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炒股被套牢的00后,暴力整顿银行业:凭本事借的,为啥要还?

你看那壹朵七彩祥云 2024-10-23 00:46:45

这年头,贷款炒股真是比买菜还便宜。有人问我为什么?因为借了50万,竟然在短短两天里就能亏10万,今天一卖,还净赚40万!真是“亏了买个教训,赚了那是本事”。我们这一代的心态可不是“老实人”能懂的。许家印大哥都不还债,我凭什么要还?这贷款就像是“拆东墙补西墙”,反正这钱就算不还,也能让银行喝西北风去。

话说我们这一代,出生在上世纪00年,成长在繁荣与不确定的环境中。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是“勇敢的冒险家”。尤其是对“股市”的疯狂追求,仿佛把钱从银行借出来炒股,能变成自己翅膀上的一双金鹰。结果却是飞得高,掉得重——“二天亏十万”,不少人都在微信群里讨论:这钱是“信任投资”,你敢信我就敢借。

我记得有次,朋友小李跟我吐槽,他借了50万,准备在股市里一飞冲天,结果一不小心,股市就像个抖音短视频,瞬间下跌。“我就是看了个直播,就把钱砸进去了,真是个冤大头!”他说完,竟还笑得出来。有人说:“你这人真是自找苦吃,真该上节目。”小李一听,立马跟我摆手:“节目你没看见,我这个现象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而当我们一同面对亏损的时候,心里都有一种奇怪的默契。想着:“借的钱,反正是用征信换来的,为什么要还?”这不,网络上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讨论:“还钱?还什么钱!那是我卖征信的钱!”各类的段子一波接一波,犹如“韭菜”被割后又发芽,“高低都要赚,不是赚股市的钱,就是赚银行的钱!”

对于这种现象,网上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争论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人觉得:“这孩子们真是想得开,借的钱又不是自己的。”而另一部分人则直言不讳:“难道就因为别人都不还,我也不还就对了?”我身边的一个老朋友,退休工人,听了我的故事,忍不住摇头:“这就像是拿着锅铲想炒黄金,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数据显示,2023年,年轻人的贷款增长了35%,而炒股的频率更是翻了一番。贷款炒股,银行盯着00后的利息,而我们00后则对本金觊觎不已,彼此之间像是在玩一场游戏,谁也不想输。我们这一代人,似乎都认为银行是“人民的银行”,借点钱也没啥,反正大家都是在“合伙玩”,银行也没啥损失。

同时,公众对征信的看法也逐渐偏离常规。有人说:“征信影响下一代?我得有下一代才行啊,貌似不想有下一代。”这种无畏的态度,恰恰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都说“韭菜总有几个时代是变异、反骨的”,可见,年轻人在面对金融风险时,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抗拒心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某种程度上看,年轻人的投资观念变化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许多年轻人一方面受到社会成功故事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短视频、直播等平台上看到了别人的成功,便想着自己也能“一夜暴富”。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盲目跟风的现象。

再举个例子,前几年的“网贷风波”,让许多年轻人对借款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人借了网贷,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直至陷入债务泥潭。可见,在这种环境下,年轻人面对金融的认知,不再是传统的“借钱还钱”,而是逐渐向“借钱玩”转变。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金融知识的普及与教育至关重要。年轻人在借款前,不仅要清楚自己的还款能力,还要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金融机构也应承担起责任,推出更适合年轻人的产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财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借款要量入为出,炒股要谨慎投资。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让年轻人在面对各种金融选择时,能够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或许,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挑战,也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银行不是一座冰冷的机器,而是连接每个人生活的温暖纽带。只有当我们明白金钱的本质,才能在这场“金融游戏”中,不被割韭菜,而是成为真正的赢家。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你看那壹朵七彩祥云

你看那壹朵七彩祥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