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下雨就堵车?葫芦岛这座小城,雨天堵路不堵心
葫芦岛作为辽西的一座小城,甚至可以说是一座五六线的城市。这座城市似乎与其他的城市不一样。
你会发现,平常时候交通状况还算顺畅,道路上的车辆也不少。基本上每条路都是通畅的。可是一旦下雨,情况就截然不同。一公里的距离你甚至可以堵车堵上一个小时。行车速度缓慢不说,插队的同样不少。
我们不说,早晚高峰是否见过交警来疏导交通,也不说,个人的驾驶技术如何,只谈论为什么,一下雨就堵车?

从客观方面来看,咱们葫芦岛在2019年的人口总量是275.8万人,城镇人口是96.6万人。人口是呈现增长趋势的。同时,私家车的保有量也不再不断的上升。在道路容量有限的前提下,私家车不断上升,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但这一点是下雨堵车的次要因素。
而导致雨天拥堵的主要因素还是路况造成的。

一方面,下雨天路面湿滑,一些驾驶车通常会降低车速。这就导致交通流量减少,容易引起拥堵。当然,不能否认,一些女司机即便不下雨同样缓慢驾驶,同时,乱变道、乱停车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比如火车站东侧的弯道上,原本两条车道,却总被二手车的车辆占据一条车道,导致拥堵。

当然,车流量大是成因。据统计,近年来葫芦岛市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约 10% 的速度增长。而在雨天,原本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一部分人也会转而选择驾车出行,以避免被雨淋湿。这样一来,道路上的车辆数量急剧增加,远远超出了道路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交通拥堵。
天气原因是第二个主要成因。路边湿滑导致行车速度缓慢,同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主要一条主干道上有一场剐蹭,那么基本上都会早晨堵车。就比如今天早上,火车站前一辆出租车与私家车剐蹭,直接导致拥堵半个小时以上。
那么一下雨就堵车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想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的。毕竟马路拓宽这样的事情在葫芦岛并不常见。或者说,加大警力投入来疏导交通,这个好似也不太现实,在东城区域,不管交通如何拥堵,都不曾见过有人来疏导交通。
有人说,葫芦岛市不是有大数据中心吗?应用大数据来改善交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目前来看,葫芦岛地区是否应用大数据在交通领域,这个有待确认,至少交通信号灯不会因为流量的增加而展现出一定的智慧。
只能说,堵路的时候别堵心,葫芦岛并不大,堵一会儿可能就通了。您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