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贡献感”
这个公式我是从万维钢老师的得到《精英日课》里看到的,也很喜欢这个说法。课程里万老师也说这句话:以贡献感为指引,你就既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
曾和朋友们聊过电视台一位“灯爷”的故事:
当年我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听同事们聊到一位“灯爷”,其实这哥们岁数不大,远远没到能当爷爷的年龄。但是为什么被周围人称作“灯爷”呢?是因为他本身作为灯光师,手法确实太厉害了!一些大型晚会,或者某些重要主持人录节目演播室需要布灯的时候,往往他一出手,效果最好!后来还听说某位知名主持人会点名要他布灯的。而且往往他在帮着解决一些布灯过程中的难题的时候,他那种状态,是很“享受”的!
他的那种“享受”,应该就是源自于他的“贡献感”。因为他“搞定”了那些工作难题、做出来的效果最好!
当然我们也很羡慕他!羡慕做着自己喜欢并很擅长的事情,乐在其中......
职场中就是如此啊:常常就是因为你的“活儿好”,所以江湖地位就会高。
正如哲学家阿德勒所说:幸福就是你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我们的幸福来自于我们的贡献。
幸福需要比较,但需要“正确地比较”阿德勒说人际关系是烦恼的根源,但也是幸福之源。幸福的“比较”,是一种来源方式,也是一种存在方式。这就好比那句玩笑话说得好:“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你过得多少,而是别人过得比你多差。”“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朋友圈里,在被朋友点赞的那一刻,才是幸福的。”
而且,这种“幸福的比较”往往不是和自己的过去比,人们更愿意和现在的周围人去比较,尤其是比如同事们、邻居们、身边好同学好朋友们......
去比较、去“显摆”,去得到幸福。呵呵,我自己就做过这样的事儿:
大学刚毕业没几年的时候,我考了驾照之后,买了辆二手车。有一次我一个好同学从外地过来,我去车站接他。哎呦!在同学面前开一辆破二手车,太没面子啦!于是我就从另一个朋友那里借来一辆好一点的车去接站,以此显得“有面子”......
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比较而来的幸福”,其实是“痛苦”,因为总会有在你前面的人!因为这种比较的贪婪,会让自己经常处于“要去比较、要去更幸福”的焦虑追逐当中!毕竟“比较出来的幸福”一定是短暂的。你年薪10万的时候,觉得那些年薪20万的人会很幸福;但等你到了年薪20万,你会发现,怎么周围好多人年薪都是50万啦?!等你辛辛苦苦年薪50万了,又发现身边好多人,他们怎么在谈“几个亿”项目呢?!......
本来是因为追求幸福的比较,却因为永远的这份“不满足”,而让自己陷入永无穷尽的落差漩涡!
幸福不是不能比较,但需要正确的比较:和自己去比,做最好的自己,最好,这是最正确的“幸福比较”!
人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这是好事情!这份动力给到自己保持学习进步奋斗加油!这就很好!看看自己的现在,和过往的自己相比,自己是不是在进步?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物质生活,到工作学习能力、个人认知与系统思维,在到各种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加有趣的兴趣爱好,比如做一手好菜、下一盘好棋、徒步或游泳、打球......生活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我们在追逐这些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幸福!
我人生第一次吃麦当劳,是在我大一的时候,而且还是被班上的同学带着去吃的。实话实说,当时我很土,而且进到麦当劳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些“打鼓”的,因为觉得会很贵!我有些舍不得,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直说。更不会点餐了,因为都不知道汉堡是个啥东东......
现在,每次我吃麦当劳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会永远记得我第一次吃麦当劳时候的样子和感受!我会因为我现在可以心里“不打鼓”坦然安心地吃麦当劳而感到开心快乐!我觉得和过去的我相比,我现在真的“很幸福”!感谢“第一次吃麦当劳”的“土”。
同时,在我吃麦当劳的时候,我努力不把自己和在隔壁米其林餐厅吃饭的人们去比较。我的幸福感,来自于我自己的进步,哪怕都是些一点点的小进步,而不是依赖于我要比别人吃更贵的午餐来“证明”我的幸福。
今天就聊到这里啦,现在我要去给自己做一杯咖啡喝喝,这也是最近我刚刚学习起来的新技能。更会觉得,喝着自己做的咖啡,味道还是“不一样”滴!
因为最近还没掌握好“拉花”技巧,要不就不出花、要不就是拍出来的花看着也不像什么花,所以味道喝起来确实“不一样”,嘿嘿!
下图就是我近期的“小目标”,争取自己的咖啡拉花也能有如此效果!
也祝福大家都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