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失守后,陈玉成退守庐州。
陈玉成深知:敌人必然很快来犯,而他兵力薄弱,难以抵挡。
因此,陈玉成决心派人进兵北方、西方数省,广招兵力,恢复安徽,屏蔽天京。
此时,部将赖文光提出不同意见:如今安庆既失,应当北连张、苗(沛霖),以固京左,次出奇兵进去荆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稗可京门巩固,此为上策!
然而,陈玉成没有采纳赖的意见,而是不断派部北上,企图在北方、西方各省招兵买马,壮大实力。
赖文光见此,一声叹息:此乃英王自取祸亡之由,累国之恨也!
后来的历史,也印证了赖的推测。
一方面,陈玉成派去北方、西方招兵买马的部队,成为难解近渴的“远水”,没有给陈玉成帮助,而陈玉成反而因此在庐州的兵力更加薄弱,以至最后败亡。
另一方面,这个赖文光后来联合捻军,带领捻军打出了一个新高潮,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陈玉成不听赖文光之计,失败了。
而赖文光后来又证明了自己非凡的才能。
因此,人们也常常感叹:如果陈玉成采纳赖文光之计,真的有可能恢复局势吗?
赖文光到底是怎么打算的?陈玉成、赖文光的打算,都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缺兵。
当时,陈玉成兵团主力,在安庆保卫战中已经损失大半。
此时,陈玉成孤守庐州。而要守庐州,除守庐州本城外,又必须要兼守巢湖、和州、通江一路,维持粮食接济,兵力显然不足。
所以,首要任务,是要招兵。
当时,西面、北面的敌人空虚,而当地的反清斗争也在风起云涌的发展,扩军形势很好。
陈玉成的意思,是自己派兵去北面、西面诸省招兵,壮大实力后再图恢复。
然而,北面、西面各省,不但不是太平军的地盘,太平军在当地也缺乏基础,你陈玉成不可能派几个人随便就能征兵,只有派出相当规模的部队,才可能一面与敌人周旋,一面处理与当地反清力量的关系,一面扩军。
但同时,陈玉成又“心烦意乱,愿老于庐城”,也就是必须确保庐州。
也就是说,陈玉成一面要确保庐州,一面又要以强有力的部队到较远的西方、北方各省招兵。
然而,要确保庐州,兵力本就不足,而要去西方、北方招兵,势必要在一段时间内进一步削弱庐州等地的兵力···
此策要达到效果,需要一个先决条件:敌人暂时不对庐州发动大规模进攻,坐观你陈玉成在远方招来大军。
显然,已经攻破安庆的清军,是不可能给你这样的时间的。
所以,赖文光认为,这是“英王自取祸亡之由,累国之恨”!
赖文光的打算,实际上是分为两个部分。
1、反对消极防御庐州,转取运动战;
陈玉成并不单纯死守庐州,而是亲率所部转进荆襄机动,在皖北到湖北北部广大地区进行运动战,以争取生存和发展。
2、联合捻军,保卫皖北腹地;
北面的捻军此时比较活跃,兵力比较强大,可以与之联合,一起保卫皖北。
可以说,赖文光的思想,就是要联合捻军,采取运动战,以与敌人进行长时间的周旋,并在周旋中壮大自己,度过难关。
那么,赖文光的计策,靠谱吗?
尽管陈玉成没有采纳赖文光之策,但是,他后来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了自己的思路。
赖文光策略的实践:效果颇佳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但是,赖文光率领自己的余部,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坚持斗争,并且开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赖文光先是在鄂北(也就是原先他建议陈玉成运动的方向)斗争,与捻军张宗禹等部加强了合作。
1864年11月,赖文光所部的太平军与张宗雨等部的捻军进行了合并和整编,建立了“新捻军”。
新捻军明确以复兴太平天国为目标;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并根据形势“易步为骑”,发展出了拥有较强机动能力的部队;并发展了以盘旋打圈以疲敌,声东击西以误敌,设伏围歼以歼敌的战术,成为一支“善战善走”的军队。
其后,新捻军迅速壮大,屡次大败敌人。
僧格林沁、曾国藩,皆被新捻军所大败!
只是,由于太平天国失败后,反清斗争的总体局势已经陷入低潮,因此,面对源源不断的敌人,捻军缺乏根据地的捻军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整,也得不到友军的配合,因此“独立难支,孤军难立”,被迫分为东、西两部,最后失败···
可以说,赖文光后来的做法,与其当初陈玉成的想法是基本一致的,实践证明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至少···比陈玉成的实践要成功得多!
陈玉成之策的后果陈玉成未采纳赖文光的建议,仍然一面消极防御庐州,一面不断派兵去北方、西方各省招兵。
然而,很快,多隆阿、袁三甲的部队就展开了对庐州的进攻。
太平军本就虚弱,再分兵远出后,就更是无抵抗之力了,因此,敌人很快就直扑庐州。
而陈玉成连发紧急文书,向各方求援。
但是,实际上,陈玉成的求援文书,基本上都被敌人拦截,连个信都发不出去···
陈玉成企图依靠庐州大而坚的城池和宽阔的护城河“婴城固守”,但是,仗打到这个时候,敌人的攻坚经验已经很强了,因此,庐州不久也失守了。
最后,只剩下3、4000人的陈玉成,只有去投苗沛霖···
结果,苗沛霖诱捕并出卖了陈玉成,陈玉成失败了!
整个过程中,陈玉成派出去招兵的部队,一去不返。
显然,实践结果表明:陈玉成要去西北招兵以壮大实力的想法,完完全全是空想!
陈玉成在皖北最终失败,并不足为怪,但是,失败得如此之快,则确实与陈玉成战略的失误分不开关系!
那么,如果采纳赖文光之策,陈玉成能取得更好一点的成绩吗?
质疑意见对此,多数专家学者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点有两个。
1、向荆、襄机动,是不可能打开局面的。
当时,湖北是湘军的地盘,湘军强悍势众,而太平军主力已经沦丧,实在不可能打开局面。
毕竟,在救九江、安庆等时期的作战中,陈玉成都曾经在鄂北机动,但一直打不开局面,此时更不可能打开什么局面了。
2、联合捻军不现实。
捻军张、苗之间互为水火,而且都不好驾驭。
况且,当时捻军的战斗力尚比较差,指望他们防守皖北是不现实的。
最后,陈玉成正好是在联合苗沛霖时被出卖的···指望联合苗沛霖,显然是自取灭亡。
所以,多数专家认为,采纳赖文光之策,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但是,个人却有不同看法。
对赖文光之策的否定意见,忽略了赖文光之策的实质首先,对赖文光之策持否定态度的意见,忽略了赖文光策略的实质——运动战。
陈玉成此前数次机动鄂北,目的都是明确的。
当时,陈玉成挺进湖北,目的是为“围魏救赵”,即通过威胁武昌,吸引攻打九江、安庆的敌人撤围。
这个情况下,只要陈玉成没有打到武昌,就不可能达到围魏救赵的战略目的!
但是,赖文光所说的向荆、襄机动,并不是为了“围魏救赵”,而是为了在敌人空虚的区域活动,征兵征粮,充实实力,打开生存空间。
事实上,陈玉成几次进军湖北,虽然达成围魏救赵的目的,但在除敌大城市之外的地区所向无敌,每次都能实现扩军···
因此,如果采纳赖文光之策,陈玉成是完全可能在鄂北打开局面的!
同时,当时的捻军确实是战斗力不佳。
但是,不要忘记,后来发展成新捻军的,正是这些以农民和流民组成的乡土起义军。
而且,后来发展成“新捻军”,也不是有什么特别好的机会,同样是在生死存亡的残酷战争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立足于保住庐州,那么,这些捻军肯定是做不到的。
但是,如果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皖北坚持斗争,这些捻军部队是完全可以的!
最后,说到苗沛霖。
苗沛霖,反复无常之人。
当陈玉成兵败,手上只有3、4000残兵时,那实际上是去投靠苗沛霖,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苗沛霖!
对苗沛霖来说,他要以自己的力量庇护着陈玉成这么个大目标,确实是找死,他因此自然是要出卖陈玉成!
但是,在退守庐州之初,陈玉成的兵力有4、5万之众,苗沛霖不但没有能力出卖陈玉成,甚至有可能与陈玉成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
所以,因为苗沛霖后来出卖了陈玉成,就认为陈玉成一开始就不可能与苗沛霖相互利用,这是不严谨的。
实际上,如果用赖文光的策略,陈玉成是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的。
采用赖文光之策,局面必大不同如果采纳赖文光的策略,局面或许是大有不同的。
1、有极大可能迅速形成新的强大军事力量。
后来,赖文光与捻军联合,建立了新捻军,实力迅速壮大,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可行路线。
尤其要注意的是,捻军推赖文光为首领,并明确以恢复太平天国为政治目标!
这些都表明:人数虽多,但组织松散,没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捻军兄弟,是多么渴望得到有组织的领导,多么推崇太平天国。
无论是个人威望还是地位,陈玉成皆远在赖文光之上。
因此,如果采纳赖之策,由陈玉成来整合捻军,其效果恐怕还要好得多!
2、有可能极大延缓天京的陷落。
安庆失手,天京已失屏障。
但是,正如赖文光所说,只要陈玉成坚持在皖北斗争,并且保持足够的实力,就会在侧翼威胁着湘军进攻天京的通道,从而形成“以固京左”的局面,就完全可能延缓天京的陷落。
3、有可能推动全国的反清斗争进入新高潮。
当时的情况是,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走向衰落。
但是,在山东、河南、陕西、淮北等地,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只是因为缺乏如太平天国一般的强有力组织而未成势。
赖文光之策,此时只说了联合捻军,但从其后面作为看,他是立足于联络各地反清武装的。
因此,如果陈玉成采纳赖文光之策,对各地反清武装进行联合,乃至整顿改造,那么,整个反清斗争的形势必然是迥然不同的。
显然,赖文光的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天京为中心的军事斗争,而是投到了全国,这在当时无疑是更宏大的视角。
逆天改命是不可能的如果采纳赖文光之策,陈玉成是可能打开一个新局面,极大改善困境的。
然而,要逆天改命,力挽狂澜,是绝无可能的。
如果采纳此策,陈玉成是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扩充兵力,通过运动的方式扩大生存空间,暂时走出困境。
但是,历史已经表明,太平天国失败,绝不是因为兵力不足,也不是因为曾经的生存空间狭小。
显然,即便赖文光之策使陈玉成形势“大振”,但也仅此而已了。
只要太平天国的政治目标不科学,只要太平天国的各种深层弊端不解决,“大振”之后必有“大挫”,“大挫”之后必然灭亡,这是毫无疑问的。
总之,赖文光给陈玉成的意见,是高明的,是可能为太平天国的斗争带来迥然不同局面的。
但是,太平天国的问题,不是一个奇谋妙策就足以解决的。
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太平天国终究是要完蛋的。
尽管如此,赖文光在此谋中的宏大格局和眼光,依然是十分耀眼的,应当引起重视!
我们去推想,改变不了历史的结局。 其实不管怎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挺可惜的。
小编[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