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美股。
美股昨天跌的挺惨,纳指跌了3%+,估摸是市场担心加息在放大衰退的可能,于是选择撤退。
关于纳指,昨天有人问我,该选哪个基金?
我突发奇想,做了一个表,想看看到底谁更强。
发现里面细节还挺多的。
如图:
第一个是纳斯达克100全收益指数折算rmb的走势。
第二个是纳斯达克100指数折算rmb的走势。
第三个是美股QQQ基金折算rmb的走势。
第四到第七是国内ETF基金rmb的走势。
从数据来看,如果有美股账户,条件允许的,尽量上QQQ,也就是美股账户的纳指ETF,业绩最好。
因为费率低(管理费0.2%),从17年至今,与纳斯达克100全收益指数年化差距只有0.51%;
但考虑到资金出去非常不方便,所以很多人买不了QQQ,无法实操...
其次就是选国内费率最低(合计0.8%)的国泰和华安,年化差距1.79%;
最糟糕的就是选费率更高的广发和大成(合计1.05%),年化差距2.52%和2.65%。
眼尖的你们应该发现了,为啥这些基金相较指数的差距,超过了基金费率不少呢?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哈。
一是分红税,基金在收到股息后,是要扣取分红税的,国内的QDII,是扣10%。
不过纳指股息不高,也就0.9%左右吧,所以影响不大。
其次是ETF基金不能满仓,一般就90-99%之间。
像纳指这种长牛指数,仓位少一点,收益就少了,所以这块影响就挺大了。
第三就是基金经理在收到申购资金时,要先换美元,再去申购美股,回来也是一样,于是中间产生了汇兑损失。
那第二个问题来了,为啥QQQ比国内的ETF平均每年业绩好1%以上?似乎比基金的费率差距要更大?
看了下,主要是因为QQQ的仓位长期更高,基本保持在98%-99%。
而国内的ETF仓位普遍在90%-95%。
国内ETF仓位低,我觉得是因为要转外汇,应付申购赎回的缘故吧。
那这么看,似乎海外基金比我们优势大很多?毕竟每年差1%以上呢。
表明上看是如此。
不过哈,有一些细节可能是大家没注意到的。
比如国内投资基金没有资本利得税,所以赚了的都是自己的。
而美国本土投资者是有资本利得税的。
比如持有1年内,按照工资交税,动辄好几十个点;
持有1年以上,要将盈利的20%拿出来交税。
比如持有5年,盈利100%,交20%的所得税,相当于每年4%额外成本;
如果持有10年,盈利100%卖出,则等于每年2%的额外成本。
一直要持有二十年,才能把每年成本摊到1%以下。
所以这么看,老美买基金和我比,短期肯定没啥优势。
除非他捂个二三十年不卖,等退休养老再卖出。
否则要比流动性,还是我们强。
不过哈,分红税是大家都要交的,国内的QDII基金得交10%分红税,直接在基金里边扣掉了。
海外的基金同样要交,通常20%...
所以啊,虽然国内基金费率高,但我们也有独特优势哈~
......
再说个今天的好消息,中概股的审计底稿终于有下一步进展。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近日发布报告,确认2022年度可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检查和调查,撤销2021年对相关事务所作出的认定。
简单说就是目前我们审计底稿已经可以正常审计,后续就看审计底稿能不能过审。
虽不能确保绝对没问题,但既然能提上去,基本是八九不离十的。
所以发展到这一步,中概股退市的风险可以说已经很低~
今天美股大跌,但中概股没跟,也算是提振了一波。
唉,你们看看这两年丐帮遭遇的这些事:
反垄断、国安法、中美贸易战、金融脱钩、审计底稿、疫情封控、教育游戏打压、俄乌冲突.....
基本是能来的都上演了一遍,能活着就不错了。
因此没啥极端风险下,丐帮应该是没什么大的利空了,接下来就看中概股们的业绩表现,各凭本事。
你们都懂得,互联网行业本质是一个消费行业,挂钩整个市场的C端。
老百姓消费好了,自然互联网企业业绩就能上去,因此本质还是变成一个赌国运的投资。
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