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政策对保险消费者有影响吗?要不要抓紧“上车”?

浅显易懂商业 2024-05-24 06:48:05

关注保险的人最近或多或少听说过保险行业要实行“报行合一”的消息。那么,这个搅动行业巨浪的话题,和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有什么关系?影不影响我们买保险?

什么是报行合一?

“报”,即保险公司上报的产品费率;“行”,即实际操作运行的产品费率。所谓“报行合一”,简单地说就是保险公司以后报备给监管部门的假设运营成本,必须与经营中所产生的实际运营成本相符,不能表里不一。

举个例子:保险公司A的某款寿险产品保费为1000元,向监管部门备案产品时,将该产品的成本报备为50元,剩下950元可以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预定利率去累积投资收益。

在实际运营中,为了提高这款产品的竞争力,保险公司A是按照980元来给客户累积投资收益,少计算了30元的成本。因此,产生了报行不合一的情况。

保险公司这样做,虽然提供给客户的现金价值、保险收益有了提升,产品也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似乎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但为什么还要实行报行合一呢?这还要从保险公司如何赚钱说起。

报行不合一的隐患

要知道,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利差、死差和费差。其中利差,是基于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能够高于产品价格隐含的利息成本。

上述这种“报行不合一”带来的后果就是,保险公司要自掏腰包去补贴这额外的销售费用,这就是“费差损”。比如备案时成本为50元,实际销售时是按20元计算成本的,就产生了30元的隐形成本,需要保险公司贴补,既费差损,保险公司在这一方面是亏钱的。

在以往经济快速上行时代,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高于定价利率(即折现率),能贡献利差,弥补费用方面的损失。但如今经济增速放缓,保险公司投资端面临巨大压力,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如果继续用“补贴手续费”的方式去抢业务,那么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尤其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由于经营时间较短,业务未形成规模效益,用减少销售费用的手段来抢占市场的行为更加显著,产品定价也更加激进,使得这类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择机“上车”合适的产品?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报行合一”以来,保险公司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定价激进的保险产品,按“报行合一”的要求,很可能会面临停售或更新的命运。而收益率的降低,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

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政策的落地生根,业内人士预计,保险产品的利率会持续走低,加上保险公司贴补变少,这意味着缴纳同样的保费,消费者能得到的回报相较以前会变少。对于那些已有配置保险计划的消费者来说,当前的收益率水平还算相对理想,建议消费者多关注市场动态,择机上车合适的产品。

从长期来看,该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确保了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转,也确保了消费者的权益。如果未来类似产品的价格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想要赢得客户,考验的是哪家保险公司服务更贴心,产品更靠谱。

可预期的是,未来保险行业将在监管下有序发展,从中得益的必然是消费者和坚持长期主义的专业机构。

文章来源:财事汇

0 阅读:1

浅显易懂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