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印南极科考站数量:印度有3座,俄罗斯14座,中国多少座?

历史有一林 2025-01-13 12:02:46

目前,南极一共有70多个可供常年使用的科考站,中、俄、印三个北半球国家在遥远的南极建立的科考站数量占到目前总数量的四分之一。早期俄罗斯占优,如今中国则已后来居上,而印度也在蓄势待发。

印度南极科考站数量3座

虽然是个热带国家,但是印也深藏着一颗“极地大国”的雄心。事实上,印度的一个科考站达克辛-甘戈特里站比我国的长城站还早一年建立。1988年,印度在南极又建立了第二个科考站迈特尼站,并一直使用至今。

在2008年,印度的第三个南极科考站巴拉蒂站动工。在南极建造科考站,一是地基要牢固,而且底面积要大,用的水泥标号要高,凝固要快。二是整体结构要坚固,有的考察站采用的是外露式钢结构。建造这个科考站的印度人比较懒省事,它是由134个船运集装箱放置在岩石上构成的,在2012年交付使用,有25名科学家和10名后勤人员常驻该站,进行海洋学研究。

在去年底,印度地球科学部宣布将于2029年之前在东南极地区建立第四座科考站,并命名为“迈特里2号”。为了方便开建,印度打算在2028年动工,从南非的开普敦采购材料、预制建筑组件及运输建筑组件,在12个月内完成最后的建造。

俄罗斯南极科考站数量全球第一

俄罗斯的气候寒冷,且破冰船建造技术全球领先,有着从事南极探险科考上的优越条件。1956年2月13日,和平号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大陆的永久冰层上竣工。这是在南极大陆建造的第一座常年有人居住的科学考察站。

早期,俄罗斯人对于南极的了解知之甚少,在那里工作充满着危险,一度付出了惨重代价。第1批专家刚踏上南极就有人员伤亡,当时,一位极地拖拉机手驾驶的雪地拖拉机不慎滑入冰下,由于没能及时从驾驶员室逃出,最终丧命在了冰冷的海水之中。此后,为了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俄罗斯的极地拖拉机都没有再安装驾驶员室。

苏联时期,极地科研工作者们返回国后,政府都要授予他们国家英雄的称号。数据显示,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大约有从上世纪50年代截至目前,一共有大约1.7万名俄罗斯科研人员先后到访过南极大陆,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气象学、地磁学、海洋学、地震学、重力测定、核辐射等十几个学科。

和平站竣工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苏联凭借着庞大的国力,先后在南极建立8个常年考察站和6个夏季考察站,成为在南极拥有考察站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下降,加上经费不足,这些科考站相继被关闭或暂停运行,目前,俄罗斯在南极所有站点的工作人员加起来已不足百人。唯一运行的科考站是南极东方站新越冬综合体,它是在原先的东方科考站基础上扩建更新,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冬季可容纳15人,夏季可容纳35人。

俄罗斯南极东方站位于南极点附近,也是全球最冷的地方之一,曾记录到零下89.2摄氏度的低温。

中国科考站数量有5座

从1984年我国在南极建站起,中国南极科考已经走过41个年头,用“三船五站”可以用来归纳我国的南极科考格局:三船即分别是“雪龙”号、“雪龙2”号,还有去年完成试航测试,具备了极地科考能力的“中山大学极地”号。五座科考站是我国用了近40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其中,后三个科考站都在2008年后建造的。

2009年,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建造的昆仑站被誉为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站址,那里天气变化小,空气水分少,没有扰动,是开展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类地行星观测的理想之地。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标志着中国跻身极地考察的第一阵列,成为全球第7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国家。

40多年的南极科考工作,我国取得了非常丰厚的成果。比如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在国际上首次提供了南极冰盖起源的直接证据,研究出了三千年来企鹅种群的变化规律等。

0 阅读:57
历史有一林

历史有一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