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擒蒋的孙铭九,抗日时缘何当了汉奸?答案全是为了张学良

成双影夜色 2024-12-20 16:00:07

西安事变,是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一次大事件,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的发生,那么或许我国的抗战事业会远比历史中更加艰难。因为这次事件,可谓是直接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将全中国团结在了一起。

而西安事变的主旋律,其实就是抓捕蒋介石。亲手擒获蒋介石的人,名叫孙铭九,东北军少壮派军官...

临潼扣蒋

当时蒋介石身处临潼的华清池,这里自唐朝以来便甚是有名。12月12日凌晨两点,孙铭九带着自己的兵沿着公路向华清池疾驰。凌晨两点半之前,孙铭九等人接近地点,全队已经完成了集结。

然而事情远不如预期中那般顺利,蒋介石的侍卫持枪阻拦洞东北军,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交火。因为蒋氏的侍卫大多手持冲锋枪,因此东北军的士兵在人数上占优,可是在火力上却处于劣势。然而,远处的东北军和西北军源源不断的前来增援,蒋氏的侍卫还是渐渐的无力抵抗。

不过因为这个时间差,蒋介石本人已经逃走,最开始孙铭九以为蒋介石是抛去了贵妃池,将其攻克后发现蒋介石并不在其中,后来又发现蒋介石恐怕是逃去了后山。在后山的搜索中,东北军先后俘虏了蒋孝先,蒋孝镇,以及钱大钧。

蒋孝先因为手上的血债太多,也就被直接枪毙了。而通过对几人的审讯,孙铭九得知蒋介石逃去了骊山,随后便带人去追。发现蒋氏后,孙铭九大呼:“不要开枪!”随后又亲手把蒋介石从大石头后面揪了出来。

蒋介石看了孙铭九一眼,说道:“你打死我吧。”孙铭九则回答:“我不杀你,叫你抗日!”后来孙铭九押着蒋介石去西安见张学良,中间蒋介石一直在同孙铭九说话,两人交流对抗日和反共的意见,孙铭九的回答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必须终结内战,抗日。

少壮派与元老派之争

从以上能够看出,孙铭九此人对国家对人民,其实是有大功的,要不是孙铭九的话,蒋氏也未必能够被抓住。但是孙铭九的结局,却令人无比唏嘘,他虽是西安事变中的英雄,然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却选择了投降日本,最终成为了一名伪军汉奸。

那么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又究竟是什么呢?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东北军流落到了华北地区,而在离开东北后,张学良可以说无时无刻不想着打回东北去。在热河抗战期间,张学良其实也是有意让东北军抗日的,然而东北军的战斗力却实在难以指望。所以在张学良旅欧归来之后,便决意整合改组东北军,同时任用一些青年军官和东北流亡学生。

而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军内便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少壮派”的派系,而少壮派的核心则是孙铭九,应德田和苗剑秋三个人。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特点,苗剑秋有主张,应德田有头脑,孙铭九则是实干派,三个人算是相辅相成,互相“解放”,谁离开了谁也不行。

然而在张学良的身边愿意抗日且有着不同主张的人,却远不止少壮派,原东北大学学生以及张学良当初的东北军旧部也对张学良本人有着较高的影响力。然而孙铭九等少壮派,对于这些“老人”的观点却谈不上好,甚至可以说是存在着天然的排斥感。

双方的抗日立场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少壮派却认为这些“元老派”是张学良整军的主要障碍,甚至没有之一。而且少壮派对于联共持开放态度,可是元老派对于共产党的态度却相当的保守。不过双方主要的矛盾还是在整军上,毕竟整军就意味着必须要裁撤,整合部分的军队。

然而裁军无疑就是将刀子砍在了元老派的头上,这些人本身就是东北军各部的军事主官。而在西安事变前夕,是张学良先遭到了蒋介石的扣押,这也是西安事变的整个过程显得比较仓促的一个原因。而主要促成西安事变的人,其实就是孙铭九这些少壮派。

在听闻张学良遭到扣押的消息后,少壮派无不义愤填膺,带着张学良的警卫部队就杀向了华清池,准备拿蒋介石换出来张学良,某种程度而言这也算是一次半自发的行动,虽然东北军和西北军早就在谋划类似的事情了,只是提早行动罢了。

然而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却做出了一个出乎寻常的决定,而他的这个决定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他选择和蒋介石一起回南京。而在转机洛阳期间,张学良回电杨虎城释放陈诚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少壮派和元老派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少壮派认为不能放人,因为这些人是他们和蒋介石谈判唯一的筹码,此时少壮派考虑的是如何让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张学良虽然人没了,但是杨虎城还在呢,所以此时杨虎城的态度非常的重要。

而杨虎城的角度是家国大义,如果此时为了救张学良,引发东北军与十九路军和中央军的军事冲突,岂不是又要爆发内战?此时对抗日大局显然是不利的,而当时孙铭九等东北军少壮派,甚至还在要求和蒋介石开战,因为这些人的权力乃至人身安全,是来自于张学良的。

最后因为两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少壮派枪杀了王以哲,东北军内讧,孙铭九等人被迫逃走,而这件事也为其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

《东北军的内争与西安事变:以少壮派为中心》 王春林

《孙铭九骊山“捉蒋”历险记》 杨闻宇

0 阅读:10

成双影夜色

简介:成双影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