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傍晚,山西高平市长平西街的一声急刹,竟演变成全网围观的社会事件。外地创业者张先生(化名)驾车与一名女司机发生行车摩擦,未料对方穷追不舍,从朋友圈辱骂到派出所叫嚣"我是司法局的",更放话威胁其家人背景。这场看似普通的纠纷,为何因一句"身份声明"掀起轩然大波?
据张先生提供的视频证据,双方车辆未发生碰撞,但女司机当场拍摄视频并上传朋友圈,用"怂包""没种"等词公开辱骂。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晚女司机通过社交平台私信发起第二轮攻击:"我是局里头的,遇事不怕事!你外地人靠当网红讨饭?" 面对派出所调解,她拒绝道歉,反呛"去起诉"。全程态度嚣张,被质疑滥用公职身份施压。
3月29日,高平市司法局紧急回应:涉事女子确系工作人员,已停职并责令道歉。官方解释"自报单位"仅为配合警方登记,但网友发现漏洞百出——为何登记信息演变成当面威胁?司法局值班人员含糊其辞:"双方都有辱骂过程",却未出示男方辱骂证据,引发舆论强烈反弹。
特权思维何时消弭?一句"我是司法局的"折射出部分公职人员的身份优越感,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形成尖锐对立。网络暴力如何根治?从线下追骂到线上人肉,公职人员带头践踏网络文明底线,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异地创业者的安全感张先生坦言"怕被报复不敢出门",营商环境是否败给权力任性?
截至发稿,#司法局人员威胁市民#话题阅读量破亿。有律师指出:若查实利用职务恐吓,涉事者或触犯《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更多网友呼吁——公开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彻查是否存在"保护伞"、建立公职人员言行负面清单。
当行车纠纷演变成公权滥用的警示案例,我们追问的不仅是某个人的停职,更是整个系统的自净能力。您遭遇过类似"身份威胁"吗?欢迎留言说出经历,共同守护公平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