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大理古城要求商家更换牌匾,还要指定书法家写的字!

熊猫聊文化 2025-01-22 17:08:32

在您开始阅读之前,请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便于您参与后续的讨论和分享,还能增加您的互动体验。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前言·】——»

最近大理古城整了出新鲜事,管理部门一声令下,所有商铺招牌都得换成书法家手写体。

消息一出,网上直接炸开了锅——有人夸这是弘扬传统文化,有人骂这是劳民伤财搞形式主义,更有人调侃:"文化底蕴不够,牌匾来凑?"

"书法家题字"成硬指标、

这事得从去年十月说起,大理古城突然启动"风貌改造工程",核心就一条:沿街商铺必须用书法家写的招牌。

按官方说法,这是要"展现千年古城文化底蕴"。

可商户们拿到通知都懵了——原来那些精心设计的店招,现在全得拆了重做。

五华社区首场活动倒是热闹,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

老字号"马式烤乳扇"的老板娘杨大姐说:"新牌匾是挺气派,可光刻字就花了两千。"

更绝的是规定:今后商家要换招牌,必须自掏腰包请书法家润笔,少说又是几千块开支。

"文化招牌"里的生意经

走访古城发现,卖扎染的、卖鲜花饼的店铺门前,清一色挂着文绉绉的书法牌匾。

卖牦牛肉干的张老板吐槽:"我这店名本来叫'雪山味道',现在非让改成'苍洱珍馐',顾客都说找不着店。"

更魔幻的是某奶茶店,原本俏皮的"茶言茶语"被换成"茗香沁脾",年轻人直呼"看不懂"。

要说最开心的还得是广告公司。

某制作商透露,自从新规出台,定制书法牌匾的订单暴涨三倍。

有商户偷偷吐槽:"说是要文化,我看是有人借机发财吧?"

官方回应难服众

面对争议,古城管理局搬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强调这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必要举措"。

可眼尖的网友翻出条例原文,压根没有"必须书法家题字"这条规定。

更有人爆料,参与活动的书法家半数来自某协会,难免让人联想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写到最后

走在大理街头,新换的书法牌匾确实增添了几分古意。

但仔细看会发现,这些"文化招牌"背后,藏着三个扎心问题:

1.统一书法字体就能拯救古城文化?当所有店铺招牌都变成黑底金字,反而失去了市井烟火气。

2.文化传承不该是商户买单。强制要求个体户承担额外成本,本质是转嫁公共责任。

3.最该保护的传统工艺、古建筑在加速消失,却抓着牌匾大做文章,纯属本末倒置。

说到底,古城保护需要绣花功夫,不是搞运动式整改。

与其在牌匾上较劲,不如想想怎么让百年老店活下去,让传统手艺传下去。

别让"书法家题字"成了新时代的"面子工程",毕竟游客来大理,想看的是风花雪月,不是千篇一律的书法展啊!

0 阅读:1
熊猫聊文化

熊猫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