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去世,确实值得纪念一下

天山箴看事 2024-11-26 04:52:48

▲叶嘉莹先生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1924-2024)。

今天我们确实都很悲痛,因为昨天叶嘉莹先生突然逝世,一些兴趣群里上午还有人在昨天转发叶先生的作品集,没有想到下午她人就去世了,这确实让人感到悲哀。

普通人对叶先生可能比较陌生,她的主要贡献是对中国古诗词的解读和评析。她一生不停地讲课,讲古诗词的鉴赏课,对象不局限于大学生或研究生。

她在人生晚年的口述中指出:

在创作的道路上,我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也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学者,那是因为我在这两条道路上,也都未能做出全心的投入。至于在教学的道路上,则我纵然也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师,但我却确实为教学的工作,投注了我大部分的生命。

她为教学倾注了大部分精力,这个话是不虚的。她不仅仅在台湾教书,后来还到加拿大教书,晚年回到中国大陆的南开教书。

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应该关注叶先生的家世和身世。

她是一个满人,蒙古裔的满洲人,隶属镶黄旗。本姓纳兰,祖居叶赫地。

我出生在民国十三年(1924),那时清王朝已被推翻,很多满人都改为汉姓,所以我家也就摘取祖籍之地名“叶赫”的首字,改姓为“叶”了。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满族是贵族。从叶先生的自述看,她的家族即使在没落之后依然是一个贵族家庭,家庭成员无论父母,伯父伯母,都是受过很多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比如她说她的伯母:

伯母颜氏讳巽华,原来也受过很好的家教,喜读唐诗,虽不像伯父和父亲那样高声吟咏,但却也常手执一册,曼声低吟。

这种家庭渊源,良好的小学教育直接赋予了叶先生对于诗词的灵感和独特的领悟能力。少年时就能背诵论语,到高中时,她就能获得“诗有天才,故皆神韵”的评价。

日伪时期,读大学时,在就读的辅仁大学,她遇到了一些对她影响特别深刻的老师,比如顾随、顾羡季等,甚至与老师之间能够互相唱和,颇得老师的赏识,而她也从这些老师的作品或寄言中获得面对人生痛苦和灾难的力量源泉。

▲1941年高中毕业前的叶嘉莹(左)。1945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的叶嘉莹(右)。

叶嘉莹的人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至少在前50年她遭遇了三次打击:

第一次,上大学伊始,因日军侵略父亲远走,母亲患病身亡。而当时北平已经沦陷有4年之久,父亲则远在后方没有任何音信,我身为长姊,要照顾两个弟弟,而小弟当时只有9岁,生活在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沦陷区,其困难可以想见。面对失去母亲的痛苦,她主要靠少时诵读的论语、孟子以及大学老师顾羡季的铁板铜牙的硬骨头精神挺了过来。

这次打击叶嘉莹至少还有稳定的生活,有伯父母的照料,有师友的切磋唱和作为依靠,但是第二次打击,叶嘉莹则需要自己独立面对了。

我于1948年3月结婚,同年11月就因政治局势的转变,随外子工作的调动,由南京经上海而乘船去了台湾。1949年8月生了第一个女儿,同年12月外子就因思想问题被拘捕。次年6月我与我所任教的彰化女中自校长以下的6位教师也一同被拘捕了,其后不久,我虽幸获释出,但却既失去了教职,也失去了宿舍,而外子则仍被关在海军左营附近的一个山区。为了营救被关的外子,我遂携怀中幼女往投左营军区外子的一位亲戚。白天怀抱幼女为营救外子而在南台湾左营军区的炎阳下各处奔走,晚间要等亲戚全家安睡后才能在走廊上搭一个地铺带着孩子休息。直到三个月后暑假结束了,才经由一位堂兄的介绍,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找到了一个教书的工作。

这段自己被捕、丈夫深陷囹圄的经历,让她作为人母身如浮萍,寄人篱下,尤为难堪。这时代她,不仅没有一间可以栖身的“敝庐”,而且连一张可以安眠的“床席”也没有。

1952年,丈夫出狱,精神异常,性格易怒,这其实是比居无定所更大的精神折磨和痛苦。这时的她,上有年近八旬的老父,下有两个仍在读书的女儿,我总是咬紧牙关承受一切折磨和痛苦,不肯把悲苦形之于外。她硬是靠着王安石《拟寒山拾得》的诗偈,把自己武装起来。

王安石的诗这样写道:“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诗中体现出的万物皆有必然性,不自由的特征,厄运非故意与自己为难,而是这种普遍的必然性的推演所致。

第三次打击是在叶嘉莹天命之年之后,她的大女以及大女婿在新婚之后在加拿大遭遇车祸身亡,这时候叶先生在加拿大教书。

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非同寻常,在这个阶段她只有通过写诗来疗伤,但是这种抒发和舒缓的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她的失子之痛。这种痛一直延续到1979年,那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她得到一个机会回到自己祖国,开启新的教书生涯。

▲1979年在北大,左二为叶嘉莹。

至此我们看到,叶先生以其诗词记诵歌咏评析鉴赏闻名天下,更是以面对人生苦难,笑傲江湖的任性姿态享誉全球。

她的诗不是最好的,她的论文不是最佳的,但是她的人格的生命姿态却发出夺目的光芒。

她不仅是出身高贵的山中幽兰,更是笑傲霜枝的凌崖红梅,最终曾经沧海巨波、完美修炼成世人难以企及的世纪耄耋。

叶先生一生著述不多,多是她上课的录音稿,皆名之为“迦陵”,意为神鸟名,取自佛经:

《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所及音,唯除如来言声。”

《妙法莲华经》卷六:“山川岩谷中,迦陵频伽声,命命等诸鸟,悉闻其音声。”

如今神鸟西归,人们只有通过她的已经出版的稿作来聆听她的妙音了!

叶先生千古!

(全文完)

0 阅读:7
天山箴看事

天山箴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