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可以成为未来的大疆吗,国产机器人的崛起之路还有多远

大冰讲电影 2025-03-24 16:04:53

2017年,一个来自上海大学的硕士生,携带着自己制作的四足机器人参与比赛。评委询问他:“你这个东西能卖给谁呢?”他回应道:“首先卖给实验室;接着卖给全世界。”

七年后的今天,他的公司所生产的机器狗,被美军装上了火箭筒,被央视春晚邀请去伴舞,被全球69.75%的市场份额托举到了行业王座之上,这就是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他正在凭借着价格屠刀以及技术肌肉,尝试复刻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传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宇树科技藏着怎样的野心。

宇树科技最为厉害的一个举措,就是直将行业的价格削减至脚踝。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卖50万,宇树的Go2,售价9997元,比一台iPhone还便宜。王兴兴甚至撂下这样一句话:机器人的成本与电风扇大体相当。这背后有着极为节省的做法:自行去研发电机、精简相关零件,就连螺丝都要进行优化。

但低价并非意味着低质。在美军的测试当中,宇树的机器狗,能扛着火箭筒稳稳的开火;在中柬的军演里面,它化身为侦察兵,冲入了火线。当同行依旧在实验室卖弄技艺之时,宇树已然凭借着能打又能扛的性价比,撕开了市场的那道缺口。

我们都知道大疆的成功离不开汪滔的极客精神,而王兴兴的技术洁癖更严重。读研期间,他利用边角料造出了成本为2万元的XDog,比波士顿动力提前一年公开了电驱方案。如今宇树的机器狗能够空翻、爬楼、背人爬山,凭借的是全栈自研的电机、算法以及供应链。甚至连老美都不得不承认,这比他们自己的产品更经得住折腾。

大疆曾凭借消费级无人机实现了起飞,而宇树则选择了一条更为险峻的道路:先着手ToB和ToG(也就是政府方面)。

实验室、军队、春晚、亚运会等。宇树凭借着行业订单从而得以存活下来,接着又对消费市场进行了回馈。但这种策略中暗藏着风险:在2023年,投资人差一点因为找寻不到应用场景而抛售老股,直到在硅谷进行考察的时候,看到伯克利实验室里到处都是宇树的机器狗,这才忍痛坚持了下来。

更麻烦的是,全球150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正在疯狂内卷。特斯拉擎天柱,定价14万;宇树G1,卖9.9万。不过谁先找到杀手级场景,才是活到最后的底牌。

大疆的护城河,不单是技术,更是生态。从飞手社区,到行业解决方案,它构筑了一个无人机帝国。更关键的是,大疆有贵人早早地就开始进行了投资;而宇树的投资人呢,到了2019年,才因为真行家的支持而进入,当年他们几乎因为王兴兴并非知名高校毕业而错失机会。

其实宇树科技就像一个矛盾体:一边被资本极度狂热地追捧(其估值从80亿迅速奔向200亿),一边却在人形机器人那不停地摔跤。

它可能成为下一个大疆,但必须跨越三重门:从“军用的狗”变成“家庭的伙伴”;不止卖硬件,更要打造开发者帝国;当欧美开始警惕中国机器狗时,宇树需得比大疆更加迅速地构建起技术防火墙。

但起码宇树已经证明了:中国的科技公司不但能够做到便宜且好用,还能让马斯克转发相关视频并感叹。

1 阅读: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