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离谱!房企倒打一耙,反倒说业主的错。
01
联合报告
这两天被合肥17家房企的联合报告刷屏了。
不看还好,看了直接被气笑了。
初看标题《关于请求维护营商环境、增强房企投资信心的纾困解难报告》,还以为是呼吁松绑,改善房企营商环境。
内容实则是房企在“哭诉”,遭遇业主“恶意维权”。
报告中,房企提到面临部分群体性不合理客诉、房闹事件。
具体来看一下,在房企眼中业主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第一:给项目发函拒不认可已签订的购房合同及补充协议的部分内容条款;
第二,不认可房屋设计、装修标准,要求毛坯交付并退返装修部分购房款,违反消防规定,要求消防登高面绿化变更;
第三,凭个别客户的主观需求要求小区进行品质提升。
第四,因房屋质量瑕疵问题,不接受维修,无故拒收且拒交维修期间物业费。
这份报告共有17家房企在此签字,其中就有华润置地(安徽)、安徽保利地产、合肥龙湖、安徽中梁、合肥中交房地产、安徽阳光城置业、安徽旭辉......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天然属于被动地位,恳请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予以关注、干预。”
那要如何干预呢?
17家房企很贴心,给大家想好了做法。
l 约谈自媒体,严禁不合理负面报道;对不是报道自媒体进行封杀,处罚;
l 通过敏感词汇,净化网络环境,将不合理言论进行屏蔽,无法通过网络传播。
l 政府对于购房人的相关诉求慎重考虑,稍有倾斜,则引起连锁反应;
通篇看下来,房企太难了,业主还“恶意维权”,所以要看好业主在网络的维权通道,封杀乱说话的自媒体。
02
你管这叫“恶意维权”?!
房企号称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你觉得这句话说出来,有谁信?
业主才是整个链条中,最弱势、最被动、最无辜的一方。
其中,伤害最大的就是烂尾问题。
掏空六个钱包上车,交了首付,结果等来的是期房烂尾,还背上30年的房贷。
楼盘有烂尾风险,业主能怎么办?
业主的选择面真的少的可怜。
他们只能相信政府,相信官方渠道,相信能给他们一个说法。
所以他们才到领导留言板等官方渠道反映问题。
郑州最高学历楼盘业主,开通自媒体发布维权信息,将业主买房信息汇集成书出版。
经过网络大规模曝光,该楼盘的10亿资金被追回,终于有了复工交付曙光。
即便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停贷潮,业主也不是为了闹事而闹事,纯粹就是为了保交付。
告知书写的很清楚,什么时候复工,就什么时候恢复房贷。
能够看出,业主们都不是为了赖账不还贷,他们的诉求很朴素,就是推动买的楼盘尽快复工,早日住进去。
如果保交付问题得到解决,他们也不会被逼到冒着成为老赖的风险,走出这一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为了能保交付,业主能有多拼?
自己到工地搬砖,筹资上千万建房......
有些烂尾多年的楼盘,即便是无水无电,也强行住进去。
看到这些,真的很心酸。
同时也概括,我们中国老百姓,大部分都是很纯良坚毅,哪怕生活磨难再多,也会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哪怕说破天了,交房都是底线问题,关乎民生,关乎长治久安。
业主对房子质量的维权,绝不过分,有合同为依据。
房企日子不好过,三道红线融资受限,而近年来各大建材成本高涨,进而推高了建筑成本。
其实,建材成本都还是小事,最大头的是土地成本。
土拍创新高、高溢价有利于土地财政的充盈,后续拥有了更多资本发展城市,进而有利于土地升值。
纵观整个链条,利润最大头是地方、房企、代建、银行、施工方等。
拿到蛋糕,就得出力,该监督的监督,该出手的出手。
这里的监督,既包括预收款,也包含工程质量。
房子质量与合同有出入,这类信息就不列举了,网上多如牛毛。
在开发商眼中,只要不是主体坍塌了,其余都不是问题。
日前,重庆多名商品房业主在为房产维权时,遭到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力对待。
到底是谁在恶意维权?
03
结语
什么是恶意维权?
我认为,那些买了房子,然后降价了,要求开发商退房、补差价,就是在恶意维权。
房子升值了,不见得你把利润分给开发商和政府。
房子贬值了,觉得自己吃亏了,立马要求补偿闹事。
这种现象,有没有?
我认为肯定是有的,可更大部分人的维权是合理诉求,譬如保交楼、质量维权问题。
后者才是大多数,至于前者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亦或者是今后,从未开过先例补差价。
既然无先例,有何来的呼吁政府主持公道。
针对17家房企的联名呼吁,合肥也当面回应了。
整体来看,公平公正,既满足业主“保交楼”诉求,又督促房企建设“良心工程”。
针对不合理诉求,绝不偏帮,依法处置。
回归维权本身,也要区别对待,房企亦不用玻璃心,一上来就给别人戴上“房闹”帽子。
在给业主行为定性前,先检查好自己。
有没有停工、烂尾?
有没有按合同内容来实施?
有没有虚假宣传?
有没有偷工减料.......
先管好自己吧,这能解决99.999%的维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