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要为红学探佚学留一点轨迹,启牖后来之才士

夏凤凰壹 2024-03-04 15:51:01

2005年上半年的一天,刘心武先生的秘书鄂力给我送来了一个大文件夹,里面夹满了父亲写给刘心武先生信函的复印件。鄂力说,刘先生希望我能把这些信札整理出来,因为周先生信件里的有些字不大好认。

我那时才学会使用电脑不长时间,对电脑的性能还在不断熟悉中,录入的文字也常常出现谬错。这些都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熟悉与改进,然而最可怕的是一旦电脑出现问题后的不知所措。

刘先生托付我的事,很快即入正轨。那时我的身体很好,精力旺盛,经常利用父亲午休的空当抓紧工作。刘先生交给我的任务正是在这个时间段里进行的。信件整理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时候,有一天,电脑突然出了问题,急得我四处打探求助。那时漓江出版社的刘文莉女士因为出书的缘故和我们打交道很多,于是我就请她帮忙。她很热情,马上派了一位小伙子来家里修理,小伙子很快修好离去。但当我打开电脑时,却发现E盘不见了,虽然后来经过种种努力,但电脑里一部分文件,包括录入的信件却永远地丢失了。恰值这时节父亲的著述颇多,我和二姐忙得不亦乐乎,整理书信的事也就停顿下来,没料到这一停就是十几年。

自父亲去世后,我一直在操心着他的全集大事。父亲致友朋的书信,数量十分惊人,应该是全集中很重要的内容。联想到刘先生托付与我的事一直搁浅,心里很觉歉疚。去年年初,翻找出鄂力复印来的信札,决定重新录入整理。然而此时的我却力不从心,腰椎、颈椎不容长时间坐立。我想到在美国的月苓姐姐,最近几年她都在帮我录入父亲的文字,助我编书。在征得姐姐同意后,我用手机全部拍照,然后发给姐姐,拜托她录出文字,然后传给我,再由我一一细核详校。5月初,我与刘文莉女士取得联系,征询她是否有兴趣出书信集,也请她帮忙征询一下刘心武先生的意见。很快她就给了我肯定的答复,说刘先生听了也很高兴;而且告诉我,可以帮忙录入文字,有困难一切交给她来处理。这真的让我好感动。于是就陆续把新发现的信札发给她,由她去整理。

鄂力复印来的信札止于2005年初,后面2006—2011年的信件一部分由刘心武先生提供,一部分是父亲失明后口述的文字。刘心武先生的来札,大部分保存完好,部分已经捐给恭王府。经过大家一番努力,再由刘文莉女士初步编排后,竟然也成了厚厚的一部集子。感谢刘文莉女士的热情支持与帮助,感谢美编设计人员的辛劳付出;还要感谢月苓姐姐;没有他们各方的鼎力支持,这册书信集还不知要等到何时。

周伦玲

壬寅十一月初八

《解语何妨话片时:周汝昌刘心武通信集》编后记

周汝昌 刘心武 著

周伦玲 焦金木 整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1991—2011,两位红学家绵延二十载的书信往来

150余通书信,20余篇附文

独家收录10多张作者珍贵手迹照片

求索,兴味,共鸣,争鸣

学术交流与个人心得的全方位展示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两通关于《红楼梦》的信札。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浮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人深致,引人入胜。

——《关于“樯木”的通信》

“长江杯”笔会征文评选获奖评语

可以多写写,编个小集子(包括刊文与通信等文字),要为红学探佚学留一点轨迹,启牖后来之才士。

——周汝昌

将我们的通信加以汇拢、编排,出成一本书,主要是展示汝昌师的学术襟怀与提携后辈的高尚风范。

——刘心武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与撰写了多部专著。

刘心武,1942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长篇小说《飘窗》,2020年推出长篇小说《邮轮碎片》。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与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于1991年至2011年间的往来信件,其中的主要内容是两人关于曹雪芹《石头记》(即《红楼梦》)20年间的讨论和交流,展现了他们在红学研究方面的心路轨迹及专注热忱的治学精神,同时彰显了二人深厚的忘年友情。书中还收集了两人信中提及的同时期文章、资料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0 阅读:0

夏凤凰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