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是一种深具内涵的艺术,需要我们以仁心去品味和创作。切勿为了虚浮的名声而刻意抬高职称,这有违紫砂的淳朴本质。许多紫砂从业者纷纷涌向职称考核,仿佛千军万马争渡紫砂技艺的荣誉。然而,其本质目的无非是提升职称,在政府的主导下,紫砂艺术市场逐渐异化为职称市场,此举危险且不明智。自古以来,无数紫砂人默默奉献,留下名字的寥寥无几,如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等以艺术成就流传的更是屈指可数。职称并非支撑其在紫砂历史地位的唯一砝码。
今日,寻常的工艺师手中一把紫砂壶售价五千元,待明日晋升为高工,紫砂壶依旧,然价格已然飞升至五万元。观此,众多藏家如炒股一般,看中工艺师升职的预期。然而,市场一旦饱和,生产过剩,泡沫破裂,五万元亦无法兑现,更何况五千元。北京近期大型紫砂壶拍卖可见,大师之作未能尽数拍出,此乃大师紫砂壶变现渠道之单一,何况高工、研高之流。收藏并非易事,需深究其道,同时亦需艺术鉴赏能力辨别真伪。并非所有高工、大师皆能流芳百世,非名不见经传之人皆能出艺术家。我坚信,淡泊名利,潜心于紫砂艺术者,方有希望成为真正的砂艺大家,流传百世。同时,职称升级者,往往无暇潜心钻研,将精力耗费在职称炒作之上,即便升至最高职称,亦无所益。考核技艺而非艺术,此言不虚。
紫砂壶的价格,关键在于其稀有性和艺术价值。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这一点在紫砂壶的市场中尤为明显。如果一个紫砂壶在各大网站和实体店中都能看到,数量众多,品质趋同,那么它的收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一个人从18岁开始做壶,到70岁为止,去掉学徒成长的10年和晚年精力不济的10年,他的一生大概只有30年的时间。假设他每年能做出100把壶,那么他一生的作品总数不会超过3000把。因此,紫砂壶的存世量直接决定了它的收藏价值。
然而,现在有些人为了一时的炒作,不惜花费巨资在报纸、电视、各种媒体甚至自媒体上大肆宣传,但他们的作品水平却连学徒期都达不到。这些奖项,有的甚至是从未听闻的,有些甚至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的印刷品,毫无含金量。
当我们看一个紫砂壶作者的作品时,不要轻易被他的广告册子上的所谓获奖经历、大师门生、世家出身、从小耳濡目染等噱头所迷惑。这些都不能真正反映他的艺术涵养和艺术水准。这些都是套路,重点还是要看作品的材质和艺术水平。
顾景舟的壶之所以能拍到几千万元,有的甚至只能卖到几十万元,是因为他的作品材质上乘、艺术水准高超。因此,在紫砂壶的收藏中,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实质。要真正弄明白紫砂壶的价格,就要看其作品的材质与艺术水平。
紫砂壶收藏,并非短期获利的游戏,需深研细究,寻觅佳作。市场之上,品质卓越者众多,对比鉴别为先,博物馆精品不可错过。技术职称并非评判标准,优质泥料、精湛工艺、优美造型,以及作者对过程的专注,尤其是神韵之美的造型审美,有精神、有张力的紫砂壶,方可值得收藏。点滴心得分享,愿与壶友共勉,购买切记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