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研究“气功”论,泰斗巨匠钱学森,晚年为何转向伪科学?

奋斗者联盟 2024-12-22 09:58:36

1987年,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发表了《我对三峡工程的看法》等文章同年,他被聘为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高级顾问,这标志着国家对他的高度认可。

但同年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篇名为《气功的研究应纳入科学的轨道》的文章,指出了钱学森对“气功”的关注,成为气功研究的坚定支持者。

在这篇文章中,钱学森表达了对“ 气功”理论的支持和对其研究的期望,认为气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同时也对气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他的这些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许人认为钱学森在晚年转向伪科学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是对科学的背叛,更是对他一生所坚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背叛。

那么,钱学森为何要痴迷于气功的研究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背后的原因。

第一章:从顶尖科学家到“气功大师”,钱学森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

原因一:国际上“特异功能”热潮影响了中国的“气功”研究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一些人对超心理学的追捧,特异功能的流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个时期,西方一些国家对超心理学和特异功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试图揭示人类未知的潜力和能力。

特异功能包括心灵感应、透视、念力等,被认为是一些超出常人能力范围的现象,具有神秘的色彩,吸引了许多人的好奇和探讨, 在这些现象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特异功能,认为它们可能与人类的潜在能力和意识有关,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文化意义。

原因二:对“气”的认知,给气功的流行提供了文化基础

钱学森曾表示,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和医学中存在着对“气”的认识和应用。例如,《黄帝内经》中就提到“气”的概念,认为“气”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这与气功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在这些文献中, 对“气”的描述往往涉及其生成、运行和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如认为“气”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维持健康等,这些传统的观念和理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气功的形成和发展。

在中国文化中,“气”被视为一种生命能量,认为它与人的健康、情绪和身体状况密切相关,钱学森的研究也与中国传统的哲学和文化密切相关,他在研究中注重考虑传统文化对科学的影响,希望将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也正是由于“气”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力和广泛传播,使得气功作为一种传统的修炼方式得以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也为气功的流行提供了文化基础,但同时也造成了关于气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争议。

原因三:对人体的潜力持开放态度,希望探索未知领域

钱学森作为一位科学家,他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潜力的关注是他研究气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人体的潜力和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节和改善。

因此,钱学森对气功的研究也反映了他对人体潜力的关注和探索,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气功,揭示人体潜力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钱学森为何“痴迷”于气功,背后有哪些原因?

原因⑴.希望将气功研究纳入科学探索的范畴

钱学森的研究兴趣广泛,他希望将气功研究纳入科学探索的范畴,是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揭示气功的科学原理和机制。他认为,气功作为一种传统的修炼方式,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和发展,以便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服务。

在《老气功的研究与评价》中,钱学森指出, 气功的研究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为基础,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揭示气功的科学原理和机制,为气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原因⑵.对“气功”现象持研究态度,而非否定态度

面对气功,钱学森的态度是探索,而非否定,他认为,应该尊重和关注这些现象,并深入研究它们的成因和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现象。

钱学森认为,气功作为一种传统的修炼方式,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和发展。他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专家和学者投入到气功的研究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功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章:对于钱学森的“气功研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看法①: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探索过程值得肯定

虽然钱学森在气功研究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他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过程是值得肯定的。他对气功的研究体现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关注,也体现了他对科学探索的执着和追求。

钱学森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其他领域,我们都应该以探索的态度去面对未知的事物,以勇气和毅力去追求真我,以探索的精神去追求更好的未来。

看法②:把钱学森的痴迷放在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理解

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气功研究在科学界并不被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伪科学。然而,钱学森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气功的研究,他认为, 气功作为一种传统的修炼方式,应该被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钱学森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认可,甚至有人认为他在晚年转向伪科学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是对科学的背叛,更是对他一生所坚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背叛。

看法③:否定气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不要否定探索精神

气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虽然有一些期刊和杂志上发表了一些关于气功的研究和论文,但这些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验证,钱学森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探索精神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驱使我们不断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寻找真理和答案。

即使探索的结果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是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这种探索精神,而不是否定它,尤其是新一代的科学家应该在面对未知的领域时,勇敢地探索和尝试,而不要害怕失败和被批评。

钱学森对气功的研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然而,我们应该把他的行为放在更广泛的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去理解,也许他在晚年转向伪科学的研究方向,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对人类潜能的研究希望。我们不应否定科学家们对非主流科学现象的探索,科学与伪科学的混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3
2024-12-22 19:48

炁功不是伪科学,而是超科学!

曹合

曹合

2
2025-01-24 14:50

本质是万物信息学科,是对 有 背后的 无,的探究。无,就是信息!钱老只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无力,无法,无门去探讨这一学问!其实中医,就是信息学科的现实应用,乃至传统文化皆是信息学的应用!

用户10xxx74 回复 02-07 15:26
说的大逻辑是这样,但落到物像,没有感知无法研究,如同没有眼睛无法讨论颜色

曹合 回复 用户10xxx74 02-07 18:41
学会用神了,也就可以精进了,用识,没什么用,只能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