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造,大变化”:西安城市微改造的典型案例!

通云智能 2025-04-18 14:48:18

近年来,城市更新的脚步正悄然加速。从“推土机式大拆大建”转向“绣花针般的精细治理”,西安市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重民生的城市微改造之路。

不封路、不扰民、不大拆大建,西安靠“微手术”实现了城市肌理的精细缝合,打造出一批高效畅通、功能完备的典范路段。下面就一起来看西安近年来最亮眼的微改造案例👇

1、微改造内容

(1)道路交叉口优化。采用交叉口渠化、增设导流岛、增大交叉口半径等方法增强交叉口通行能力;采用完善交叉口处行人二次过街等方法,减少人车干扰,保证行人安全。

(2)公交站点优化。结合现状道路条件,将直线式公交站改造为港湾式公交站,减少公交停靠对社会车辆通行的干扰。

(3)慢行交通环境优化。对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上的障碍物进行迁移,改善慢行交通环境。

(4)提升完善人行道功能。对不满足使用标准的现状人行道面砖进行更换,完善盲道、无障碍设施等。

(5)车行道扩容。局部路段采用渠化拓宽的方式对车行道进行扩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6)规整停车位。结合现状交通状况对路内停车位进行规整,减少违规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干扰。

(7)完善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对沿线标志标线进行查漏补缺,提高交通引导效率;补充监控设施、流量检测设备等,提高道路交通智慧管理水平。

 2、典型微改造设计方案

迁移两侧绿化带,恢复为沥青路面,将双向六车道改为双向八车道。

优点--道路断面形式和车辆行驶连续,车道数上下游一致,本路段预期交通功能提升10~20%。

缺点--道路风貌有一定改变。

保留两侧绿化带原有绿化,机动车道维持双向六车道。

优点--现有绿化带保留,道路风貌改变少。

缺点--交通效率无法提升,车辆行驶不连续,车道数不匹配,拥堵状况无明显改善。

拆除方案

不拆除方案

3、雁塔路立交:镂空加盖

雁塔路立交是贯穿城市南北的重要节点。过去由于二层结构中部镂空,立交辅道交通组织复杂,车辆通行效率低,事故率高。

🎯改造亮点:

在二层镂空区域加“盖板”,将结构封闭化;

改造立交辅道,使其具备标准十字交叉口功能;

实现可控的红绿灯管理,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双提升。

📊成果:

路口通行秩序大幅提升,交通冲突点减少超过30%

实现“人车分流”,步行过街更安全

雁塔路立交改造前现状图

雁塔路立交改造后效果图

4、太乙路立交:主线拓宽 + 集散车道

太乙路立交改造是在不影响主线通行的前提下,实现车道功能提升的典范。

🎯改造内容:

主线两侧各加宽3.5米,将现状双向6车道扩至8车道;

新增两条集散车道,分流匝道驶入车辆,降低对主线干扰。

📊成效:

高峰时段通行能力提升18%;

匝道车辆通行冲突下降明显,事故率降低20%。

太乙路立交主线两侧各加宽3.5米,由现状双向六车道扩至八车道,各新增一条集散车道,减少匝道车辆驶入对主线交通干扰。

太乙路立交改造前现状图

太乙路立交改造后效果图

5、西二环&南二环:断点变高架,匝道补齐全

作为城市主动脉,西二环和南二环的“微改造”并不微小,而是精准化、高效化的结构补强。

🎯关键措施:

南二环地面段改高架,打通昆明路、沣惠南路等关键点;

西二环主线桥段整体抬升,新建上下平行匝道;

地面段南向北方向优化拓宽,局部增加车道。

📊升级后:

主线通畅性大幅提升;

匝道汇入更加顺畅,交通冲突点减少。

6、打造“绿波网”,“畅行不息”

不仅路段在变,信号灯也在“长智慧”!

西安正在建设“绿波带”+“绿波网”的协同控制系统,形成城市交通的“智能血脉”。

📌目前成就:

已建成257条绿波带

完成11大片区绿波网+25个小区域绿波网

多条入选全国绿波带TOP10

✅ 城市更新不在“量”,而在“质”

西安微改造不是简单地“刷一遍马路”——而是立足实情、因路施策的系统性治理方案。通过对关键节点的精准加持、对慢行系统的关怀提升、对交通信号的智能调优,逐步实现从“城市修补”向“城市焕新”的跃迁。

🚶‍♂️🚗无声的改造,不扰民,却能提升成千上万市民的出行幸福感,这才是真正的城市温度。

0 阅读:287
通云智能

通云智能

主动发光标志、交通诱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