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房价跌破15万真相:人口流失掏空三四线,返乡青年说残酷现实

佳航 2025-02-20 13:31:31
导读

近几日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出现象愈演愈烈,年轻人纷纷向发达地区迁移,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是因为家乡的经济环境不够吸引人?本文将带你深入分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它对城市发展格局的深远影响。

人口流动模式的改变

城镇化进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会使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推动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发展。

但是近年来,我国三四线城市却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净流出,这一现象在今年愈演愈烈。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三四线城市年均人口净流出超过1200万人,相当于每年搬空一个中型县城。

这一变化也将影响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格局,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全国超过60%的县城房价跌破15万元/套,部分内陆县市房价跌入“冰蓝色区域”。

什么是“冰蓝色区域”?简单来说就是极度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即使是二手房,半年都无人问津。

有些县城的新房首付降低到5万元,却依然难以售出,甚至不如一辆汽车的价格。

当地无奈之下开始下调限价、补贴购房者,希望通过降价刺激购房需求,但效果微乎其微,房子仍然卖不出去。

这样的现象绝不是个例。据某些机构统计,在全国800多个地级市中,平均有29%的新建商品住宅面临滞销。

更有一些地方,二手房滞销率甚至高达60%以上,卖不出去的原因除了价格高企,还有城镇化带来的户籍人口结构失衡等因素。

比如一些内陆县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即使房价跌到冰点,也没有人愿意买单。

这些县城的房价跌幅严重,普遍超过35%,一些资源型县城的房价更是腰斩,从25万元跌到12万元,有的甚至降到不足10万元。

当地居民表示,即使想卖掉二手房,也几乎没有人问津。

为此,一些县城新房首付降低到5万元,也无人问津,房子仍然卖不出去,冰冷的楼市折射出人心惶惶的县域经济。

人心惶惶之下,居民纷纷选择将手中资金撤离房地产市场,改投其他投资领域或留存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而房地产市场最怕的就是失去购买力,如今三四线城市陷入“卖不动”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则是年轻人纷纷外流。

年轻人都去哪里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他们更喜欢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更看重高质量的工作机会。

例如,以25岁的李磊为例,他是河南某县城的人,父母都是农民,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一路升学至大学,如今在杭州工作。

虽然李磊的老家县城房价从25万元/套降到12万元/套,但因为缺乏合适的工作机会,他并不打算回乡置业。

以李磊所在的河南省为例,该省很多县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虽然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链条短、规模小、附加值低。

比如李磊老家的一个县城,虽然有个别企业,但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和鞋帽等,这些企业虽然能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但工资普遍不高。

并且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存在着周期性波动的风险,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就可能导致大规模裁员,一旦失业,再想找到高薪工作难上加难。

于是李磊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他觉得自己在杭州发展前景更好,即使老家县城房价大幅下降,他也不愿意回去。

像李磊这样选择外流的年轻人,在河南某县就占据了很大比例。

该县户籍人口约85万,但实际常住人口只有52万左右,常住人口中年轻人的比例又很高,表明该县年轻人正在大量外流。

据调查,这33万人的迁出大多流向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这并不是个例,在很多三四线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究其根本,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出与当地经济结构失衡密切相关。

由于实施了户籍制度,不同地区对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在社会保障上的区别对待,使得三四线城市中外来人口无法享受当地户籍人口的社会保障。

于是,一些经济条件不允许购房的年轻人,只能选择外出打工,而有能力购房的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去经济发达地区发展。

比如张婷,她是河南某县城的人,本科毕业后在郑州工作了几年,如今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她考虑到孩子教育问题,又想兼顾家庭,于是决定回乡开咖啡馆。

可是开业半年,她就亏损了8万元左右。她表示,当地消费水平上升很快,但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没有钱消费咖啡馆里的产品,只能依靠老人和孩子来支撑营业额。

张婷算了一笔账,她一个月要支出1万多元,但客流量少的时候,每月收入不足5000元,即使按全年计算,也要亏损4万元左右。

张婷老公在外地工作,也不愿回乡,但她和婆婆经营咖啡馆也是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可实际情况却让她感到无奈,这显示了东方大国县域经济缺乏年轻人和产业支持的问题。

张婷回乡开咖啡馆原本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参与,仅靠老人和孩子来支撑消费,又如何能让县域经济复苏呢?

张婷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农民工在外地打拼很久后,也不愿意再回乡落户,他们更倾向于将孩子留在外地继续学习,自己返回老家养老。

这就形成了“老人留守、青壮外出”的局面,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年轻人的负担,但也进一步削弱了县城的发展活力。

真金白银扶持

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是推动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三四线城市房价崩塌,无疑会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直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让老人安度晚年,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让每个家庭都能过上好日子。面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崩盘现象,我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为此,专门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希望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来振兴三四线城市经济。

去年4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县域经济振兴规划》,提出未来5年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投入万亿专项资金培育100个特色产业县城,让每个县都有一个拳头产业,让每个县都有一个优势产业,让每个县都有一个代表产品,让每个县都有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我国也将制定更加灵活的人口政策,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为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但是,要实现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复苏,仅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三四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让他们相信未来会更好。为此,我们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水平,让每个人都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让每个人都能在发展中找到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在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

结语

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选择外流,确实反映了当地经济和就业环境的困境。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能够帮助这些城市复苏,但最终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提高整体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或者给我点个赞!

0 阅读:81
佳航

佳航

才华有限,水平一般,多谢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