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卷入俄乌战争,是否违背去中心化精神?

经济学博士 2022-03-09 13:30:50

美国再次亮出“杀招”——制止俄罗斯通过加密货币躲避制裁。

01:漏网之鱼?制裁升级

美国联合欧盟对俄罗斯扔下了“金融核武器”,将俄罗斯多家银行排除SWIFT。

这招可谓是釜底抽薪,一招命中要害。

可没过几天,美国和乌克兰发现:理论上,俄罗斯可以通过加密货币进行经济贸易。

这意味着,俄罗斯尚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如此大的漏洞摆在面前,美国方面表示:已经向互联网上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提出要求,希望后者可以确保被美国和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人无法通过加密货币来躲避制裁。

更狠的是乌克兰,乌克兰副总理呼吁:不仅要冻结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政客有关的加密地址,还希望冻结普通用户的地址。

(图源网络)

加密货币自诞生以来,一直号称自己是去中心化、透明加密,去监管。

关键时刻,加密货币能“硬气”一回吗?

能顶住美国和乌克兰的施压吗?

从目前信息来看,加密货币表现“怂的一批”。

部分配合者:Binance(币安)、Kraken和Coinbase

Binance(币安)发言人表示:该交易所不会“单方面冻结数百万无辜用户的账户”,因为这将“与加密货币存在的原因背道而驰。”

“我们正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我们对那些受到制裁的公司采取行动,同时尽量减少对无辜用户的影响。如果国际社会进一步扩大这些制裁,我们也将积极实施这些制裁。”

总的一句:虽稍微挣扎了一下,但还是会配合制裁行为。

坚决配合者:DMarket

DMarket是用于交易与游戏和元宇宙相关的NFT项目的加密货币平台,平台表示:已切断了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所有关系,并冻结了这些国家用户的现有账户。

这两个交易所的表态,已经说明了加密货币交易所会放弃其赖以生产的核心价值观。

02:因小失大?

对于俄罗斯的而言,这次加密货币的制裁显得不痛不痒,无伤大雅。

于SWIFT不同,俄罗斯不承认加密货币是数字金融资产,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是严密监管,并且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强。

在俄乌局势恶化前,俄罗斯财政部官网上发布消息:该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法律草案。

据悉,该文件是根据政府的命令基于确定的数字货币流通监管机制概念制定的。

草案维持了俄罗斯一直以来的对使用加密货币支付商品和服务的禁令,允许居民通过有许可的机构投资加密货币,但限制了可以投资加密货币的卢布金额,并限制对加密货币的采矿行为。

也就是说,俄罗斯早就有所防范,提前布局,这次制裁对于俄罗斯而言影响有限。

反倒是加密货币本身影响极大,不管是短期的动荡,还是长期价值观受到冲击。

就短期而言,近七日内,全球加密货币普遍迎来暴涨;在前20名加密货币中,涨幅最高可达81.25%,比特币涨幅为25.2%,以太坊涨幅为25.15%

(图源:英为财情)

短短七日,就有如此大的涨幅,有分析人士称:随着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各国的股市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而加密货币作为第三方货币,其避险属性近期凸显,迎来集体暴涨。

就长期而言,加密货币可能因小失大,其生存根基出现动摇。

加密货币的是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支撑的去中心化、独立自由的第三方交易货币,其核心吸引力在于不受主权国家的干预。

但从这次制裁来看,部分加密货币受制于主权国家的意志,与加密货币存在的原因背道而驰。

大众会产生质疑:加密货币真的能实现去中心化吗?

这种质疑已经传导至二级市场了,宣布配合制裁的Binancex在近7日中,跌幅为0.01%,这种跌幅可以忽略不计。

03:晃动的根基

比特币为主要代表的加密货币,其核心根基是去中心化、拥有避险和加密安全属性。

我们分别对这三大属性,逐一拆解。

一、去中心化。

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疯狂放水,量化宽松,把危机转嫁给全世界。

以美元为首的中心化纸币弊端凸显,随后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提议建立一个去中心化、能独立于主权国家的加密货币。

可加密货币能去中心化吗?能独立于主权国家吗?

从既有的现实来看,有部分加密货币选择了服从主权国家的要求,这和其宣称的去中心化理念是相悖离的。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立国瑞士也加入到了制裁俄罗斯行列,冻结俄罗斯在瑞士资产。

一直以来,瑞士实施的是永久中立国的政策,储蓄在瑞士银行的金钱,不会因战争、政治因素而销毁或者冻结,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

瑞士银行又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正因为如此吸引了无数国家、个人前往瑞士银行避险,这其中就包括了俄罗斯和本国寡头富豪们。

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金融核武器”,自然不会坐看俄罗斯因瑞士中立身份而躲避制裁。

瑞士当然清楚此番作为,必然动摇了中立国策,其引以为傲的瑞士银行,恐怕也不安全。

瑞士作为中立国,都难逃另一主权国家的施压。

可见,没有国家实力作为支撑的政策,在真正压力面前,不值一提。

毕竟,政治正确又不能当饭吃。

那没有国家实力作为支撑的加密货币,你觉得它能比瑞士更硬气吗?

二、避险属性。

在币圈,让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是:比特币价格与其他指数的相关性几乎为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市场”。

换句话说:比特币的避险属性是建立在其无相关性的基础上的。

如今的比特币并非零相关性,随着样本的扩大,比特币与其他指数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联。

以下论证引用《数字货币的价格影响分析——以比特币为例》的学术成果。(以下称学术文章)。

比特币与黄金及主要货币存在负相关

(图源:学术文章)

负相关不等于无相关(0-0.3],负相关指的是二者发展方向相反。

与其他各类型资产的相关性显著增强,呈现正相关。

(图源:学术文章)

比特币与黄金、上证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是弱相关(0.3-0.8],与人民币是无相关性(0-0.3]。

也就是说:比特币并不是零相关性,之前被称赞其为“独一无二的市场”,很有可能是诞生之初数据库有限,其相关性并未显现。

随着比特币发展,国内外对此研究不断涌现出:比特币并非无相关性。

三、加密安全性。

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不可虚构、不可纂改的特点,比特币以区块链为技术支撑,进而推导出比特币拥有加密安全性。

可现实就是这般魔幻,疯狂打脸。

l黑客攻击比特币

l比特币盗窃案

《区块链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26家交易所发生过被盗事件,共有超过120万枚比特币被盗。其中Bitfinex被盗119756枚比特币,是加密史上第二大比特币盗窃案,仅次于Mr GOX的85万枚比特币。

以上种种事实都表明:有区块链加持下的货币,并非无懈可击。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区块链在安全性能上的优势,但我们对此要保持谨慎态度。

人类的认知是具有局限性的,会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认为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

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了更小的质子、夸克......

你说,未来不会出现更安全的:区块链2.0、区块链3.0、区块链4.0......

04:结语

加密货币在俄乌危机中扮演的角色,短期来看的确迎来了暴涨,但对于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所倡导的去中心化、自由的交易环境产生严重打击。

你认为世上有哪一个国家会允许不受管控的第三方货币?

监管虽迟但到,可以预见的是,主权政府对加密货币的立法监管将会加速。

0 阅读:94
经济学博士

经济学博士

专注财经热点,汇聚千岛所长,了解时事,放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