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失守,主席最痛恨一个叛徒,30多年后还在问:这人抓住没有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3-09-21 10:13:05

在井冈山腹地的一处半山腰上,有一个如今依然保存着当年的原始风貌的小山村,前往村子的石板路绵亘蜿蜒,沿途翠竹环绕,穹山峻流,峰峦掩映,萦纡旋绕,白墙灰瓦的客家小楼错落有致,青石点缀,溪水穿行其间,充盈着一种原生态的魅力与美感,进村的村口有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繁盛的树冠中居然还有小鸟啁啾,上面写着“斜源”。

村里的老人介绍,斜源村一直是羊肠小道,崎岖而狭窄,泥巴路、土坯房、红薯山芋当主粮的,是个典型的偏、远、穷的小山村,得以保留着这些原始的风貌,原因是这个村子以前可谓是“臭名远扬”,所以无人问津,拿一些人的话说,便是穷山恶水出坏人。

当然,跟村子所处的崖深壁悬地方也有关,这里峰奇石异,瀑高水澈,树古竹翠,秀而奇,险而峻。老人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反角”行俏现象,竟然越来越热闹,不少人都慕名到这里来看看,顺便走走这条一度著名的山路,那便是村子里出了一个被主席亲自点名,带领敌人大部队攻陷井冈山的叛徒陈开恩。

那是1965年5月下旬,这一天一改数日艳阳普照,天空飘起小雨,细雨润物,滴滴有情,丝丝有意,毛主席回到阔别38年的井冈山,他情绪非常好,常和身边的人谈起当年井冈山的斗争,回顾当年的峥嵘岁月,当来到黄洋界时,他看到碑上刻写“黄洋界上炮声隆”和架设在哨口上的一门大炮,深情地说:“1928年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进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好险哦!守军凭险抵抗,反复较量,终于把敌人赶下山,保存了这个根据地。”

接着主席脸色凝重心情沉重地说,可惜在第三次反“会剿”时,斜源村曾经参加过红军赤卫队的一个名叫陈开恩的人当了叛徒,昧着良心出卖了井冈山,带着敌军翻山越岭,涉小溪荡悬崖,翻过滚子坳、洪水岗,插到背面的龙潭口,从狭谷里上到小井,绕到了红军的背后,袭击红军,天险黄洋界腹背受敌,终因敌众我寡,井冈山失守了,我们牺牲了不少同志。

说到这里,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出卖井冈山的那个叛徒,抓到了吗?陪着主席上井冈山的领导回答:没有过一段时间就抓住了,后来公审正法,罪有应得。得知叛徒陈开恩也没有好下场,主席点了点头。

原来,1929年春节期间,这里一年最冷的季节,隆冬时节,敌人纠集12个团的兵力,从江西、湖南数个方向,冒着深冬的严寒暴雪,重兵合围井冈山,可见这次“会剿”的严酷性,史称红军第三次反“会剿”。

面对强敌的进犯,加上敌人对井冈山的层层封锁,井冈山是个穷地方,“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红军战士天天红米饭、南瓜汤,吃不到盐,浑身提不起劲,如此多人受困大山,而且红军还是草鞋单衣,冬服未解决,每天三分的伙食也难解决,更何况地势、气候也对红军不利,高山大雪,路径难辨,陡峭难行,相对来说,平地雪小路宽,道路宽阔平坦,对敌有利。

为了争取主动,只有离开井冈山到白区打土豪才能解决更多的补给,于是,红军领导人决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以较少兵力利用险要守山,拖住敌人,而较多的部队转入外线,趁敌人尚未合围前向赣南挺进,从背后袭击敌人,使敌人腹背受敌,并定义为“围魏救赵”之计,留下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坚守井冈山。

1929年1月14日,大雪纷飞。红4军主力3600余人从下庄、小行州、黄坳、大汾向赣南开进,为了让敌人知道红军已经下山,从而解围井冈山,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红军要解放更多的地方,红军离开井冈山的那天早晨,当地群众冒着凛冽的山风来为红军送行。著名的《十送红军》的歌曲,就是在这个时候唱响的: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三送红军到拿山,山上苞谷金灿灿,……五送红军过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七送红军五斗江,江上船儿穿梭忙,千军万马江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回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双双拉着红军的手,心像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早日传捷报。十送红军望月亭,望月亭上搭高台。台高十丈百玉柱,雕龙画凤放光彩。朝也盼晚也想,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十送红军》,沿途群众冒雪送行,他们把已经煮熟却又冻成石疙瘩的鸡蛋塞进子弟兵的衣袋里,有些老人抱着战士们哀哀痛哭,表达了红军离开井冈山依依不舍的情景,说明了红军是真正穷人的队伍,得到百姓的真诚拥护。

其实,红军这次离开井冈山向赣南一带开拨,也是一次悲壮而又艰难的进军,先是在赣南的大余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红军仓促应战,损失很大,当晚即退出大余在杨梅坑整顿部队。后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被迫进入赣南的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地区,从此远离了井冈山,失去了后方供应基地。

避其精锐,击其惰归——敌方指挥员也懂得这个道理。红军远程跋涉,兵力疲惫,军粮不继,伤员拖累,落入无后方无支援的境地。随后,敌人又在寻乌的吉潭地区包围我军主力,此时的红军十分疲劳,无险可凭,失去了战场主动权,导致损失巨大,直到进入粤、赣、闽交界处的大山深处,有崇山峻岭作掩护,在得以暂时休整,在赣南瑞金的大柏地,选准有利地形,用两个连的部队诱敌上钩,并一举消灭敌人两个团,这才把敌人打痛了。

大部队正要班师回到大本营井冈山的时候,却传来了令无数红军战士心寒的噩讯——井冈山被敌人占领了。老根据地是回不去了,只好重新选择地方,赣南建立一块根据地。不过,此时令主席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井冈山五大哨口的天险,尤其是黄洋界,自古至今,一直是井冈山最富有象征意义和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敌人是如何攻打进去的呢?

的确,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在红军主力部队下赣南的时候,黄洋界、桐木岭、八面山、朱砂冲、双马石五大哨口都布置了重要力量固守,五大哨口居高临下,三条狭窄、崎岖的山路盘山而上,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红军为了打破敌人的所谓“会剿”,在五大哨口构筑防御工事,互为犄角,互相呼应,每个哨口都修有四至五道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那种竹钉不是一般的竹钉,据老人回忆,竹钉用谷壳炒过,用马尿浸过,又用桐油浇过,既坚硬又锋利,凡踩上者,其肉必烂;第二道是五尺宽、五尺深的壕沟;第三道是竹、木编成的篱笆,上面削尖,埋在土里;第四道是运动壕,运动壕前留有炮眼,上面堆有四五尺厚的土,有的哨口还加一道滚木垒石。正所谓是固若金汤,十分坚固。

特别是当时气候条件恶劣,井冈山大雪封山,天寒地冰,当年敌人一进入五道防线,一踏上竹钉阵,连鞋带脚戳个透心凉,再也动弹不得;山坡上堆满了水桶粗的滚木,只要敌人一出现,就会顺坡滚下,不被压死也被撞亡。还有路上设置的杂物路障,既可以打乱敌人的战斗队形,还能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只好派大部队去清理,结果又掉入窄又深的壕沟,上面铺着伪装。一旦踩空,整个身体都会被卡住,短时间内休想脱身,像野猪一样掉进陷阱,很快一命呜呼,敌人伤亡惨重。

湘赣敌军进犯井冈山,虽然火力很猛,猛烈的炮轰使不少工事被炸塌,不过,红军指战员英勇厮杀,凭借险要地形屡挫进攻之敌,顽强抵抗,同敌军激战三天三夜,敌军无法拿下一个哨口,在我军的铜墙铁壁面前未能越雷池一步,在坚如磐石五大哨口,敌指挥官无计可施,考虑再在此地耗下去万一红军反攻,自己便无路可逃了,于是正要考虑溃退撤兵。

敌旅长王捷俊似乎心有不甘,毕竟花了如此大的心思来攻,结果灰溜溜地往回走,在下达撤兵前夕,他来到部队驻地腰子坑附近的山沟走一走,望着眼前一片银装素裹大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正在忧郁间,他猛然看到不远处的山沟树林里钻出一个满身是雪的人,寂静的山谷中本来空无一人,突然出现一个人影,使旅长王捷俊颇感兴趣,他十分好奇地上前问他“老俵,现在在打仗,人都逃得精光,你怎么会来到这里?”他考虑的是不是红军派来的探子。并上下细细地打量着这个人。

只见此人30左右岁,身体瘦小、面黄肌瘦,形象猥琐,皮肤黝黑,两小眼睛透着狡诈的光芒,头上裹着巾帽,对襟皂色短衫,腰间系一条长条腰带,附带一只编篓,脚蹬着山民特制的布鞋,手持一根头戴尖帽铁鏢的竹竿,见了当兵的长官毫无惧色。

听到王捷俊的发问,此人有些漫不经心地回答:“佢俚打佢俚的仗,伢俚捉伢俚的拐子。果俚毛淫捉得更多,今朝收获不错哩”,

讲的是一口湘东赣西方言,“佢俚”指他们,“伢俚”指我或我们,“果俚”指这里,“毛淫”指没有人。毕竟老家湘东人的王捷俊听了他的回答,语言沟通不存在着障碍。看这精瘦汉子不象是红军的探子。在旧社会,这一带的人,的确是在这古树参天,群峰起伏,重峦叠嶂,悬崖峭壁的井冈山靠山吃山,有打猎的、捕蛇的、采中草药。从他的形象和讲解及腰上挂的竹篓里几只山蛙鼓腮嗷叫来看,此人捉山蛙的人是无疑的。

此时,王捷俊觉得两眼一亮,他忽然想到三国魏将邓艾阴平渡险直取汉中腹地的故事,逢山必有路。他相信此人能找到一条通往胜利的捷径,这个办法能够成功。于是他对这名捉山拐的人表现出十分热情,走近一步问:“现在炮火连天,黄洋界、桐木岭关隘都封锁,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你是怎么下来的,又怎么回去?你能带着我们一起走过这些封锁区吗?”此时,捉山拐的人呆若木鸡哑口无言。

原来,此人名叫陈开恩,正是斜源村人,山村古树参天,群峰起伏,重峦叠嶂,与山外联系只有三条小路,进出都是靠步行攀登,父母健在的时候家境尚可,后来父母双亡,他就把家里可以卖的卖了,可以当的当了,家里只剩一座偌大的空房。这地方的人很少读书,村民介绍,当年有一个长工认不得一个字,没法记工,就做了一个木箱,出一天工,就放一个小泥团。可到年终结算时,地主往他的箱子里倒了一盆水,泥团都成了泥浆。地主拿出他登的数,长工有理说不清,硬生生少了六十天。长工父亲气愤不过,上吊自杀了。

斜源村的小路

所以,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陈开恩,基本上没有文化,主要生活来源就是长年累月在山捕蛇、抓石蛙、采中草药,对地形非常熟悉。后来,王佐在这里带领红军闹革命的时候,他也参加了赤卫队,可以算是一名革命者,所以,一听敌人要他带路去打红军时,他一时不知所措。

斜源村的小路

王捷俊看到陈开恩脸上疑虑,顿时明白了,便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匝银元塞到他手中说:“老俵,你走原路回去,这二十块光洋就送给你。”他手里捧着这一大摞银元,取出一块掂量掂量随后用牙咬了咬,用嘴吹阵风,放在耳边听,觉得这确实货真价实。

斜源峡谷的溪流

要知道,陈开恩自己在山中抓山拐,即使是运气很好,一个月也换不来一块银元,以前经常没有隔夜粮,吃了上顿愁下顿,也经常做梦很穷很苦,愁醒来发现真的是很穷很苦。可以说自己半辈子没有看过这么多钱,也许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钱,更重重要的是祖宗三代也没有存上这么多的钱,眼下的几只山拐叫不出发财的声音。此时王捷俊看到陈开恩对财富如此渴望的神情,还不失时机地承诺,要是你肯带路,事成之后,再追加一百多元,如何?

斜源村的小路

此时的陈开恩对着亮锃锃的银元,先是眼花缭乱,听说还有更大一笔财富,顿时心花怒放,眼前风景奇异,花开似海,有康乃馨、郁金香、风信子、玫瑰花、百合花,不如有钱花、随便花。他听见了发财的声音,银元的光芒昭示着富贵的未来。钱可通神,何况陈开恩很穷,还是个见利小人?他彻底做了金钱的奴隶。

斜源村的悬崖石壁

于是,被银元撬开心窍的陈开恩,带着敌人的一支精锐部队,从黄洋界侧面一条鲜为人知的秘径上山。陈开恩开始行动,他瘦削的身材恰似灵猿,象壁虎。攀,登,仰,附,跃,跳,跨,移,挪,吸,趴,踏动作敏捷,娴熟,精练,似乎是走套路。同时,他告诉身后的敌人的精锐部队,要熟记来时的路,他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进忽退,在哪个位置有突兀的岩石可引体向上,哪个位置有缝可附近身体,哪个位置有空隙可立足,哪个位置需要踏,跨,跃他烂熟于心,驾轻就熟。盲人黑夜骑瞎马走河坝,眨眼间,这支人马在陈开恩的带领下,进入了红军在井冈山的大本营小井一带。

此时的红军全力以赴守着各大哨口,没有想到的是,陈开恩带的这支敌人成功地绕到了红军的背后,而黄洋界天险正面的敌人得知偷袭成功后,也发动猛烈的攻击,一时间里应外合,内外夹击,黄洋界腹背受敌,终因敌众我寡,黄洋界失守,接着,几大哨所也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抵挡不住,驻守的红军只好突围,井冈山失守。

陈开恩带领敌人攻破井冈山,守山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英雄的血染红了整个井冈山,尤其是小井红军医院,来不及撤离的130多名伤员和10多名医护人员全部被俘,被敌人拉到对面的池塘,还有稻田,逼问他们红军是如何布防,没有出现一个叛徒,恼羞成怒的敌人用6挺机关枪扫射一分多钟,150多人全部壮烈牺牲,其中有一百多名是无名烈士,至今小井的烈士墓,记载着这一壮烈的英雄事迹。

俗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欠下血债的必遭报应,陈开恩最终没有逃脱红军的惩罚。因为他拿着给敌人带路的这笔赏金,一开始不敢使用,慢慢地开始大手大脚起来,他由斜源前往永新县城狎妓和赌博时,包装银元解封的套印有“湖南省政府库银”官样文字,被人发现,经红军领导人查验正是斜源村陈开恩,并在他家地窖搜查所有的赏金至此真相大白,敌军突破桐木岭关隘致井冈山失守,百姓惨遭涂炭的祸根竞是陈开恩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井冈山当年的幸存者都传说陈开恩是祸根。

当年主席一直都惦记着这块自己亲自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的时候还跟身边的人提到,要是井冈山根据能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说不定能化险为夷,长征的历史也会改写。直到解放之后,对这个使井冈山失守的叛徒依然耿耿于怀,得知陈开恩受到公审正法,叛徒得到了下场。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青山依旧在,硝烟已远去。至今,由于井冈山失守的祸根陈开恩,曾经被主席点过名,可以算是臭名昭著,他老家崇山峻岭之间斜源村,崖壁陡峭,鬼斧神工,深潭碧水,蓝若宝石,缠绵小溪,清澈明亮,山中小路,崎岖婉转,还有那夹着冷烟般的水气,从山顶上挟势生风的瀑布,人们来到这里看风景之外,更来领略当年陈开恩带着敌人从背后偷袭天险黄洋界的往事,从中读懂红军取得胜利的确是来之不易。

1 阅读:3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