篇,记述了岭南大学在粤北艰苦办学,薪火相传,国运于文脉相承的历史。

1965年10月2日,一代才女,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冼玉清,因病逝世,享年70岁。她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学术研究的一生,她爱国家,爱学校,爱学生,在风云突变的时代,青灯黄卷,独居一生,冰清玉洁,斯人已逝,长歌当哭。

她像一朵美丽的水仙花,总是在不经意的瞬间,惊艳了时光,惊艳了历史。

“未识罗绮,不谙世故,徒欲不负所学,为社会尽绵力。”冼玉清一生,16岁就发出了即便在今天,也足够震撼世人的志向:

“以事业为丈夫,以学校为家庭,以学生为儿女”,终生不嫁。

在她看来,要当好妻子,就不能做好老师,要做好老师,难免疏忽家庭。两者不能全,干脆决定终生不婚。人皆以为这是十六七岁的少女在开玩笑,却不想这正是冼玉清一生的轨迹。

有志不在年高,终生不改其志。

冼玉清一生不仅潜心教育,还专研书法绘画,而其著作文章亦不下300万字。才力影响,为岭南千年女杰之一。

出身富商之家的她也从不肆意挥霍,平日克勤克俭,临死之际还把个人财产50万港元捐给了社会。这还是父亲多年前给她留下的部分遗产。对此公益行为,她还叮嘱勿要宣传。

0 阅读:11

文史不是八卦

简介:分享国学知识,畅谈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