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出生,维生素A和D咋补

昆琦评健康 2025-01-17 04:56:39

本文作者:

林立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

程艳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家长问:“医生,我家宝宝刚出生,需要补充些什么?”“是不是要补一些维生素啊?该怎么补呀?”“听说要补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从什么时候开始啊?”……今天,我们就根据各位家长经常问到的一些问题来进行解答。

问:宝宝刚出生,需要补充些什么呢?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缺乏(亚临床缺乏)率高,且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0~18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较普遍。

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存在相关性,且维生素A、D存在协同作用,两者联合补充可能有助于同时改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因此,宝宝在出生后需要常规补充维生素A、D。

问:什么时候开始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呢?怎么补充?

为了预防维生素A缺乏,婴儿在出生后1周内就应该开始补充维生素A 1 500单位/天(450微克/天),0~1岁的宝宝应补充维生素A 1 500单位/天(450微克/天),1~18岁的孩子应补充维生素A 1 500~2 000单位/天(450~600微克/天)。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应该在出生后1周内就补充口服维生素A制剂,1 500~2 000单位/天(450~600微克/天),前3个月按照上限补充,3个月后可调整为下限。

为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及不足,保证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建议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800单位/天(10~20微克/天),0~1岁的宝宝应补充维生素D 400单位/天(10微克/天),1~18岁的孩子应补充维生素D 400~800单位/天(10~20微克/天)。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胞胎,建议自出生1周起就开始口服维生素D制剂800单位/天(20微克/天),3个月后改用口服维生素D制剂400单位/天(10微克/天);如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者,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400单位/天。

问:要补充到什么时候呢?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围产期(指从怀孕满28周后,到宝宝出生后1周内的时间段)维生素A、D储存不足,会导致婴幼儿期维生素A缺乏,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边缘缺乏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0~18岁孩子维生素D的缺乏率同样也会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高,无论维生素A还是维生素D,在我国儿童中的缺乏现状均以不足(边缘缺乏)为主要形式。

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0~3岁婴幼儿中补充率较高,尤其是维生素D;3岁以上儿童常补充率不足,所以应重视3岁以上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水平,加强补充意识。因此,建议补充至青春期。

问:长期口服维生素A、D会不会中毒呢?

一般来说,一次性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A(超过30万单位),或不遵医嘱长期摄入过量维生素A,如婴幼儿每天摄入5万~10万单位,超过6个月,即会出现急慢性中毒。

婴幼儿每天摄入2万~5万单位维生素D,连续数周或数月,或每天服用4 000单位维生素D,经1~3个月后,也可能出现中毒症状。

因此,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生理需要量,仅采取预防性补充措施,便不会引起维生素A、D中毒。

问:我家宝宝刚刚吃了几十粒维生素D或维生素AD,会不会中毒呀?

举例来说——

市面上某一种维生素D,400单位/粒,12粒/板,2板/盒,即总共有400×12×2=9 600单位。

市面上某种维生素AD(1岁以上),含维生素A 2 000单位/粒,30粒/盒,即总共有2 000×30=60 000单位;含维生素D 700单位/粒,30粒/盒, 即总共有700×30=21 000单位。

因此,根据我们上文所说,一次性误服一整盒维生素D或AD一般是不会中毒的。但如果家长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尽快就医,让医生评估患儿病情。

问:维生素A中毒的临床表现一般有哪些呢?

维生素A急性中毒的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多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婴儿囟门饱满或闭合时间延迟等症状和体征。慢性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摄入量及个体差异有关,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不增,可伴低热、多汗、烦躁等,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骨骼肌肉系统多表现为骨骼、肌肉疼痛,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疼、呕吐、眩晕、视觉模糊等脑神经受压的症状。血清维生素A水平显著升高,可达1 000~6 000微克/升以上 (婴幼儿正常水平为300~500微克/升)。

一旦确诊维生素A中毒症,应立即停服维生素A,自觉症状常在1~2周内迅速消失。血清维生素A可于数月内维持较高水平,所以不应该在数月内再口服维生素A。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问:维生素D中毒的临床表现一般有哪些呢?

维生素D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烦渴、多尿、脱水、血尿、高血钠、低血镁等肾脏代谢失衡的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的还表现为血压升高、心动过缓、心电图有ST段抬高、房室传导阻滞等;肌肉骨骼出现肌肉无力、骨痛、骨量减少等骨质疏松的症状。

如果发现维生素D过量中毒时,应立即停服维生素D,监测血钙水平,如血钙过高应限制钙的摄入,加速钙的排泄,可口服氢氧化铝、依地酸二钠、泼尼松降低肠钙的吸收,增加钙的排泄;同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问:该如何补充维生素A、D?交替使用还是持续补充?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维生素A、D与维生素D交替补充,还是只补充维生素D,均不能改善血清视黄醇水平。交替或间隔服用维生素A、D补充剂会导致服药依从性降低,增加服药难度,容易出现漏服和错服的情况。所以应每日持续补充维生素A、D,才能预防维生素A缺乏,每日需补充维生素A 1 500~2 000单位,维生素D 400~800单位。

问: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需要补充钙剂吗?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户外活动少以及生长过快的儿童,在使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的同时,联合补充钙剂更为合理。

0~6月龄和6~12月龄婴儿钙适宜摄入量分别为200毫克/天和260毫克/天,人乳与婴儿配方奶均能满足婴儿预防营养性佝偻病的钙摄入量。如果12月龄以上的幼儿膳食钙摄入量≤300毫克/天,则发生佝偻病的风险增加,这种风险与血清25(OH)D水平无关。

《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依据每日膳食钙摄入量,把钙营养分为充足(>500毫克/天)、不足(300~500毫克/天)和缺乏(<300毫克/天)3种状况,宜避免儿童钙不足或缺乏。各国儿童营养指南均建议,儿童每天应摄入牛奶500毫克。满足98%的1~18岁人群钙推荐摄入量为600~1 000毫克/天。

问:生活中如何补钙?

乳品是最好的钙源,如牛奶及奶制品;此外,膳食中含钙较丰富的食物还有豆制品、虾皮、紫菜、海产品和蔬菜等,或加钙饼干等钙强化食品。

此外,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建议尽早带婴儿到户外活动,逐步达到每天1~2小时,以散射光为好,裸露皮肤,无玻璃阻挡;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晒;儿童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以防皮肤灼伤。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2
昆琦评健康

昆琦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