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府婆子十二钗前七名!谁混的风光体面?谁最可怜可恶?

南山橘暖红楼 2024-02-09 03:39:29

大家好,今天说说贾府的老婆子们。虽然《红楼梦》作者说是为女儿立传,书中男主贾宝玉也格外厌恶那些上了年纪的媳妇婆子们,说她们早已失去珍珠的光采,变成了死珠,甚至鱼眼睛。

但是,俗话说的好嘛:容嬷嬷指不定也曾是夏雨荷呀。哪个老婆子不是从女儿阶段走过来的?谁年轻的时候不是姿容青春,活泼俏丽,鲜妍妩媚的女钗裙呢?既然是为女儿立传,就不可能只写年轻美少女们,再说了贾府的婆子们也不过都是才三四五十岁年纪,哪里就有多老呢?

所以呢,咱们今天就为婆子们立传,说说贾府戏份比较多的“婆子十二钗”的人生以及她们的生存状态,并且浅析她们是如何失去了珍珠般少女的纯真和光采?

第一名:赖嬷嬷

这个排名应该没什么争议的吧。赖嬷嬷可是当之无愧的贾府上百名婆子中混的最好的一位。

她的日常就是在贾府陪贾母打牌说话,周旋王夫人、王熙凤这些主子们之间社交,都得给她五分面子,等她回家那就是赖家的老太太,训完儿子训孙子,金奴银婢伺候着。

她家里也是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花园子也只比大观园小一半,长子是荣国府的大总管,次子是宁国府的大总管,两个儿媳妇也都是内宅总管事大娘,孙子一出生就脱了奴籍,长大捐官,后来安排上了实缺知州。

如果说赖嬷嬷孙子的五品官儿是很多古代读书人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么赖嬷嬷家的金银财宝就是古代平民百姓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赖嬷嬷在书中是有资格在贾母面前坐着说话的人,参考鸳鸯和王熙凤的身份和年龄对照,赖嬷嬷当年可能是伺候过贾母的太婆婆,伺候过长辈的丫鬟们,连少主子要尊称“姐姐”,当年贾母应该是喊过赖嬷嬷一声“姐姐”。

只不过贾府的丫鬟那么多,赖嬷嬷同期当差的大丫鬟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她能成为赢家,自然也是最聪明伶俐有手段的那一个。

而赖嬷嬷的丈夫应该也是初代荣国公信任的心腹总管奴才。否则若是赖嬷嬷当年只被随便配个小厮,也是难以靠自己打拼下这一份家业的。只是书中赖嬷嬷的丈夫已经过世了,所以才没有被提及。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赖嬷嬷不仅伺候过长辈,还曾给贾母的公公或者贾母的丈夫做过乳母,否则就算赖嬷嬷曾伺候过荣国府长辈,她在丈夫死后也没有那么大的体面,她的儿子也难以在宁荣两府都当上大管家,毕竟贾府的旧例,奶妈的儿子多是做公子哥身边男仆的总管事,近水楼台先得月。

赖嬷嬷这样的婆子,在古代封建社会只怕也是婆子中的满级人生赢家了。能比她还强的大概就数历史上那几位蹦跶的很欢,本人获封君侯爵位的皇帝之奶妈。

第二名:赖大家的

如果说赖嬷嬷是奴才中的“贾母”,赖大家的就是奴才中的“王夫人”,一样都是看似光鲜,但实际上日子比较难过的古代媳妇,她们都有一个厉害且长命的婆婆,以至于她们都四五十多了还要在婆婆面前立规矩。

就算她们在晚辈和下人面前再怎么威风有权势,在婆婆面前立马变成低眉顺眼的小媳妇,真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尤其是赖大家的,儿子都是州官了,按理说她混的比王夫人还强呢,赖尚荣怎么不得给她请个诰命呢?

可惜的是赖嬷嬷警告赖尚荣的时候说了:“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所以赖大娘的诰命梦想基本上是没什么大指望。

但是也没关系,赖大娘在荣国府内宅,还是说话最算数的女管事。

我们仔细看原著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赖大家的这个大管家婆她出现的次数很少,多是林之孝家的在做这做那,忙的不行。王熙凤要小红做丫头那一回,也曾跟李纨抱怨过:“赖大家的如今事多”,可赖大家的忙啥呢?在贾母率众随祭老太妃的那一段,贾府乱成了一锅粥,也没见她出来露面。

其实是因为赖大家的平时主要对接的上级不是王熙凤,应该是王夫人。所以她的级别也高一些,麝月称呼她和林之孝家的就分别叫作:“赖奶奶、林大娘”,这就是身份的区别了。

赖大家的在书中比较多的一次就是跑来询问王熙凤和贾母等去不去她儿子的贺喜宴席。她明知道赖嬷嬷在这里还特意自己又跑来,无非也是要炫耀炫耀,让主子们看看她儿子如今出息了,以后更要记得多给她些体面啊。

其中王熙凤打趣说她没有贺礼时,赖大家的张口就是:“奶奶说哪里话?奶奶要赏,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真是狮子大开口呀,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隐约猜出赖家的发家史,无非就是贪占二字,真不愧是赖在贾府里最大的蛀虫。

赖大家的也跟着赖嬷嬷学到了精髓,很会巴结主子。赖嬷嬷知道比着林黛玉的样子找个晴雯献给贾母,然后借贾母之手送给宝玉以后做美妾。赖大家的就知道送给贾母新宠的薛宝琴水仙、腊梅,怎么不见她送给薛宝钗、林黛玉呢?

当然是因为贾母新宠薛宝琴,而且薛宝琴婆家是翰林,对她家有用啊!赖大家的平时都爱结交京城里一些现任的官长并世家子弟,宴会上更是有贾府的主子们多数出席道贺,赖大娘的体面富贵、眼力手段也是仅次于赖嬷嬷而已。

所以在贾府里,赖大娘也已经不怎么需要争权夺利,效忠出力,她只要躺平到回家养老就行。她就跟王夫人差不多,混一天是一天,那些下面的婆子们赌钱吃酒,丫鬟们私相授受,她不可能是完全不知道,只是她不想多管,反正也不影响她晚年的好日子,何必白得罪人呢?

第三名:林之孝家的

林之孝家的戏份非常多,她男人在外面协助贾琏管账房银钱,她在里面帮王熙凤管内宅大小事务。虽然王熙凤说她是“地哑”,但林之孝家的却是一个精明算计,人狠话也多的女人,在贾府里属于是地位不上不下,拼了命经营攀高的一类人。

书中林之孝家有几次长篇大论,比如她向王夫人汇报妙玉的情况,头头是道,若不是她素日精明办差周全,王夫人怎么可能让她去负责对接妙玉来贾府的事,毕竟妙玉可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投到这里避难的;

贾母率领女眷们随祭老太妃时,也是林之孝家的在内宅负责管事,带人四处巡逻,一会儿去红香圃生日宴上露个脸,一会儿跑到宝玉屋里巴拉巴拉教导贾宝玉早睡早起,还要敬着老太太、太太屋里出来的丫鬟姐姐。总之她就是要让主子们多多的看见她干活了,她非常的负责哦。

可事实上呢,她真的干活了吗?她的两姨亲家却在大观园里做头家聚赌吃酒,撒泼打架,她也不知道管管,结果被贾母查出来申饬了一番岂不是活该,她肯定没少收这些头家钱的。

而且林之孝家的也非常的油滑,连晴雯都知道彩云偷东西,她却顶着王熙凤派下来查赃的压力,任凭催逼愣是不交差,说到底她就是清楚这个烫手山芋牵连太多会危及自身。

当她抓了个撞上枪口的柳五儿,看她可以顶缸也就不放手了,她还趁机要把柳嫂子治倒,接着就把自己人秦显家的送进小厨房管事,然后坐收了“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要不是平儿能判冤决狱,宝玉愿意息事宁人背黑锅,这件事最大受益者就是林之孝家的,反正她是即有人证,又有物证,柳嫂子母女也不是完全清白无辜之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林之孝家的为什么敢先斩后奏提拔秦显家的呢?大概就是平时这样的事情她也没少干,越来越张狂,已经快要蹬鼻子上脸了。

所以,林之孝家的能培养出林红玉那样聪明伶俐,一心攀高的女儿也不奇怪。林之孝家的自己一把年纪,都磕头拜了比她小很多岁的王熙凤当干娘,毕竟她这么做也不可能是因为缺母爱吧。

第四名:李嬷嬷

李嬷嬷是贾宝玉四个奶妈中排首位的人,贾宝玉自幼被贾母抱在身边抚养,李嬷嬷必然是贾母安排的人。

她她年龄比较大一些,应该主要负责管理其他奶妈,大家轮班照顾宝玉。毕竟养过娃的人都知道,一个婴幼儿根本吃不了那么多母乳啊,让具有丰富育儿经验的人照顾孩子的起居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贾宝玉这种自幼禀赋柔脆,娇娇气气,倍受长辈们宠爱又顽劣乖张的男孩子更是难伺候。

李嬷嬷其实真的挺不容易的,因此贾母给李嬷嬷的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李嬷嬷的儿子李贵就是宝玉随身男仆中的总管,他也有自己的小厮,贾政对李贵都是高看一眼。

虽然宝玉渐渐长大后越发厌恶老婆子,贾母就安排李嬷嬷带袭人出徒,让袭人接替她照顾宝玉的起居生活,让李嬷嬷告老解事,也给了她很好的体面和物质生活。

从书中我们看到的李嬷嬷是一个爱贪小便宜,倚老卖老的人。她会偷喝宝玉的枫露茶,偷吃宝玉留给袭人酥酪,拿走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回家喂孙子;她赌钱输急了眼,就拄着拐杖来骂袭人狐媚子。

但她对贾宝玉的那种关心疼爱是真的,一方面是有自幼哺育的亲情在,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嬷嬷一家子的体面实惠科都寄托在贾宝玉身上,宝玉科是他们全家后半辈子的指望。

当紫鹃试玉,宝玉死了一半的时候,李嬷嬷当场是嚎啕大哭:“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心了!”那也是真的伤心绝望的哀嚎。

她还是会经常来宝玉屋里巡视,问那些丫头们宝玉吃喝拉撒睡的情况,那些丫头们被袭人都教坏了,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把宝玉的屋子里作践的脏乱不算,还一点也不知道尊重李嬷嬷,并且骂她是“讨厌的老货”。

宝玉在梨香院被薛姨妈母女纠缠,又是劝酒又是要留宿的时候,可是吓得李嬷嬷要命,不仅当场暗讽薛姨妈母女是:“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还搬出了贾政来,吓得贾宝玉当场就蔫儿了。好歹盼来个林黛玉化解危机,可是林黛玉她也不是好惹的,当场也把李嬷嬷尖刺一顿,一点儿也不留情面,李嬷嬷还得笑着自己给自己打圆场,可见贾府里有体面的奶妈,差使也怪难当的。

第五名:赵嬷嬷

赵嬷嬷的命运比李嬷嬷强,她也比李嬷嬷精明多了,所以也混得好。

赵嬷嬷是贾府的家生子,也是自幼跟着家人伺候老荣国公在南方见过太祖南巡大世面的人。

书中写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

她也能洞悉皇帝南巡耗费巨资的真相:“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精明的赵嬷嬷当年可是捞到了哺育荣国府长房长孙贾琏的任务,这可不一般,贾琏将来是要袭爵位的,她们全家都能跟着得脸。

贾琏长大后世路上好机变,是荣国府年轻一辈爷们中的门面担当,还还娶了个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好媳妇王熙凤,两口子里外合作,明里受贾政王夫人管,实则上他们早已经把持着荣国府内外的事务。

赵嬷嬷眼明手快,一听说元春封妃省亲的消息,立马就求着贾琏给两个儿子:赵天梁、赵天栋谋肥差。可是贾琏之前不太给力,于是就直接来找王熙凤,而且当着他们小夫妻的面儿说这件事儿,让他们再也不能推辞,果然就成功了。

作者明写贾蔷下江南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预算是五万两银子。买回的那些小戏子、小尼姑、小道士等等原都是好人家的儿女,不是穷的过不下去是不会卖身贱籍的,不过几两银子就能买一个,而戏服行头等物质又才值得几个钱?

贾琏都说了:“里头大有藏掖的”,贾蔷还没出发,贾蓉已经过来先问王熙凤:“婶子要什么东西,吩咐我开个帐给蔷兄弟带了去,叫他按帐置办了来。”

由此可知这一趟差使,贾蔷、贾蓉、贾珍、王熙凤夫妻都赚了不少黑心钱,而赵天梁、赵天栋作为主要负责采买办事的人员,又是贾琏的奶哥哥,格外有体面,肯定也是捞足了油水,贾府采办之贪,后文也是明写的。

第六名: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从娘家带来的家人,她和丈夫周瑞一起陪嫁到贾府,就连贾政的周姨娘可能也是她家的大姑子或者小姑子。可以说是王夫人心腹之人。

周瑞家的出场就是接待刘姥姥打秋风,刘姥姥为什么来找她?因为王狗儿说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什么事呢?就是“昔年周瑞争买田地一事”。

古代京城里的田产地亩也是要比其他地方贵的,周瑞能在京城里置办土地,还和别人抢着买,并且勾结了王狗儿当年做官的父亲办成了这件事,可见他们家有钱并且会恃强凌弱。

周瑞家为什么这么有钱呢?自然也是吸足了贾府的血。周瑞家的说:“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们出门子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

贾府的田庄规模可是宁国府的两倍多,宁国府有八九处,贾府就是十六七处,这么多的土地收成,地租绝不可能是小数目。王夫人让自己的心腹把持着贾府地租,也就等于拿捏住了贾府的经济命脉,如此受重用,难怪周瑞家能在贾府有独立的小院子,和薛姨妈家一个待遇。

周瑞家的这个婆子,年纪并不很大,也就是四十来岁,因为她男人已经管了太重要的事,所以她没有太大的管家权,不过她实在是一个特别圆滑的人。

作者这样描写她:周瑞家的虽不管事,因她素日仗着是王夫人的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管各处献勤讨好,所以各处房里的主人都喜欢她。

她会送宫花帮王夫人试探林黛玉的底线;会帮薛宝钗散布金玉良缘和冷香丸的谣言并给宝玉传话;会为了表现自己有体面,带着刘姥姥去见王熙凤;会帮小厮说情求着平儿给请假;会上窜下跳利用尤氏被慢待的事挑唆王熙凤重罚邢夫人那边的婆子;会眼疾手快不许王善保家的蒙混过关,直接在司棋的箱子里搜出来很多男人的东西和私通信件;也会给王夫人出主意如何料理司棋不得罪邢夫人……所以难怪王夫人倚重她,毕竟看上去她的确是够殷勤且恰到好处的比王夫人只聪明那么一点。

周瑞家的最聪明的就是求了恩典把女儿嫁给了古董商人冷子兴为妻,这样女儿就不再当奴才了。

当周瑞家的女婿在外面醉酒闹事被人状告,衙门里已经判了“递解还乡”,但她却觉得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可见她和丈夫周瑞一样都是倚财仗势”且“狗仗人势”。

第七名:白老媳妇

白老媳妇是金钏的娘,她的两个女儿金钏和玉钏都在王夫人屋里做大丫鬟。按理说能给两个女儿都谋到这么好的差事,白家也不是贾府奴才里的泛泛之辈,白老媳妇虽然不管事,但她丈夫以前可能有比较重要的差事。

白老媳妇初次登场,就是王夫人教她来,领金钏回家去。因为金钏和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抽了耳光,荡妇羞辱。王夫人真是双标的要死,明明这种事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但金钏就是“小娼妇”,宝玉就是“好好的爷们”,都是金钏勾引坏了宝玉。

所以金钏苦苦哀求,王夫人仍是不肯收留,金钏只好含羞忍辱的出去。回家后白老媳妇必然是颜面扫地,在贾府奴才群里抬不起头来做人,出去打酱油都被戳脊梁骨的,虽然古代礼教不会苛刻一个丫鬟的名节,但是一个老爷太太屋里的丫头和少爷不清白,也足以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的程度了。

后来金钏跳井后,传话的婆子说:“前儿不知为什么撵她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她,谁知找她不见了。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谁知是她。她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哪里中用了!”

婆子说“不知为何撵金钏”是谎话,这种香艳的绯闻传的最快了,何况金钏是太太屋里最得脸的大丫头!只是薛宝钗在场,这话不好明说。

但我们可以从这话中得知,金钏之母白老媳妇就算没有对金钏说难听的话,也没有劝慰她,但是她是疼爱女儿的,所以金钏死后她才“只管乱着要救活”,基本上就是属于被“金钏之死”打击的精神恍惚了,都已经泡发了的尸身如何还能救活?

白老媳妇的丈夫应该已经早死了,所以王夫人对宝钗说金钏的后事:“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而不是赏了她家人,也不是赏了她爹娘。因为家里没有男人主事了,白老媳妇是不可能去官府告贾府的,所以金钏这条命在贾府的主子眼里只值五十两,而鲍二媳妇死后,她的娘家人要告,贾琏就得给200两。

说到这里,还有人觉得王夫人和薛宝钗慈善吗?还有人觉得王夫人真的把金钏当女儿,并且把金钏的月例补给玉钏是一种恩惠吗?

篇幅受限,今天先说到这里,明天接着说。

0 阅读:14
南山橘暖红楼

南山橘暖红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