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就读于安康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在公园内选择自缢来终结自己的生命。由于是他在前一天晚上去的,因此并未立刻被人发现,直到凌晨时分才被路人注意到。
张某,一个年仅23岁的大四学生,本应在这个学期开始实习,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改变让他的学业蒙上了阴影。学校竟要求他们参加一项校外培训,而这项培训竟然需要支付高达17000元的学费。据张某的哥哥所说,学校曾明确告知学生:如果不参加这个校外培训,将无法毕业。
这个情况不禁让我们思考学校的决策是否正当。张某已经在本科阶段度过了数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这似乎并不足以让他成功就业。这是否意味着他这些年的学习都白费了呢?
如果张某的专业确实需要额外的技能或培训才能找到工作,那么学校为何不提供相关的课程呢?毕竟,学生们已经支付了学费,而学校的责任应该是确保他们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对学校管理的质疑。学校是否在不正当地要求学生支付昂贵的校外培训费用?这个培训费用是否合理,并且是否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
张某的哥哥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因为他根本无法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于是他毅然拒绝了。值得一提的是,张某的父母早逝,是哥哥一手拉扯着张某长大的。哥哥为了供养他上大学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昂贵,而哥哥每年都在支持弟弟的学业上花费了不少钱。此外,哥哥也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考虑自己家庭和生活的年龄,他有自己的压力和难处。他原本期望着弟弟毕业后,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轻松一些。但没想到,当张某提出需要17000元的费用时,他根本无法承担,所以他毅然拒绝了。
当张某听到哥哥表示无力支付时,他表现得非常成熟懂事。他提议学校可能会提供帮助,并向哥哥推荐了一家贷款公司,这家公司可以支付学费,但款项将直接转账到培训机构的账户。在学校群里,一些老师还分享了分期还款的计划。张某最终贷款总额达到17290元,分成12个月偿还,每月需支付1700.2元,总利息高达3112.2元。这时候,日期还是7月11日。
然而,从7月11日到9月7日这段时间,张某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负担每个月的还款。如果不按时还款,利息会不断累积,形成一种滚雪球的效应,使他越来越难以支付。或许在这两个月里,他一直深受拖欠债务的困扰。
此外,张某还考虑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责任。他的父母早逝,家境困难,他和哥哥相互依赖,这给哥哥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对于这样一个善良和懂事的孩子来说,他必然会感到内疚和责任重大。
有一些网友纷纷指出这家培训机构存在问题。有人一看到这家机构的名字就感觉不妙,认为这家机构是在忽悠人。他们在学生报名前承诺,上了他们的课就一定能找到工作,但等学生上完课程后才发现这只是空头支票。显然,这些培训机构想要欺骗学生的钱财,只不过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法。
然而,学生们过于单纯,一旦看到学校的推荐,再加上学校明言不参加培训就无法毕业,他们自然不敢置之不理。即便学校没有强制,班上有许多同学都选择参加,其他学生也不愿意被抛在后面。学校似乎是在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但却未考虑到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背负多大的负担。
这个事件中,学校承担了重大的责任。如果我们考虑张某就读的是职业高中,那么去校外寻求一些额外课程来增加就业机会还算合理。但问题在于,张某正在攻读大学本科学位!难道学校就不能提供足够的教育来使张某具备立足之本吗?而且,学校的教师们理应知道,这些课程根本不值得支付高达17000元的费用。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向学生推荐这家培训机构呢?是否存在他们获得提成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个人利益,他们又何必一味推荐学生前往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呢?对于这些行为,我们希望能够追究责任并加以严惩。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学校职责和道德的反思。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首要考虑学生的教育和职业发展。然而,一些学校可能会因为推荐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种情况下,学校的职责似乎受到了质疑,因为他们应该确保学生受到合适的教育,而不是推荐昂贵的培训课程。
对于那些推荐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以谋取个人利益的人,社会应该采取严厉措施,以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和学生的权益。只有通过严惩不法行为,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为公正和透明的教育体系。
Nice
学校吃人不吐骨头!可恨
阴雨连绵
[哭哭]泪奔
用户12xxx08
没事没事都是生意[笑着哭][笑着哭]啥教书育人哦,都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