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构思于2022年的年末,已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第三个年头。
在这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由于疫情管控的突然放开,出现了意料之中的医疗挤兑和医药挤兑,简单来说就是诊疗新冠的医院资源和缓解症状的药品资源都成了稀缺资源,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整个系统的负载相当严重。
为什么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这是由于人类社会乃至生物界底层的生存竞争逻辑决定的,从古至今,这种底层逻辑一直都没有变过,无论在它上面长出何等高级、现代的外衣,底层骨子里的东西,变不了。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我们都觉得这句话颇具底层哲理,但它还不够底层,可以更底层地修改为:有生物的地方,就会有争斗。
生存与竞争,这是生物界亘古不变的底层原理,要生存,就必须要竞争。
有人会说,我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每天上班打卡,不争不抢,再不济回乡躺平甚至啃老,哪来的竞争?
我的大兄弟啊,请你仔细看看,这个世界的竞争无处不在!
小到基因、DNA、细胞等之间,中到生物个体、企业等之间,大到国家、社会等之间,全都在争个头破血流,你不争,靠什么生存?靠别人做慈善吗?
就拿新冠病毒来说,它是什么东西?从生物化学上来讲,它就是一个核酸长链(DNA或RNA)外面包裹着一层蛋白质外壳而构成的东西。不进入宿主的时候,它就是躺平的一团化学物质,不争不抢,不具备生命特性。一旦进入了宿主体内,它就变得凶狠起来,与宿主基因争抢着复制自身的所有资源,直至让宿主基因竞争失败乃至消亡……
病毒,似乎代表着整个生物界的底层竞争变量,它要让似乎统治着地球的人类明白,要活着,你还是得拼尽全力!
再讲到细胞竞争,这同样是人类主观意识不到、却时时刻刻客观发生的“残酷”现实。科学研究证明,包括人体在内的生物体内,细胞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会展开生死攸关的竞争。
在局部组织内,当各个细胞生长速率不一致时,那些生长相对缓慢的细胞会被判定为竞争力低下的“偷懒”细胞,会被“无情”地诱发程序性死亡;而那些生长相对快速的细胞会被判定为竞争力优秀的“勤快”细胞,会趁机占据那些已被“处死”的细胞的生长空间,夺得更多生存资源。这就是细胞界的“优胜劣汰”。
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因为“偷懒”而被“处死”的细胞,都是一些遇到外部损伤、或者基因突变、或者衰老等情况的细胞。在细胞竞争的机制下,“老弱病残”的细胞遭到无情抛弃,却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生存资源、修复机体损伤、延缓整体衰老等。这是各种生物演化至今的一种趋同性的生存策略,你不争?不好意思,老天爷不给饭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不争则亡。这是自然界底层玩转的生存逻辑,没有谁能享受好吃懒做、彻底躺平的特权。病毒和基因之间会竞争细胞资源,细胞与细胞之间会竞争生长资源,个体与个体之间会竞争食物资源,物种与物种之间会竞争发展资源。
你们别以为除人类以外的物种都是没智商的蠢货,它们的竞争意识却是与生俱来的基因本能。
举两个经典案例。
众所周知,在非洲大草原的复杂生态系统中,狮子是“草原一哥”,斑鬣狗是“草原二哥”,非洲野犬是“草原三哥”。
其中的“二哥”斑鬣狗种群中就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竞争传统:一般一只母鬣狗产下的一窝幼崽中,会有数只幼崽,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幼崽就开始了强者生存的法则演练,互相残杀,能最终活下来的一般只有一只,那就是最强壮的一只,而这只独苗就能获得母亲给予的全部生存资源。母鬣狗眼见幼崽们手足相残,不会阻止,只会冷眼旁边,这是自然法则,它能插什么手?这看着像不像古代皇子们之间的手足相残?只不过一个是为了食物资源,一个是为了皇位资源,形式上有高级低级之分,本质上全是一个样。
以上例子还可以说是“二哥”斑鬣狗内部的家庭矛盾,但“一哥”狮子、“二哥”斑鬣狗、“三哥”野犬之间都有个默契的传统,那就是互相残杀彼此之间的幼崽。一般而言,野生肉食动物的猎杀是为了获取食物资源,但一般之外还有例外,那就是消灭竞争对手,不为食物,而为竞争。所以我们在纪录片里能经常看到狮子跑到鬣狗的老窝大杀特杀、却很少去吃鬣狗幼崽的古怪场景。
那就有人说了,那是野生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人类毫无疑问已经垄断了地球的资源,已经不存在能跟人类竞争的物种了,所以人类不适用于这种生存竞争的底层法则了。
当然,生而为人,是有短暂躺平的优渥资本。你要换成作为顶级食肉动物的老虎狮子都没有躺平的概念,随便躺平那么几天都要饿成皮包骨头。
但是,谁说不存在跟人类竞争的物种了?新冠病毒不就是吗?人类能拿它怎么办?
而且,生存竞争是深入到基因层面的逻辑,照样也能深入到人类内部。
人与人之间会竞争各种资源包括财富、职位、伴侣等,城市与城市之间会竞争发展资源,国家之间更是经常以敌对关系进行战争掠夺、打得死去活来,参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人甚至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毁灭地球,仿佛一时之间,竞争比生存还重要,以至于大家都不要活了,直接同归于尽吧……
有人就又要说了,竞争是有,但也有合作啊,合作共赢,不也挺好吗?
本人在《人类社会结构进化的发动机——战争运作的底层逻辑》中曾说过: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竞争。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牵扯到的生存资源往往最有限,因为个体的力量最有限。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为了更高概率地赢得竞争,个体与个体之间,终于进化出了结盟的团体关系。这在生物进化史上,便是标志着群居动物的出现,包括人类最早的群居关系,其实都是由此而来。
团体是多位个体的结合体,具有更强大的力量,能更高概率地赢得竞争,从而能获取到更多的生存资源,使得团体内的个体成员都能分配到生存资源。所以团体内的个体成员之间,便是一种合作关系,所谓的合作共赢,其实都是团体内的合作共赢。
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合作与竞争并不是对立的概念,正是因为竞争,才催生出了合作关系。而合作,又会催生出更大规模的竞争。
在地球上,国家是最大规模的竞争团体。为了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效率,国家内部才会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形式的分工和合作,国家内部的公民只有团结在一起,提高了本国的整体竞争力,就是提高了自己的生存竞争力。你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国家的庇护,一个单独的人如何生存于世?是不是分分钟被灭掉?
看懂这个,就会知道拥有全球霸权的美国为什么要研制生物武器。导致疫情三年的新冠病毒,就是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一项成果,大家都明白,只是美国自己不承认而已。
美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明目张胆大搞生化武器研究、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生化武器实验室的国家,它要保持碾压其它国家的竞争力,才能继续享有全球生存资源的优先分配权,只不过手段太过下三滥,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我国面对这样下三滥的竞争对手,最终的应对逻辑就是全国一心、众志成城,要竞争获胜,唯有团结。
正是因为团结,我国才有堪称全世界顶级的底层组织力,唯有这样的底层组织力,才能实施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管控。
但是管控会影响经济发展,如何平衡管控与经济?还得回到病毒与人类竞争的底层逻辑上来看。
病毒是要与人类基因竞争细胞资源,而不是要彻底杀死人类,人类彻底灭绝也不利于病毒的生存,因此病毒也在玩一个平衡逻辑。事实证明,前期新冠病毒的致病力高,导致人类反应激烈,不利于病毒传播,病毒的演化机制也在不断调整这个逻辑,降低致病力,提高传染力。这跟商业上的薄利多销是一个道理,我单个商品的利润低点,把交易量提上来,照样能提高总利润。
因此我国在病毒致病力高的前期以牺牲经济的代价搞疫情管控,病毒在国外的一片广大世界做演化逻辑的调整之后,再回到国内已是致病力降低、传染力提高的后期,这个时候我国也需要调整应对策略、适时放开管控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要安然生存下去,必须发展国力,因此我国到了不得不放开疫情管控的时间节点。但放开管控,就必然要付出经济之外的内部代价,比如现在已然超过50%的感染率。
是个人,要想活,都知道不能生病,生病了要有药吃,要得到医疗,因此就得向国家索要医疗和药品。国家医疗和医药系统可以提供医疗和药品,但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向全体国民大量提供,这不仅仅是一个总量的问题,还是一个调济分配的问题。
当感染率超过50%,出于个人的生存竞争本能,人们就得向在局部范围有限时段内数量不足的医疗和药品资源展开竞争哄抢,而且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管实际需求地能抢多少是多少。
这个时候,所谓的资源挤兑就出现了。
作为个人,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资源挤兑,但要克服很难。因为这是一种底层的生存竞争本能,不能彻底克服。但还是有一定的妥协可能,那就是向国家整体的生存竞争本能去妥协,服从国家调配。因为国家的整体调整,不一定能有利于一个单独个体的生存竞争,但必然是有提高国家整体生存竞争力的初衷。
来到2023年,我们还能怎样?还是要争,个人要竞争,国家也要竞争。
能躺平吗?不存在的,没有所谓绝对的躺平,除非不要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