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下《洗儿戏作》,道尽一生坎坷遭遇,最后一句常被人们引用

执笔读春秋 2022-11-30 22:56:52

世上的父母大多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实在不济,他们也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可爱,一生顺遂。

可是宋代的苏轼却偏偏不这么想,他写了一首七绝,并在诗中说道,希望自己的儿子愚昧无知,又蠢又笨,这首诗名字就叫做《洗儿戏作》。

一、《洗儿戏作》赏析

《洗儿戏作》——北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创作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九月二十七日,刚好是在“乌台诗案”后的第三年。当时苏轼的小妾王朝云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因此他作了这首诗。

诗文的内容简单直白,不需要翻译现代人也能看懂。大概就是说,世人都认为聪明好,但是我苏轼偏偏因为太聪明吃了个大亏。

当初我要不是太聪明,为什么会写那么多诗,结果授人以柄呢?要不是写了那么多诗,我就不会因为“乌台诗案”,差一点丢掉老命了。

因此世上的人都想自己的儿子聪明,我却不这么想。我只盼这个儿子又愚蠢,又迟钝,免得他重蹈我的覆辙。

诗的头三句虽然情理之中,但是写到第四句时,苏轼突然又说,希望自己的“笨儿子”能够“无灾无难”,顺利地当上公卿。

一个又笨又蠢的人,能够不被人欺负,平平安安地活到老已属不易了,你还敢奢望他当上公卿,这难道不是在痴人说梦吗?

因此南怀瑾说:“你这个算盘打得太如意了!”“太聪明,怎么不误了自己呢!”

纪晓岚读到这首诗后,不屑地写下六字评语——“此种岂可入集?”意思是说:切,瞧瞧你写的什么破玩意儿!就这种东西也能收入文集吗?

只有金庸的先辈查慎行,读出苏轼“诗中有玩世嫉俗之意。”查慎行说:人家苏轼并不是在“打如意算盘”,人家想让傻儿子当公卿,是在讽刺北宋那些王侯公卿们,都是又蠢又笨的东西。

因为北宋那些王侯公卿蠢笨、迟钝,平时根本不理朝廷政务,所以遇到大事临头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他们“八竿子打不出一个闷响”,自然就没有机会像我一样“因言获罪”了。

不管怎么说,民间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无灾无难,同时还能封侯拜将的大有人在。不过苏轼有这样的希望,虽然有一点“扯淡”,但是也好过别人“望子成龙”。

因为“笨蛋”能否当上“公卿”,全看有没有“狗屎运”,所以孩子本身并没有什么压力;假如非要“望子成龙”,把成年人的理想强加到儿女身上,才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二、苏轼对子女的态度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尽管天资聪颖,但是他们在少年时代,因为“望子成龙”的父亲严厉地管教,也实在过得很苦。两兄弟二十岁以前,天天关在家里背书,背错一点就要挨“黄金棍”。

这种痛苦的记忆几乎伴随苏轼终生,直到他晚年被贬海南,夜里还会做噩梦,梦到少年时代因背不出书挨父亲的揍,惊起一身冷汗。因此他后来有了儿子,就对他们慈爱宽仁得多了。

苏轼希望自己的儿子笨一点,但是事实上他的儿子们都很聪明。《洗儿戏作》诗中提到的这个孩子,是他的小妾王朝云所生,不过这个儿子后来夭折了。

苏轼另外几个儿子是原配王弗与续弦王闰之所生,共有七子四女,其中最出名的,要数王闰之给他生的小儿子苏过。

苏过的几个哥哥,都在朝中当过小官。苏过自己在三十岁以前一直跟在父亲的身边,随他宦海沉浮。

从苏轼在杭州任上时,再到他因“乌台诗案”入狱,再到他被贬黄州,最后贬谪海南,苏过一直在他父亲的身边尽人子之孝,因此吃了不的少苦头。

由于这段艰难的人生经历,苏过一直视官场如畏途。他曾经在一首诗里面提到,自己“一生畏轩冕,意遂甘泥涂”。

苏过直言自己害怕戴官帽子,更加向往的,其实是陶潜那种“采菊东篱下”的闲适生活。因此苏轼去世后,苏过直到四十一岁的时候,才断断续续出来当了七年的官。

后来苏过出仕当官,并不是因为他改变了心意,开始贪慕权势与财富,这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家里的人口太多了。

苏过的家里一共有七兄弟,四姐妹,再加上家中的亲属、仆人一大堆,要养活这么大的一家子人,他一个文弱书生假如不出仕当官,实在想不到别的赚钱门路。

但是苏过也和他的父亲一样,因为朝中的“党争”,当官当得很不顺利。断断续续做了几年的官后,苏过在五十二岁时,因为“暴疾”死在路上了。也有人说是遇到了贼人,被杀害了。

当初苏轼作《洗儿戏作》,虽然是写给王朝云所生的孩子“干儿”,但是他何尝不是对自己所有孩子的期望呢?

然而“干儿”早夭,苏过等兄弟也并没有像苏轼盼望的那样“愚且鲁”,更没有像他诗中提到的那样“无灾无难”。

尤其是苏过,他是苏轼所有儿子中公认最聪明、最孝顺,文学成就最高的孩子,但是他的一生却过得异常地艰辛。

假如苏过真的“鲁且愚”,那么他四十一岁时即使家中再困难,也没有机会外出当官。不能外出当官,他也没那么劳累,那么最后可能就不会横死于荒郊了。

当然,这些都是苏轼写这首《洗儿戏作》的时候,完全无法预料的事情了。平心而论,这首诗在苏轼的作品中不算上好的佳作,诗文的内容充其量只是一些为人父母者对孩子的祝福。

不过我们通过这首诗,却能看到苏轼为人父母时,慈祥和蔼的形象。苏轼在诗中说,希望自己的孩子“鲁且愚”,虽然看上去很特别,但是说这种话的第一人也不是他。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兄长说,他担心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太聪明,怕他将来难成大器。

二者虽然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太聪明,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苏轼主要的意思还是希望将所有的福气,都归于自己的爱子。

望他蠢也好,盼他笨也罢,主要还是想他能够平平安安,无灾无难地长大成人,并且一生事业顺利,享尽清福。

诸葛亮却对自己的儿子有着更高的要求,他担心的是孩子的思想太早定型,长大了以后,反而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结语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现代有很多家长,自己过得不如意时,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到了孩子的身上。

这些家长或者盼着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替自己完成未竟的心愿;或者希望孩子成人后对自己千依百顺,能让自己老了有一个依靠。

唯独苏轼写《洗儿戏作》诗,盼望儿子蠢笨,却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看似有悖常情,但是他的动机不在向孩子身上“索取”回报,只是简单地想把所有的福气,都归于孩子一身罢了。

这首诗写于“干儿”出生之际,苏轼纵然有心讽刺朝中的公卿愚蠢,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想表达他对新生儿的祝愿与祈祷。

因此这首诗也可以算是表露出了苏轼这位天性疏狂的豪放派词人,作为一位父亲,“爱子情切”的另一面。

3 阅读:2005

评论列表

离离原上 草

离离原上 草

5
2023-02-13 18:55

癸卯正月廿二雨雪霏霏》 帘开天光暗, 教堂敲晨钟。 霏霏雨雪落, 夜是几时生? 楼高窗深闭, 物润不闻听。 孩今归学去, 重又回山东。 家待两月余, 还觉太匆匆……… 午后闲无事, 出门踏春行。 杏林红未色, 堤柳鹅黄重。 走入烟霭里, 鹊鸟一声声………

用户18xxx28 回复 02-28 22:11
令郎山东哪所学校??

离离原上 草 回复 用户18xxx28 02-28 22:42
聊城大学

执笔读春秋

执笔读春秋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