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怎么办?!”,小张慌慌张张地跑过来问老李,50多岁的老李思考片刻,给出了建议。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类决策过程,提问者是年轻人,没有经验,回答者是经验老道的“活久见”。至于答的对错,看看结果便知。“人生不如意十八九”,可见决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在好了,人工智能开始辅助人类决策,并参与后续的行动。
“怎么回事?”。
经过人类训练的人工智能,在强大的算力支撑下,基于海量的大数据,决策能力远远地超出单个“活久见”老李。
人工智能从识别事物开始,在现象层面整理出事物的现状,再从纵向上搞清楚事物的发展历史,从横向上理清楚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至此,事物“怎么回事?”的问题,人工智能就可以给出条理清晰、全面详尽的答案。无论从速度上还是质量上,都将碾压人类个体。
“怎么办?”。
人工智能更擅长回答这个问题。算法集合后优化,集中体现出人工智能的价值。
人类将总结出的事物发展模型,灌输给人工智能,形成一个不受情绪干扰,基于更大视野收集数据,通过人类现有模型,推测出事物的后续演进路线,从而给出决策建议的人工智能决策模式。显而易见,这种模式类似于高质量的人类“智囊团”、“智库”,不过在机器面前,这些机构愈显得相形见绌了。
更为可怕的是,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在快速地进化迭代,开始具备基于人类底层逻辑进行创新的能力,优化后的算法将可能远超人类。
人类个体被人类的集体欲望打败了。
很显然,人类追求“更快、更美、更舒服”的背后,不仅体现了人类生存的刚需,更是在工业革命后半段,集中体现了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这些欲望聚集后,指挥着人类的资源分配,将头部优质资源集中到人工智能,实现突破是早晚的事。
人类被人工智能打败,也是早晚的事。
在机器回答了“怎么回事、怎么办”这两个问题之后,开始全面参与接下来的行动。实际上,这一进程早已经开始。
从点突破,之后点连成线,线再形成面,面再构成体,到了体这个阶段,人类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感觉到威胁,是因为目前还处于人工智能点的各个突破的阶段。
点已出现,各个突破。
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已经非常普遍,取代了人类工人;扫地机器人也已经进入千家万户;部分电话客服已经被人工智能替代;一些后期影视制作也被软件替代;甚至一些编程,已经能用软件自动生成。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停车场服务员,早已经被停车场系统完全替代。
点连成线,开始行业替代。
目前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动驾驶,颠覆整个行业生态的趋势若隐若现。此外还有一些行业,人工智能也萌芽出从点的突破连成线的趋势。
以人工智能各个行业点的突破,带来整个行业线的颠覆,再刷新行业间相互联系的面的生态,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下一步,只能是重构整个社会体系。
人类将被集体欲望打败。
当人工智能还处于点的突破阶段,人类的喜悦大于忧虑,当点的突破开始连成线时,人类开始感受到就业威胁,当线的突破形成面时,人类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面的突破构成体系后,人类已经无力反抗。这或许就是人类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