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创新,夯实“人工智能+教育”的四梁八柱,4月19日,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召开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推进会。该校执行理事田涛,理事曾芹,校长夏明忠,副校长袁纪玮、杨龙涛,校长助理黄芳、陈波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院长助理)、教学办主任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袁纪玮主持。
会上,教学科研工作部部长熊斌解读了《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财务管理学院院长周佩围绕“AI融入财会类专业培养探索”作了发言。文化和旅游学院院长贾荣分享了近期参加全国“面向未来和数智赋能教学改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谢应光从AI赋能专业教材建设、赋能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交流。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龚强就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随后,杨龙涛结合师生AI技术培训方案,提出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接纳和应用新技术,采用案例化教学,加强AI技术普及培训,提高教职工运用AI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陈波在发言中要求在AI实验室建设中,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全过程参与,提高实验设备使用率,真正达到AI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袁纪玮指出,要将AI技术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深化教学数字化转型,推动AI技术与教学全要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优化专业设置,以AI为纽带,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田涛要求,要尽快成立AI赋能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建立AI技术资源平台,加快AI技术普及应用培训,在专业建设、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夏明忠针对二级单位在推进AI赋能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别从制定学校“十五五”规划、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新专业申报、基本办学条件建设、AI与毕业论文等维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再次深刻分析了当前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国内外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最新形势,要求各单位要提高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深刻把握AI赋能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这既是贯彻教育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战略部署,也是落实理事会决议和学校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和学校教育教学融合的目标要求,大家务必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向发力。
夏明忠在题为《居安思危,主动求变,加快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主题讲话中,要求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AI赋能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科教育面临深刻变化,推动教学模式由“单向传授”向“人机协同”转变。AI赋能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教育公平,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广泛共享。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和掌握前沿技术。
夏明忠要求,精准施策,推动AI赋能教学改革。学校已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AI教学平台;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统筹AI教学工具的开发应用;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学校管理系统;升级智慧教室设备,提升沉浸式教学质量。
夏明忠强调,AI赋能教改的激励机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和支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AI教学能力培训,建立AI教学支撑团队,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问题,支持教师开发AI融合课程,鼓励教师开展AI教学研究,设立校级“AI+教育”研究课题。
夏明忠指出,营造AI教学改革的文化和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宣传AI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学术文化的角度看,学校需要打造一种健康、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术诚信是核心价值观、创新和合作的主要行为准则。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正确的导向,实现AI与大学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确保AI的应用符合法律常规和道德准则,符合伦理和情感的融合。
夏明忠强调,推动AI技术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需要根据校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务求实效。AI赋能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顶层设计、技术、制度约束限定和人文关怀并重。未来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特色、内涵、就业、质量诸多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人机协同”的教学创新能力上。学校只有正视现实,居安思危,主动求变,才能培养出驾驭AI而非被AI替代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才能使学校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据介绍,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把人工智能助力教学改革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年来,该校理事会高度重视,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加大AI实验室建设;将人工智能融入新文科建设,立项研究10余项;实施“AI+课程”改革,陆续开设AI课程近10门;开发在线开放课程11门,11门课均入选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大力推进课程教学资料的数字化,80%以上课程建有数字化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开展AI技术应用培训13场,外出参加交流学习16次,教师对人工智能助学助教态度积极。(王俊 通讯员 陈虎 季群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