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了吗

玉宿 2021-09-11 11:33:05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有161册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从明成祖朱棣编写《永乐大典》至今,已经有600余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永乐大典》经历各种不幸遭遇,丢失了一万多册。目前全书仅有不足4%,400册左右的《永乐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然而,专家们发现,目前全世界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每本书的书后都注明了当时的重录官员,而这些官员全都是明朝嘉靖皇帝时期的官员。

这就是说,目前世界上所有能见到的所有《永乐大典》都不是永乐年间编撰的。那么, 《永乐大典》除了永乐年间的这个版本之外,到底还有几个版本呢?据史书记载,《永乐大典》修成之后,明朝各代帝王中查阅过《永乐大典》的却寥寥可数。

一、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有特殊的兴趣

明世宗嘉靖皇帝却是一个例外。即位于1521年的嘉靖皇帝在明朝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在位45年,崇信道教,朝政昏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却似乎对《永乐大典》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与其他皇帝不同,嘉靖皇帝的案头常常放置几册《永乐大典》以便随时翻阅。

一直以来,嘉靖皇帝很想将《永乐大典》重录一部,多次同大学士徐阶谈过。但这个想法都因为工程过于浩大,重录难度太高,而被搁置下来。嘉靖皇帝当然也应该非常清楚,要重录这样一部大型书籍,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又是什么事情让嘉靖皇帝下定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开始重录《永乐大典》呢?

据史书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皇宫发生大火,火势连绵。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受到威胁,情况非常危急。大火消息传来,让嘉靖皇帝感到最为担心的就是《永乐大典》的安全。他一夜下了三四道命令,令左右登上文楼督促抢救《永乐大典》。幸亏抢救及时,《永乐大典》才能逃过这次浩劫。嘉靖皇帝因此心有余悸,决心将《永乐大典》重新抄录一部,“两处收藏,以备不虞”。

大火之后的第五年秋天,工程浩大的重录工作正式开始。对于这样一部史无前例的大类书,重录官员选择了按照原本进行“对本抄写”这个最为简单也最为正确的方法。工作进行了整整六年,直到嘉靖皇帝去世,重录工作还在进行。新皇帝明穆宗继位之后,重录工作才得以完成。

据史书记载,重录的《永乐大典》的在内容、格式、装帧方面与原本如出一辙,令人叹为观止。此后,《永乐大典》便有了两个版本。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永乐年间的第一个版本称为正本,把嘉靖年间的重录本称为副本。这就是说,国图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全都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副本。

二、《永乐大典》正本失踪

不仅如此,历史上被八国联军毁掠的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流失海外和国内陆续搜集的残本也均为嘉靖重录副本或其抄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至今一卷也没有发现,并且其下落也一直不见准确的记载。这就是说,《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了!

11095册《永乐大典》正本已经彻底消失了几个世纪!《永乐大典》正本究竟何去何从?它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如果存在,它到底在哪里?如果已经不存在于世界上,它又是什么时候,被谁,用什么方式毁灭的?对于正本的下落,为什么历代史书中不见任何准确记载?

围绕着《永乐大典》正本的是一个又一个讳莫如深的谜团,甚至有学者将之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关于正本的第一种说法,毁于清乾宫大火说。第二种说法是毁于明亡之际说,说穿了,就是被李自成焚毁了。

尽管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几百年来,《永乐大典》正本却从未现身过。

以记录史实翔实著称的明朝官修史书《明世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永乐大典》的记载:上(嘉靖)初年,好古礼文之事,时取探讨,殊宝爱之。

栾贵明先生是当今研究《永乐大典》的权威学者,他引用《明实录》等大量文献记载的确切史实指出,《永乐大典》是嘉靖帝"殊宝"爱之的珍品。他登基以来,更将其作为必备的参考经典,并时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宫中的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楼,抢运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焦急失态,足见《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更值得注意的是,嘉靖帝最器重的文官徐阶已向他奏明,重录不可能很快完成,只能"对本抄写"。嘉靖则明确强调,"重录"是为"两处收藏"。

“两处收藏”是否暗示着什么呢?栾贵明认为:为了拨开罩在《永乐大典》上的重重迷雾,必须抓住《永乐大典》正本最后一次出现前后的事件。《永乐大典》正本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栾先生认为,《永乐大典》正本最后的出现时间是在嘉靖的丧葬期间,因此,他认为这两者之间应该有密切的关联,从这个地方追踪下去,或许可以有意外的发现。在《明实录》中有关嘉靖丧葬和《永乐大典》重录两件事的大量记载中,几个一直以来不为人所注重的日期引起了栾贵明的注意。

“嘉靖四十五年(1567)十二月十四日(庚子),嘉靖帝崩,年六十,在位45年。”

“三月十七日(壬申),嘉靖帝入葬永陵。”

“四月十五日(戊戌),隆庆帝赏赐重录《永乐大典》成者。”

一般研究者认为,《永乐大典》副本抄完,是在隆庆元年四月。而嘉靖已于上一年十二月“崩”,看来另存的“他处”究竟在哪里,似乎与嘉靖帝没有关系。说到这里,争论的焦点似乎都已集中在嘉靖帝身上。

栾贵明研究发现,礼仪日程表明,嘉靖皇帝是在死后三个月才下葬,此时已经到了隆庆元年三月。而新皇帝表彰抄写人员的日期是在隆庆元年四月,但这并不是抄录完成的最后日期。所谓抄录完成的日子应当在四月之前。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推理,这样看来,嘉靖皇帝下葬和副本重录完成在时间上更加靠近了。

可是却从此时起,《大典》正本的去处就音信杳然。嘉靖的丧葬与正本的失踪如此巧合,这难道真的是某种巧合吗?中国古代皇朝修典既成,在大肆张扬进呈褒奖的同时,必然会记载该书典藏于何处,并在官修书目中着录,以彪炳皇恩浩荡。这已是历代皇帝修典的定式。《永乐大典》的重录却没有这样做,成为仅有的特例。这是为什么?

历来以简明扼要著称的《明实录》,记载皇上对《永乐大典》重录大臣的表彰及爱怜之情,连篇累牍,不厌其繁,是《明实录》中少有的长篇大论,可偏偏没有提及《永乐大典》正、副二本分藏在什麽地方。

当然,如果记载出一处来,另一处究竟在哪里,便会引出更大的疑问。那么,这是不是有意的隐瞒呢?由此栾贵明认为:《永乐大典》正本的消失,带有明确的人为的突然性质。而人为的焦点显然在嘉靖皇帝。他并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却比任何人都更加珍爱<永乐大典>;他对 《永乐大典》的重录倍加关注,却又给后人留下了暧昧的“两处收藏”。在他下葬之后,《永乐大典》正本也从此销声匿迹。

三、嘉靖皇帝以《永乐大典》陪葬?

那么,一个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他究竟把《永乐大典》正本带到哪儿去了呢?

对于中国古代帝王来说,死后要带走自己生前所喜爱的东西,无一例外的都会选择陪葬这种方式。而对于嘉靖皇帝的丧葬,令人立刻联想到他自己几乎经营了一生的地下皇宫--永陵。永陵,始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建成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五月,历时12年。

史实表明,这个时期,明代经济发展最好,政治稳定,国力强大。嘉靖修建永陵的同时,行有余力,还大规模地修复了前七陵,加建气势恢弘的石牌坊等重要建筑。据史载,为此朝廷每月专用资金达二三十万两白银。其间,他亲自视察督工达11次之多。永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它的地宫规模超过定陵,还很可能在长陵之上。

嘉靖皇帝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永陵,是否在环境上对珍藏《大典》正本作了充分的考虑呢?沉寂了几百年的永陵能给我们什么答案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姚振兴院士和王谦身研究员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两位专家大胆的构想缘起于几年前做过的一次微重力测量试验,试验的对象是十三陵中的另一座陵墓——定陵。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他在位共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他生前奢华淫逸,陵墓的规模豪华巨大,仅次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和嘉靖皇帝的永陵。但是,定陵的受人关注却是因为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定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打开地宫的陵墓。

定陵的发掘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6年。历时两年多的发掘工作,终于打开了在地下沉睡400多年的地下宫殿。定陵地宫被打开,带给人们震惊的除了那些绚丽多彩的陪葬品之外,更让人们第一次看清了这神秘的地下宫殿的模样。现在,定陵地宫的规模形状已经非常清楚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前、中、后、左、右五殿分别由三条隧道相连的结构被专家们称为“五室三隧”结构。那么,用微重力方法对定陵地宫进行测量,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它能正确反映定陵地宫的规模形状吗?

王谦身和他的同行开始了这项工作的摸索。微重力方法属于无损探测,不会对地面和地下建筑造成损害。王谦身和他的同行们希望能为地下考古探测寻找到一条新的有效途径。结果很快出来了,一张关于定陵地宫的重力场分布图呈现在专家面前。按照专家们的分析,线条越密表示重力越大,线条分布越疏,表示重力越小。

专家们惊喜地发现,这张分布图与定陵地宫的形态非常吻合。这也就是说,重力线条稀疏的部分正是地宫的位置所在。定陵地宫的重力场分布图和地宫形态相吻合,给专家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但是,面对永陵这样一个未被开掘,处处充满神秘色彩的陵墓来说,如何取得有效的重力数据,掌握永陵地宫准确的位置规模,成了摆在姚振兴和王谦身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专家们的设想,为了存放体积巨大的《永乐大典》,永陵地宫也许会比定陵地宫多出一到两个侧殿,这应该是保存《永乐大典》的书房。

按照这种假设,永陵地宫的重力场分布图比定陵地宫的重力场分布图将更为复杂,但应该和设想的地宫形态相吻合。让我们再更为大胆地假设一下,如果永陵地宫的重力场分布图确实显示比定陵多了两个侧殿,那么,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永陵地宫比定陵地宫多出一到两个房间,那么存放《永乐大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没有多出两个房间,就要看情况了。如果地宫规模大,也有存放的可能。但如果规模和定陵差不多大,这种存放《永乐大典》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当然,《永乐大典》正本是否作了嘉靖皇帝的陪葬物,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合理的推想。在目前技术条件不够成熟,不足以保证被开掘陵墓及陪葬物品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更为现实的课题是:如果《永乐大典》正本确实保存在永陵地宫中,经过400多年的岁月,它们是否依然能保持完好?一旦将来有可能出土,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保护《永乐大典》?

经过400多年的岁月,永陵显得有些面目沧桑。如今,永陵和它的主人嘉靖皇帝却因为寻找《永乐大典》正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永乐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带入永陵,将来正本的出土无疑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然而,这一切猜想在打开永陵地宫之前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永乐大典》正本,也许还有更多未解的迷团,等待着人们去不断的探寻。

《国宝传奇之谜》 主编 赵敏

5 阅读:7374

评论列表

盛世中国2040

盛世中国2040

14
2021-09-16 12:25

想挖永陵找借口[笑着哭]

中国土著 回复 09-20 14:38
又一个郭沫若,定陵被毁还没长记性。没有保护技术,光会挖坟不给后代留几个考古项目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

11
2021-09-21 18:15

混入了外族啊 说不定在清墓呢 开干吧开工前拜一拜 孙殿英大佬 保证顺顺利利

所有网名起的太长通常都是不好记

所有网名起的太长通常都是不好记

8
2021-09-21 21:12

郭挖定陵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骨灰都不敢留,下一个又要来了?

用户10xxx81

用户10xxx81

7
2021-09-19 09:23

别再干丧尽天良了的事了,

用户18xxx21

用户18xxx21

5
2021-09-28 00:17

再不挖,连书皮都烂了

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

4
2021-09-24 01:28

永乐大典在秦始皇陵

欧豆豆哟

欧豆豆哟

1
2021-10-01 13:31

清朝的坟,好东西应该比较多。挖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