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魏玉兰,今年62岁,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中师毕业后就在县教育局的幼儿园干了大半辈子,五十七岁正式退休,现在每月退休金六千多,日子过得去,不富裕,但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我老伴早些年查出肺癌,走得早,走的时候女儿才刚大学毕业,那会儿我一边操持家务,一边供她上学,后来她在城市找了工作,还嫁了人,过日子也算安稳。
我只有一个女儿,叫刘倩,今年三十五岁,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行政,工资不高,工作也不稳定。
她老公王志远是做互联网的,听说项目多,收入不固定。
我心疼女儿,知道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不容易,虽然王志远没出轨、没家暴,但就是不上进,家里大事小事全靠我女儿撑着。
从她第一个孩子出生开始,我每月都会贴补她生活费,一开始是一千,两千,到后来涨到三千、四千。
她也从没拒绝,甚至有时候主动开口要。我想着她是我唯一的女儿,我不帮她,难道还指望那没用的女婿?
可是直到那天,在菜市场碰到亲家母,我才意识到,我一直以来的付出,或许只是我一厢情愿罢了。
02那天是周五,早上天气还不错,我习惯性地起早,想着买点排骨做个莲藕汤,给女儿送去。她小的那个孙子最近有点咳嗽,我想着汤养人。
菜市场人不少,我挑着菜,忽然听到熟悉的声音,“魏姐?你也来买菜呀?”我一抬头,是王志远的妈妈,亲家母。
她穿得光鲜,一身新衣裳,手里提了几大包,笑得合不拢嘴。我倒是有点惊讶,平时她很少露面,孩子出生她也没怎么照顾过,刘倩生二胎的时候,我在医院陪了七天七夜,连王志远自己都没请几天假。
我笑着点点头,“是啊,给倩倩买点菜,她这几天忙得很,两个孩子都感冒了。”
亲家母笑了笑,说:“哎呦,我跟你说啊,我这几天刚从海南回来,和老头子去那边住了一个月,暖和得很。王志远给我们报的团,还包机票住宿,孝顺得很。”
我愣了一下,“他给你们报团?他不是说最近手头紧么?”
亲家母一愣,然后笑得有些尴尬,“他哪有紧张啊,前两天还换了辆车,说是旧车油耗高,不划算。”
我心里“咯噔”一下,那辆新车我见过,女儿说是贷款买的,王志远说不会花家里的钱。我还以为是女儿自己贴的……
那一刻,我有些恍惚。原来这几年我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钱,不是用在两个孩子身上,而是让他们一家人活得更光鲜了。
我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发呆。回想这些年,我每月给她打钱,她总是说:“妈,你帮我带孩子还给我钱,我真是太过意不去了。”可她从没真的说不要。
我记得去年的时候,我牙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要做根管治疗,要三千多。我舍不得,想等等。女儿知道后,只说:“妈,你多喝水,实在疼我给你买止疼药。”我没怪她,想着她手头紧。
可现在想来,她手头紧,是我一厢情愿的理解。
那天晚上我没做饭,坐在床边,脑子里全是亲家母说的那句:“他哪有紧张啊,前两天还换了辆车。”
我忽然觉得,自己这些年好像活成了一个笑话。
第二天,我没去菜市场,也没去女儿家。中午女儿打电话来,说孩子发烧了,我问她有没有带去医院,她说带了,挂了水,让我放心。
我迟疑了一下,说:“你们不是刚换车,手头应该也还宽裕,别省孩子的事。”
她沉默了一下,说:“妈,你什么意思啊?我就算再困难,也不会在孩子身上省。”
我没再说话,挂了电话。
晚上,她又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不舒服,怎么没送汤过去。我说我牙疼,明天准备去医院。
她说:“你不是说等下个月发工资再去吗?”
我沉默了几秒,轻声说:“我想了想,还是早点治吧。”
她那头没再说话,我也没多解释。
接下来的几天,她没再打电话,微信也不常发。我心里明白,她可能有些不高兴,也可能在等我低头认错。
可我这次,决定不再低头了。
我去银行,把女儿的自动转账取消了。那是我几年前设置的,每月一号自动打四千过去,我从没间断过。
我想,这也许是时候停下来了。
几天后,她终于打来电话,语气有些不高兴:“妈,这个月的钱还没到,是不是卡出问题了?”
我淡淡地说:“我取消了。我准备留着自己看病。”
她沉默了几秒,声音低了下来:“妈,你是不是听谁说什么了?”
我没说话。
她又说:“你知道我不容易,王志远他……他也不是不挣,他就是没规划。”
我轻声说:“你们一家四口住大房子,开新车,去旅游,而我连看牙都在犹豫。倩倩,我不是不帮你,是我也老了,我也怕将来生病没人管。”
她没再说话,只说了句:“我知道了。”然后挂了电话。
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沉,像是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03日子还是照常过,我开始慢慢学会为自己花钱。牙治好了,买了点新衣服,甚至还报了个广场舞班。
女儿那边,电话少了,但偶尔也会问候几句。她没再主动要钱,我也没有再主动给。
亲家母的那番话,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多年来的自以为是。 我以为的爱,其实成了他们理所应当的依赖。
我不恨女儿,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我不能再为她一味牺牲自己。人到晚年,最大的幸福,是活得有尊严。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有个什么都为她考虑的妈妈,是多么难得。
但那一天之前,我想先学会好好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