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辨别脏腑病位及脏腑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其实,中医学的辨证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各有特点,但最后大都落实在脏腑的病变上,也即证候的定位是辨证内容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例如,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但八纲辨证只是分析、归纳各种证候的类别、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关系的纲领。如果要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就必须落实到脏腑上来,用脏腑辨证的方法才能解决。
脏腑辨证歌诀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
脏腑辨证小王问:“老师,我一直在学习中医的脏腑辨证,但有时候感觉有点困惑。我知道心、肝、脾、肺、肾是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是六腑。但在实际临床中,我不太明白怎样运用脏腑辨证。我希望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谢老师点点头,示意小王坐下。他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深刻的内涵。“脏腑辨证,是中医临床各科辨证的基础,也是我们区分疾病特点的重要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辨证。”
小王拿出一本笔记本,准备记录下谢老师的教诲。谢老师继续解释道:“中医的辨证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后都会落实到脏腑的病变上。也就是说,我们在分析各种证候时,需要考虑脏腑的病理变化。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等。”
小王专注地记录着。“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是实质性器官,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而六腑,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是为空腔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
小王点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所以,五脏是实质性的,而六腑是为空腔性的,它们在体内的功能和定位是不同的。”
谢老师赞许地点点头。“你说得对,小王。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个理念对于中医的脏腑辨证非常重要。”
小王思考了一下,然后继续问道:“老师,您刚才提到了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我有点困惑,这些腑有什么特殊性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奇恒之腑之所以被称为奇,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虽然它们形态上类似于腑,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与脏器相似,都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胆腑虽然也属于六腑之一,但它排泄的不是糟粕,而是精汁,这与一般腑器不同,所以它被归为奇恒之腑。”
小王感到对中医的脏腑辨证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他谢过了老师的指导,然后站起身来。“谢谢您的解释,老师。我会好好消化这些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
舌与脏腑联系中医重视舌诊,认为舌头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脏腑,中医可通过舌诊判断脏腑疾病。舌尖、舌两侧、舌中间、舌根分别对应心肺、肝胆、脾胃、肾。舌为心之苗,人体五脏六腑的变化都会在舌头上呈现。舌尖为心、肺的反映区。当一个人上火或喉咙肿痛时,舌尖往往发红,病情严重者,舌尖会出现溃疡。舌头的两边对应肝胆的区域。如果舌头的两边发红,甚至发紫、溃疡,说明患者肝火旺盛,近来脾气比较大。舌中间舌头的中间对应脾胃。脾胃虚弱者反映在舌头上为舌中间有裂纹。舌根对应肾脏。肾阳气不足的患者,舌根会发白,且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患者手脚爱出汗、尿黄、腰酸,舌根会发红。
谢老师接着又向小王介绍舌与脏腑联系的知识,同时介绍舌面的脏腑分候。:“小王啊,舌与脏腑主要是通过经络构成联系。脏腑中,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他指着书中的文字继续解释说:“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小王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忍不住问道:“师父,舌与心有什么关系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因为心主血脉,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所以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可以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而且,心主神明,舌的运动受心神支配,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所以,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小王眼前一亮,点头表示明白。他继续询问:“那舌与脾胃又有什么关系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的,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所以,舌可以反映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
小王听得入迷,感叹道:“原来舌这么神奇!它不仅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还能反映脾胃的功能。师父,还有其他脏腑与舌的联系吗?”
谢老师点头肯定地说:“当然!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而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小王睁大眼睛,惊叹道:“原来舌与各个脏腑都有密切的联系!每个脏腑的病变都能在舌上体现出来。”
谢老师点点头,鼓励地说:“是的,舌可以作为观察体内脏腑气血盛衰变化的窗口。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舌的颜色、形态、苔色等特征,就能了解到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这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舌面的脏腑分候"小王啊,你看,你的舌头呈现出一种淡红色,略带苍白的样子,这是一种典型的气血不足的表现。"谢老师用一根毛笔轻轻指向小王的舌尖,展示了自己的观点。
小王皱起眉头,有些困惑地问道:"师父,那么舌面的其他部位又代表什么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种是以五脏来划分,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另一种是以胃经来划分,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还有一种是以三焦来划分,舌尖属上焦(心肺),舌中属中焦(脾胃),舌根属下焦(肝肾)。这些划分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王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继续问道:"那师父,舌苔和舌体的润燥又与什么有关呢?"

谢老师点了点头,满意地看着徒弟的进步,解释道:"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而舌苔和舌体的润燥则与津液的盈亏相关。舌下肉阜部分有金津和玉液,其中的唾液和口水都是津液的一部分。津液的生成和输布与肾、脾胃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程度,我们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以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不同的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和侧重小王又问:“谢老师辨证体系里面辨证方法这么多?我如何核心地把握?”
谢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又解释:“其实,病位辨证包括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 脏腑证候复杂多样。我们知道,人体的五脏六腑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而它们的病变会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比如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疏泄与藏血功能失常,证候表现为实证、热证较多,虚证、寒证较少。”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这些信息,然后继续提问:“那心的病变又会有哪些证候呢?”
谢老师回答道:“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主血脉功能及心神的异常,证候有虚实之分。”
小王点点头,满意地继续提问:“接下来,其它五脏的病变又会有哪些证候呢?”
谢老师继续解释:“脾的病变主要反映为运化、升清、统血功能失常,证候虚实均见,但以虚证居多。肺的病变主要反映在主气、司呼吸和通调水道功能的异常,证候虚实均见,但以实证居多。肾的病变主要反映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功能的异常,证候以虚证为多。”
小王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感慨地说:“谢老师,您的解释太清晰了,我对脏腑辨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谢老师鼓励地笑了笑,说:“学问无穷尽,你要知道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多为外感病的辨证方法。”
小王郑重地点头,然后继续做笔记,记录下谢老师的教导。问道:“谢老师,我一直对六经辨证有些疑惑,能否给我解释一下呢?”
谢老师点点头,耐心解释:“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经为纲领,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三阳病证以六腑病证为基础,故六经辨证实际上涉及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的病变,因此,其不仅主要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亦可作为内伤杂病辨证的借鉴。”
小王聚精会神地记录下这些信息,然后追问:“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又有哪些特点呢?”
谢老师继续解释:“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均适用于外感温热病,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有共同之处,但亦有区别。
小王感慨万分,说:“请老师细说!”
谢老师说:“如上焦手太阴肺卫的病变,相当于邪在卫分,但热邪壅肺则属于气分范围;上焦热入心包证,虽可归入营分证,但其病理不尽相同,前者重在痰热内闭,后者主要是热损营阴。中焦的病变均属气分,但气分证则不限于中焦。下焦肝肾的病变和血分证亦有别,前者是热伤肝肾之阴,属虚证,后者则为血分热盛,有热盛动血、耗血、伤阴、动风之别,有虚有实。”
小王感慨地说:“谢老师,您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我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谢老师点点头,接着说:“总而言之,三焦辨证是对卫气营血辨证的补充。经络辨证是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视其所病与某一经脉、脏腑的关系,从而判断所患之病属于何经、何脏、何腑,而为疾病定位,更多地用于针灸、推拿、骨伤等专科诊治中。”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心情愉悦地说:“谢老师,您的解释非常详细,我对这些辨证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