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给瓜农递了一根烟,这根烟,后来成了瓜农的传家宝

诗酒趁年华呀 2025-04-22 15:50:14

老覃昨天捣鼓出一篇文章,题目挺逗——《毛主席逛襄城县,瞅见县委副书记,笑问:刘邦啥时候给康熙打工去了?》。文章说的是这么一档子事儿:1958年8月7号,毛主席大驾光临许昌襄城县双庙乡郝庄,身边跟着一串儿大官小将,像吴芝圃、杨蔚屏、史向生,还有许昌地委副书记马金铭、专员王延太,外加襄城县的一把手书记等等。他们一块儿去瞧了瞧第二生产队那片烟叶子长得咋样。

说起许昌种烟那档子事儿,《许昌烟草那点事儿》里头提啦,得追溯到清朝光绪那会儿。那时候,许昌四周围各县,烟叶种得那叫一个遍地开花。就说襄城县吧,光是做烟叶买卖的烟行,就有三十多号人,一年到头收的烟叶,愣是堆成了五百多万斤的大山!

您瞧,许昌这块宝地,正儿八经地坐落在中原那疙瘩,地界儿肥得流油,天气也温和得恰到好处,雨水不多不少,种烟叶那可是老天爷赏饭吃,条件好得没法说。

嘿,您知道吗?那会儿,大概1904年光景,英美烟草公司可不含糊,一趟趟派人往咱们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这些地方跑,干啥呢?探土、瞧天气,跟侦探似的。结果呢,他们眼睛一亮,发现许昌襄城那片儿,简直是种烤烟的天堂!您说巧不巧,那地界儿跟美国那烤烟圣地弗吉尼亚,在同一根纬线上手拉手呢,土性儿也是亲兄弟一般像。

嘿,您知道吗?他们下了大本钱,在这一片儿地界儿上,死命地推广种烟叶。您猜怎么着?最后啊,还真让他们给搞成了,大赚了一笔!

您瞧瞧,襄城后来那可是有了个响亮的名号——“东方的小弗吉尼亚”,而许昌呢,也不甘示弱,被人们叫做“东方的里士满城”。

毛主席到了襄城的郝庄,往田埂上一站,眼珠子一转悠,嘿,这烟田一块挨一块,跟大海似的没边儿,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他扭头跟马金铭、王延太他们几个笑道:“瞧瞧你们这儿,简直就是‘烟叶的老大’嘛!”

打从郝庄溜达出来,咱们这视察的车队啊,就沿着襄县到禹县那条大道嗖嗖地开。

路过小张庄那会儿,毛主席喊了声:“停下车呗!”

那会儿,乡里社里的干部正开着会呢,田里的社员们也是忙活得热火朝天,一听说毛主席来了,嘿,那高兴劲儿,别提了!大伙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呼啦啦地就聚到了一块儿。嘴里头不停地喊着:“毛主席好啊!毛主席好!”“热烈欢迎毛主席!热烈欢迎!”那声音,响亮得很,透着股子真挚劲儿。

得聊聊这么一档子事儿:小张庄小学的师生们,课也不上了,排得那叫一个齐整,浩浩荡荡去给毛主席献花。里头有个八岁的小家伙,名叫李深义,腋下还夹着本初级小学算术课本呢,跟大伙儿一块儿站在献花的队伍里,那股子认真劲儿,别提多逗了。

嘿,你猜怎么着?那天,他可乐呵了,成了众多小幸福蛋里的一个。

毛主席一瞅见他手里的书,立马就拿过来,随手翻了翻,然后摸了摸他的小脑瓜,笑眯眯地跟他说:“小子,可得好好念书啊!”

说完这话,他扭头朝着吴芝圃、杨蔚屏、史向生他们笑道:“瞧瞧这些小子,咱们国家的未来就指望他们了。将来‘追上英国,超过美国’的大事儿,还得靠他们这帮小家伙呢!”

毛主席那番话,就像是刻在了李深义的心版上,忘也忘不了。他老李啊,一想起毛主席讲的那些理儿,心里头就跟明镜似的,透亮透亮的。那些话语,在他脑袋瓜子里头转啊转,转得根深蒂固,拔都拔不出来。你说这事儿神奇不神奇?就像是把毛主席的话儿当成了自家宝贝,天天揣兜里,时不时拿出来瞅瞅,心里头那个美啊,别提多舒坦了。李深义这人啊,从此以后,走路都带着风,干啥都有劲儿,为啥?还不是因为毛主席的话儿给了他底气,让他心里头有了主心骨嘛!

2008年8月份的头几天刚过,许昌和襄县那儿可热闹了,为啥?毛主席视察许昌烟区50周年的大日子嘛!说起来,有个叫李深义的老兄,都58岁的人了,还宝贝似地藏着当年毛主席翻过的一本算术书呢。你想啊,一本书能保存这么久,那可不简单。这本书啊,就像是李深义的传家宝,每次拿出来瞧瞧,都能回想起当年那段光辉岁月。他说起来这事儿,脸上那可是笑眯眯的,满满的自豪感。咱们也得学学人家这精神头儿,珍惜手里的每一件东西,说不定哪天也成了传家宝呢!

课本上头,“李深义”仨字儿写得那叫一个歪七扭八,透着股子孩子气,还没长开呢。

可您瞧瞧,“李深义”这名儿啊,早成了过去的事儿啦!

哎,说起来也是有意思,1958年8月7号那天,老李两口子一合计,为了让孩子这辈子都忘不了这日子,干脆把他的名字给改了,叫“李八七”。就这么着,咱们这位朋友打那以后,就有了这么个特别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专为了记住那一天似的。你说,这算不算是一种别样的纪念方式呢?既简单又直接,老李两口子这招儿,还真是挺有那么一股子老舍先生笔下的幽默劲儿。

一九六五年末了那会儿,李八七这小子可算是走上了正道,穿上军装,成了咱们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到了六九年三月,珍宝岛那疙瘩一打响,他那是真不含糊,勇猛得很,直接给部队挣了脸面,得了表彰。

大伙儿知晓了他那名字的由来,一个个都由衷地佩服他,心里头还直犯酸,羡慕得紧。你说这事儿,真叫一个绝!大伙儿一听他那名字背后的故事,嘿,没有一个不挑大拇指夸他的,心里头那个羡慕劲儿,就跟看着别人家锅里的大鱼大肉似的,直咽口水。

说起来也巧,那天视察眼瞅着就要收摊,毛主席眼看就要抬腿上车了,这时候,襄县三里沟乡的赵福申,跟脚底抹了油似的,嗖的一下窜回家里的瓜地,挑了个顶呱呱的大西瓜,双手一捧,就跟献宝似的,送到了毛主席面前。

毛主席二话没说,乐呵呵地接受了这份来自劳动人民的厚礼——一个大西瓜。他手里拿着瓜,这儿拍拍,那儿敲敲,满脸笑意地说:“嘿,这瓜可真不小啊!多谢,多谢各位啦!”

他把西瓜往车上一搁,紧接着跟赵福申来了个大大的握手,热乎得跟老朋友似的。随后,他从兜里摸出个烟盒,噌的一下抽出一根,往赵福申跟前一递,笑道:“来,抽一根,解解乏!”

赵福申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那烟,心里头跟宝贝似的藏着,愣是没舍得往嘴上搁。

送走了毛主席的车队,他颠儿颠儿地跑回家,找来个小木盒,把那根宝贝烟给小心翼翼地装了进去。

嘿,您猜怎么着?赵福申家里头,如今有那么一件宝贝,说起来逗乐,竟是根卷烟!这卷烟,那可是金贵得很,成了他们家的“传家烟”啦!

0 阅读:114
诗酒趁年华呀

诗酒趁年华呀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