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口精细治理全国精品案例|不规则路口(下)

通云智能 2025-04-16 14:06:54

不规则交叉口分为多路交叉口、Y型、错位等类型。上篇介绍了多路交叉口的治理方法及精品案例,下篇则围绕Y型、错位交叉口等两类不规则交叉口,探究其治理难点和思路所在,为同类交叉口的治理提供借鉴意义。

Y型交叉口交通精细治理

Y型交叉口的交通组织难点主要集中在其特殊的几何结构导致的通行能力受限、多方向交通流的冲突点增多、视线受限以及交通信号和标志设置的复杂性。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风险。治理措施解析

01调整道路交叉角度,明确各方向车辆行驶轨迹及行人过街位置

案例:佳木斯市杏林路与滨江路交叉口通过调整道路交叉角度,使相交道路垂直相交,扩大各方向车辆转弯半径,增设隔离设施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区,规范行人、非机动车过街路径。

图1 佳木斯市杏林路与滨江路交叉口调整交叉角度

02调整部分车道导向功能,禁止部分流向交通流,优化三角区域交通组织

案例:沈阳市南京南街与会展路交叉口,从三角区域交通组织整体考虑,取消南京南街会展路南口左转车道,左转车辆可以从上游路口提前左转(红色路线);取消西口右转,避免车辆在小交叉角转弯困难,车辆可以在上游路口提前右转(蓝色路线)。

图2 沈阳市南京南街与会展路交叉口取消左转右转

03前移停止线压缩交叉口面积,设置导流线规范机动车在交叉口内的通行轨迹

案例:三亚市迎宾路与榆亚路交叉口通过前移停车线,进行交叉口瘦身,对重点行车方向在交叉口内部设置相应的导流线,规范交叉口行车路线。在地面进口位置设置行驶方向指引文字,提前引导驾驶人驶入相应车道,到达出口后设置文字以确认驶入对应道路方向信息。

图3 三亚市迎宾路与榆亚路交叉口规范行驶轨迹

小结

通过对Y型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各种通行方式的通行轨迹更加清晰明确,交通参与者更容易遵守规则,各行其道。同时交叉口瘦身后,交叉口空间变小,机动车通过用时缩短,空间利用效率增加,交叉口通行效率和出行体验也得到有效提高。增加了行人过街安全岛,提高了行人过街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错位交叉口交通精细治理

错位交叉口是指相距较近且存在错位现象的两个交叉口,通常在城市道路中由两个距离较近的两个交叉口,且间距通常在100-500m之间。当交通流量较大时,在两个交叉口的衔接段上,直行车流会与左转车流产生交织,难以形成连续流,增大车辆的停车延误,降低道路的通行效率。

治理措施解析

01临近交叉口合二为一,压缩交叉口空间,精细渠化设计

案例:湖南郴州市郴州大道与万华路交叉口,前置交叉口停车线和人行横道线,缩小错位进口间距;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优化行人过街路径,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有序;完善路口标识、标线、标牌,引导驾驶人选择正确车道通行。

图4 郴州市郴州大道与万华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图

02

清晰中间段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轨迹,缓解机非冲突

案例:西安市雁南二路与朱雀大街交叉口,通过车道重新划分、施划导向箭头、机动车引导线,禁止东进口车辆左转等措施,明晰机动车通行规则。交叉口内实行非机动车整体单行、局部双行的过街通道,并配套施划非机动车地面符号及引导箭头,明确交叉口范围内非机动车过街轨迹,引导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按规定路线行驶。

图5 西安市雁南二路与朱雀大街交叉口缓解机非冲突

03

临近交叉口采取联动协调控制方式,缓解交叉口中间段的瓶颈效应

案例:西安市雁南二路与朱雀大街交叉口采取一台信号机控制,通过信号控制相位的科学合理设置,实现交叉口中间段内不存车,有效避免了交通溢流现象的发生。

图6 西安市雁南二路与朱雀大街交叉口信号控制相位

小结

错位交叉口中间段的交通流运行交织问题突出、瓶颈效应明显,从车道划分、慢行保障、流向引导等方面,制定精细化的标志标线方案,在时空上有效分离各方向交通流,规范了交叉口运行秩序,提高了行人及车辆通行安全性和路口通行效率。

0 阅读:5
通云智能

通云智能

主动发光标志、交通诱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