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为什么战国时期孙膑一人就可以冲击魏国霸权

范西迪体育 2024-10-07 20:58:55

因为战国与春秋大不相同。

我简单将春秋时期分成几个阶段:前期(前770~前743)、郑庄小霸(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齐国称霸(包括齐襄公小霸、齐桓公称霸,前701~前643)、晋楚争霸(前643~前506,包括宋襄公伪霸)、吴越争霸(前506~春秋结束)。

春秋时期存在一些复霸,如楚庄王复霸、晋景公至晋悼公复霸、齐景公复霸(有点假)、楚昭王中兴。春秋以争霸为目的,齐、晋、楚等国虽受挫折,终归保留根基,没有彻底伤筋动骨。

而战国以灭国为目的,将尽可能消灭对手之实力。看战国七雄,魏国在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时最强,终结于前342年马陵之战,前340年河西之战;齐国齐威王变法后成为强国,经历齐宣王、齐闵王,霸业终结于前284年乐毅伐齐之战;赵国在赵武灵王前302年胡服骑射后崛起,终结于前260年长平之战;燕国在燕昭王(前312-前279)时期短暂崛起,前284年乐毅伐齐后达到巅峰,此后衰落,前279年田单复国后打垮燕国;韩国其实没强过,只在韩昭侯以申不害变法时能有效防御;楚国在吴起变法后崛起,经悼、宣、威、怀之世,终结于前301年垂沙之战。只有秦国经商鞅变法后,经七世明主,无一昏君,没有重大战略失败,最终统一了天下。

归纳下:战国分成几阶段:

战国初期(前475~前445),其中有越国称霸的余晖,越国退出霸主地位。

魏国首霸(前445~前340),终结于河西之战,魏国衰落。秦国在商鞅变法、齐国的邹忌治国、楚国的吴起变法,三国崛起。

齐秦楚三强时代(前340~前301),终结于垂沙之战,楚国衰落,赵国于前302年胡服骑射崛起。

齐秦赵三强时代(前301~前284),终结于乐毅伐齐之战,燕国短暂崛起

秦赵两强时代(前284~前260,中间还有燕国小霸),终结于长平之战。燕国在田单复国后逐渐衰落,赵国终结于长平之战。

秦独霸时代(前260~前221),秦国扫六合,一统天下。

战国根本就没给你复霸的机会,弱国可能成强(如四世乱政后的秦国、被三晋攻破的齐国、胡服骑射之前的赵国、被闵王杀死国君的燕国),但强国一旦跌落,基本没有了复兴的机会。

具体到魏国,事实上,魏国首霸衰落是经历过几次大战:

孙膑田忌对魏国的桂陵之战(前353年)、马陵之战(前341年);

商鞅对魏国的河西之战(前340年);

犀首对魏国的雕阴之战(前332年).

孙膑、商鞅、犀首几战之胜即可让魏国霸业沦陷的原因有四:

一、魏国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好,四战之地,是失败的客观原因。

地域包括今天山西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河北和山东小部,四周为四强齐秦赵楚包围,弱小的韩国作为战略缓冲地。

相对于其他强国齐楚秦赵只须防护两面和三面,魏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不利了。战国前期,秦国、齐国都曾被魏国打得一败涂地,但最终仍强势崛起。而魏国则不可能。

二、迁都。魏惠王时期进行了迁都,公元前361年,国都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开封),这是个颇具争议的迁都。安邑易守难攻,但为赵、韩、秦三国包围;同时不利于中原争霸。迁都大梁后,远离了韩赵包围的危险,进入平原地带,更利于中原争霸,但一旦争霸失败,将无险可守,难以复兴。

三、战国七雄是以举国之力发展武备,动员战争,一旦失败将元气大伤,难以后继。

魏国也不例外,首霸百年靠的是武卒制度。武卒制度创始于吴起。

《荀子·议兵篇》讲述道:“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吴子》有精彩描述,吴起以五万武卒大败秦五十万之众,称霸河西。

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被)[谴]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而为以四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驰)[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易)[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震天下。——《吴子*励士》

武卒制度保证了魏军的战力,而大魏武卒在马陵之战一溃将难以后继。

四、结怨韩赵。

魏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联合韩赵是最佳策略。魏文侯斯致力于团结三晋。韩赵曾经发生激烈冲突,魏文侯不偏不倚,和睦韩赵,得到了双方的尊重。

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不敢从。”赵又索兵以攻韩,文侯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二国不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

魏文侯率领三晋兄弟,伐齐秦楚,称霸中原。但到魏武侯、魏惠王起,开始结怨于韩魏。魏武侯干涉赵国君位之争,导致了四年魏赵之战;魏惠王结怨韩赵,并引发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结怨韩赵的后果是魏国备受孤立,树敌众多。这是魏国失败的第四原因。

当然魏国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到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三强齐、楚、赵全部衰落,六国已无强国。魏国在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于前247年率领五国军队合纵攻秦,大破秦军。魏国曾隐隐有复霸的趋势,信陵君名声煊赫,成为六国领袖。

但是魏安釐王不仅未信任信陵君,对其十分猜忌,夺其兵权,使信陵君沉迷酒色郁郁而终。如果魏安釐王能重用信陵君的话,六国结局尚不得知。从中国历史上看,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生死关口,很多人反而会取个人利益。这就是赤裸裸的事实!

1 阅读:86

范西迪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