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莓种植市场,价格波动就像坐过山车,时刻揪着种植户的心。2025 年春节期间,江苏南通草莓基地节前收购价每斤70-80元,节后却骤降至6-7元,原因是二茬果集中上市,供给严重过剩。辽宁丹东草莓早期收购价80-90元/斤,随着南通、山东等地加入供应,价格迅速下滑到个位数,区域上市时间差和气候差异是主因。
销售渠道也在不断变革。电商和直播带货为草莓销售打开新路子。北京平谷草莓基地通过直播展示采摘过程,日线上订单达数百单。南通海门黄俊亮用抖音带货,从批发转向零售,还带动农家乐增收。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反向定制生产,降低了供需错配风险。
品质管理非常关键。江苏柿美人公司统一选种、管理,禁用叶面肥与保鲜剂,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增强了消费者信任,提升了品牌溢价。冷链运输和加工延伸也很重要。南通基地将滞销草莓加工成速冻干果、草莓酱,解决了滞销问题,还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冷链运输采用预冷处理 + 全程温控,能降低损耗率15%-20%。
技术创新为种植升级助力。氨基酸多肽肥是新型肥料,能促进糖分积累、减少裂果、提高养分利用率,还能激活植物内源激素,保护土壤生态。差异化品种也带来新机遇,白草莓“白雪公主”价格是普通品种 5 倍以上,丹东“香野”草莓在直播电商中有显著溢价。
政策和协作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建立生产记录制度,禁止使用氧乐果、克百威等违禁农药,定期提交质检报告。南通如皋宁玉草莓苗基地采用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南通柿美人公司与农户“统一管理 + 兜底收购”模式,增强了农户抗风险能力。南繁创新服务平台帮助改良品种,满足市场多样需求。
以下提供一些实操建议:品种上尝试差异化,引入“白雪公主”“香野”等新品种;推行订单农业,与电商或加工企业签长期收购协议;布局直播电商,培训农户直播或与 MCN 机构合作;延伸加工产业链,建小型加工中心处理残次果;组建合作社联合体,集中采购农资、共享冷链物流,增强议价能力。总之,通过这些策略,种植户能更好应对价格波动,实现“以需定产”升级,创造更好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