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上错花轿嫁对郎》又火了一把,我抽空又把原文和老版的同名电视剧又撸了一遍,嗯,果然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
看完了之后也有很多新的感悟,对比一下《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杜冰雁和《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们的初始人设是有不少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古代南方富商巨贾家的千金小姐,都是博学多才,都生的十分美貌,都愿意用婚姻为家族牺牲。
不同的是杜冰雁才是真的端庄娴雅闺秀,独立自强大女主;而薛宝钗是假的。下面咱们详细来分析一下为什么。
肯定有人会来说古言不配和文学名著相提并论吧,其实何必呢?你看的时候不也挺开心的么?不管是古言还是文学名著,只要人物塑造的好,都是值得讨论的。

话说《上错花轿嫁对郎》这本小说虽说是双女主,但感觉李玉湖才是女一,因为原著是分开的两本书,主讲李玉湖生活的是《上错花轿嫁对郎》,而写杜冰雁生活的那一本叫做《请你将就一下》。
原著中的杜冰雁和老版电视剧中也不太一样,实话实说,我更喜欢电视剧中的杜冰雁,不过还是先综合起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因为很多人物的心理描写,电视剧中是提现不了那么细致的。
杜冰雁是唐朝贞观年间扬州城北大富杜家的小姐,是以温柔高雅闻名全城的女神,作者写她是“纤尘不染的出水芙蓉”,更细描她的长相:瓜子脸、柳黛眉、秋水星眸、高鼻梁、巧笔丹青难画描的美貌,连李玉湖这种明艳灿若玫瑰的大美女都当场看的迷走魂魄。就连杜冰雁她扮成男装都是“英俊华颜、玉树临风”,“像玉雕出的神”。
来对比一下《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容貌描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再加上袭人口中的“绝色人物”,抽花签时的“艳冠群芳牡丹花”。
感觉谁更惊艳?这个就见仁见智,不多评价,反正我选杜冰雁。
杜冰雁出场就要做新娘了,是迫不得已的家族联姻,因为齐家仅剩的根苗齐三公子奄奄一息,齐家"想疯了要一举得男”,延续香火,就挑中了上面有五个哥哥的杜冰雁。
齐家非常强势霸道,甚至卑鄙的箝 制了杜家的生意,硬是要做成这桩婚事不可。杜冰雁的父母虽然十分疼爱这个小女儿,但也不得不答应下来。杜冰雁本人虽然也不想当冲喜新娘,不想给齐家做生育工具,但为了家族产业,为了分担父母的忧愁,也只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她出嫁时内心激荡,哀愁又委屈,她甚至想到了自己生为女儿身,虽然婚姻大事不能做主,但是她盼着以后能守寡,也就不再任人宰割,被人操控人生,也能清清静静过日子。

杜冰雁的利益联姻是被动的,她内心有着追求美好姻缘和自在人生的渴望。但是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被迫才选择了牺牲。
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可是她们家主动的,是薛姨妈巴巴的跑来跟王夫人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还要正配哦,强调一下的意思就是:薛宝钗不想做妾
薛宝钗内心也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那就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她要献出自己,跨越阶层。至于上青云干什么那先不管,反正先上去再说,毕竟上她想上去也挺费劲的。
这样一来,这两个女孩子就很明显的不一样了,简单来说就是杜冰雁被迫做工具人,内心依然渴望追求自由自在,她只是受礼教约束,愿意遵从孝道为父母牺牲婚姻幸福,但是她不会对父权一直逆来顺受,她内心的反叛之火曾被压抑,但从未熄灭。
薛宝钗是主动要做工具人,她追求是荣华富贵,利益当先。怎么做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她就怎么选,她是真正趋利避害识时务的。遵循礼教或者利用礼教,对她来说都是可以一键自如切换的。从她的《螃蟹咏》里也可以看出她对世道的不满与讽刺,但是如果当时的肮脏世道这一潭泥淖能够滋养她开出花来,她不仅要扑通跳下去,还得想办法霸占这个鱼塘,非得在里面腌入味不可。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薛宝钗父亲活着,哥哥争气,她就不用牺牲自己的婚姻了呀!可是杜冰雁的父亲就活着呢,她还有五个哥哥,且也没有一个不争气的!
如果薛宝钗有争气的父亲哥哥在家里支撑家业,我敢赌一包辣条,她的婚事会更加攀高,她的志向也肯定会立的更加高远。她一定愿意进宫去,因为她内心的“热毒”太盛,只要有更好的可能性,她根本不会甘心退而求其次的安稳平淡。如果她家里的条件足够支持她的野心,恐怕只有皇帝才是堪配她的理想型。

这一点从她在贾府苦苦支撑那么多年就可以看出来,但凡她能想通了,放弃贾宝玉,可能八十回的时候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薛宝钗表现出来的强势进攻一直都是非常明确的,薛宝钗主动起来的时候,一切规矩礼数,教养道德她都会自动忽略,她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可以大尺度牺牲的,可以不顾任何人目光的。
她带着金锁在贾府经营,紧盯着通灵玉,甚至几次利用美色去套路贾宝玉,甚至在贾母面前也曾失态,当面规训这个,又背刺那个,事后又毫无心理负担。哪怕看不到半点希望,也会继续经营努力,颇有几分卧薪尝胆的味道了,真的是挺厉害的。就是薛宝钗跟什么端庄娴雅的大家闺秀没啥关系。
相比之下,杜冰雁是非常矜持端庄娴雅有教养的闺秀,也是一个很懂得自重自爱的女子。她在路上扮男装的时候遇见村野女子,她会觉得“没有一个女孩合乎她对庄重的标准”,在她和将军的暧昧期里,面对将军的亲近她会说:“请你自重!我不是那样的人,我不是特来取悦您的!”
杜冰雁苦苦追寻的是自我实现和摆脱禁锢,她想成为一个掌控自己人生的人,也希望将军把她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她要得不是宠溺,不是虚名,而是人格上的尊重。
薛宝钗却连贾宝玉都意识到的“亵渎”都毫不在乎,甚至巴不得,上赶着!
二、杜冰雁与薛宝钗的性格经历对比,真正的大女主是如何炼成的?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女主?是必须要出身高贵、聪明、清醒,美貌、勇敢、站在权利顶端,赚钱能力非凡,并拥有男主、男二三四五的全心全意至死不悔的爱吗?
好像并不是,市面上一些类似的一些“大女主”恕我直言,可能离了某个男配至死不悔的爱,都活不到大结局,更别说作者、编剧和男主给随时给她开足金手指了。
个人理解,像武则天、花木兰、大玉儿、斯嘉丽、孟丽君、冯素珍还有《义海豪情》中的九姑娘这样的女性,才有很明显的大女主特质。
她们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是一种源自她们内心强大的力量。她们一开始未必就是满级选手,甚至还很弱,当她们的人生经历了一次次的困境与磨难之后,才有了明显的成长与蜕变。
她们都有强烈的自我意志力,头脑清醒,目标明确,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坚持,有独立解决重大危机的能力,靠自己就能披荆斩棘,而男主只是锦上添花的陪衬,是她感情线上的配角。
杜冰雁其实也是这样的大女主,尤其是电视剧里的杜冰雁成长线更为丰满,人物形象更为立体生动。
杜冰雁一开始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认命的去齐府做少夫人,甚至想过如果齐三公子不是好东西,她就一天三炷香咒他早死,然后自己当寡妇,然后清静无为,了此一生。
但是,当她发现自己错嫁入将军府的时候,立刻就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找管家解释没用,她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而是想办法逃走。错嫁打破了她原本被安排的人生,给了她自主选择的机会。
她选择去边城军营,找当事人袁不屈说清楚,这里也是杜冰雁对父权叛逆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她人生转折最关键的一步。她没有选择回娘家去依赖父母,她就是要借这个机会从此自己掌控命运,哪怕前途未卜,她也不想再做任人摆布的金丝雀,一般有这种勇气的古代女性,几乎都是传奇人物。
《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片尾曲有一句歌词叫做“百年巧合话惊奇”,从剧情中来看:奇是传奇,惊是惊险。
尽管路上磨难重重杜冰雁并没有放弃,她遇见唯一的金手指刘若谦,顺势拜师,一箭三雕解决了自己的行路安全问题、进入军营的通行证问题,以及获得在军营安身立命的本事。
进入军营之后,杜冰雁一步步从富家千金,蜕变为一个可以和大将军并肩站在一起面对风雨的伴侣。
她从勤勤恳恳的军医小助理工作中,学会了很多药理医学知识,也克服了对鲜血,对狰狞可怖的伤口的恐惧,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救死扶伤的军医,在师父暂时离开军营之后,她在救治一名重伤的普通士兵时,她比老军医更沉稳干练,想到了最有效的止血药方,并且冒雨去爬山采药,摔的浑身是伤,甚至是伤也在所不惜。
还有很多细节刻画出杜冰雁的智慧和格局。比如初遇将军时能机智逃走,比如献出的“黑豆妙计”,比如表明身份,她拒绝了将军为她特赦豁免的提议,提出了割发代首,是这事儿还是曹操首创的刑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古代人来说断发这件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但总比没了小命要好。
杜冰雁长期以来在军营中救死扶伤,与人为善积累的声望口碑,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帮她顺利的化解了危局,不止将军舍不得她死,整个军营里都没有一个人希望她被处死。
到了皇帝赐婚将军的时候,杜冰雁虽然心里很着急,但是她头脑冷静出谋划策,在这个全剧最大的困境面前,杜冰雁更像是个排兵布阵的大将军,所有人都在她的安排下各自去完成任务,然后危机化解,皆大欢喜。
杜冰雁把一场错嫁的人生闹剧,成功扭转成为良缘佳话,靠的是她的聪明、勇敢、执著与真诚。最难得的是杜冰雁虽然出身商贾巨富之家,却一点儿也没有矫情庸俗的性情,她在军营里的经历,让她开阔心胸,拓展眼界,再也不拘泥于自身自家和儿女情长,她看到了天地广阔,开始心怀民族大义,家国天下。她找到了自己的主体,也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和责任感中体会到她的人生价值,原来除了做孝顺女儿娇小姐、贤妻良母,还可以是另一种样子。
杜冰雁爱上袁不屈可不是因为他的荣华富贵和权势滔天,而是因为袁不屈是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的硬汉,是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的热血男儿。他们俩的爱情是真正的势均力敌,就像《致橡树》里写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如果杜冰雁只想做一朵攀援的凌霄花,享受将军夫人的荣耀,她大可以把责任都推给媒婆,推给轿夫,她自己坐享其成,则将错就错蹲在家里等袁不屈回去,反正袁不屈是真的丢不起这个脸去跟商贾人家交换正妻的,他只能认了。
从人物创作的角度看,杜冰雁的成长线、事业线和爱情线虽然相对简单,但脉络却是非常完整且清晰的。她一直头脑清醒,奔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凭自己的能力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阻碍,最终得到她想要的人生。
我们作为观众能够感受到杜冰雁身上温柔又坚定的强大力量、独立的人格,无论是代入还是旁观,都会觉得,她的幸福都是她应得的。
然后咱们再来说《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是一个没有成长线的角色,甚至在走回头路。
薛宝钗就像古龙小说里的侠客,出场就练成了一身好武艺,年纪不大却一副接近满级的样子。但是当她和越来越多高手过招的时候,就显得没那么厉害了,到了结局,她或生或死,但是本领方面和开场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区别。
薛宝钗第四回出场的时候就说她要选秀,那自然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还能依贴母怀,留心针黹家计等事,为母亲分忧解劳,明显是个十几岁的大姑娘。
进贾府后不久,从第八回她掏出金锁对宝玉“微露意”,她开始经营“金玉良缘”,梨香院设下雪天酒宴劝暖酒,然后贾宝玉跟着林黛玉走了;第三十五回她又跑到宝玉跟前建议让莺儿打个络子把通灵玉络住,而且必须要用金线最配;第三十六回她坐在宝玉午睡的床上绣鸳鸯肚兜,被宝玉梦中大骂“金玉良缘”仍不死心;到了六十二回里,已经七八年过去,她射覆的时候,众目睽睽的宴会上,还是眼巴巴盯着贾宝玉的“通灵玉”不放,然而贾宝玉还是不接招,愣是对了她的“钗”字。
第二十三回她奉谕旨,被王夫人安排住进大观园得蘅芜院,第七十五回抄检大观园她被迫搬走避嫌,并且直拒了王夫人让她搬回来得邀请。可谁能想到,到了第八十回,作者又写“香菱果跟随宝钗园内去了”薛宝钗她居然又搬回了大观园。就问问宝姑娘:自己打自己的脸是不是真的是有爽感无痛感呀?
纵观全书,薛宝钗她在贾府唯一的目标就是“金玉良缘”,借东风,上青云。她也的确是勇敢的、坚强的,百折不挠、意志力强大,甚至不择手段的。
可问题是都八十回了,这个事儿并没有进展,薛宝钗年纪耽搁成了第二个傅秋芳,和宝玉的进展是逆水行舟退退退,越来越疏远,宝玉不仅骂薛宝钗是“国贼禄鬼”,还对着空荡荡的蘅芜苑感叹:“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
而人家宝黛一天天是情比金坚,紫鹃丫鬟试玉宝玉直接死给大家看,结果王夫人都沉默了,薛姨妈都不得不迂回一下先让薛蝌和邢岫烟联姻。
如果说古代的婚姻大事,薛宝钗一个深闺少女能主动争取的赢面实在太小,她尽力了,我们应该体谅她。那也不是不行啊,可是薛宝钗又实在不长进,她进贾府的时候就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到临了王熙凤评价她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出场的时候就能帮母亲料理亡父和混账哥哥丢下的烂摊子,到了八十回结束,她还是劝着母亲,帮忙料理混账哥嫂造成的烂摊子。
这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她甚至连身份也没有变得尊贵些,财富也没有积累的更多些,相反的是她家的产业越来越消耗破落,越来越抠搜省俭。要是硬找的,那就是他们家的事儿更糟乱了,可薛宝钗的管理水平也没有半点提升,也不过就是“母女惟暗自垂泪,怨命而已”。
千万别杠《红楼梦》的作者是古人他不懂小说里成长线的设定,在《红楼梦》里除了薛宝钗之外,年轻一辈的女性,外加上贾宝玉这个男的,他们都在不停的成长,成长线最完整是女主角林黛玉。甚至刘姥姥前后两次进贾府段位都是不一样的呢。
好了书接上回,那我们只好来看看薛宝钗在贾府的事业线,那就是经营人情关系这一块,可惜还是一事无成,要一头没一头。
第四回薛蟠打死人,宝钗选秀没戏,跟着母亲哥哥避难来贾府投奔,接着就开始上下小恩小惠的打点贾府奴才“大得下人之心”,可怡红院的小丫头都不愿去蘅芜院走一趟。到了第五十六回她受王夫人安排管家理事,还是在用探春兴利除弊的小钱去收买贾府的婆子们,可婆子们转眼就指桑骂槐她的丫鬟莺儿是“小娼妇”。
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过生日,“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结果贾母转头对黛玉表示:“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
第三十五回,她奉承贾母:“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则表示:“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她”、“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的可疼之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
第三十八回她好不容易利用史湘云办了个螃蟹宴,结果呢弄巧成拙,事后甚至要通过打点林黛玉,去找补与贾母的关系。
到了第七十七回,她干脆不装了,跟王夫人讥讽贾母的人参过期:“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她解疑癖、送燕窝拉拢林黛玉,但后文中林黛玉虽然能共情她的难处,也瞧不上她假撇清的虚伪样子,讽刺她是矫揉造作,胶柱鼓瑟;薛宝钗口口声声凤丫头,表面和王熙凤没什么交集,背地里狠狠贬低这个大表姐:“不识字不大通,只会一味世俗取笑”、“才短想不到”、“便不是和咱们好,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
而王熙凤则在她们三人临时管家的时候,好像就早就料到她会作妖一样,特派了平儿去扶持探春,平儿还当众揭破了她让贴身大丫鬟莺儿去勾搭宝玉的心腹小厮拜把子的丑事。
曾在前期夸赞她细心,和她一起赏鱼、吃小炒的探春,在搜检大观园之后对她说:“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前期推举她为蘅芜君,捧她当诗社头社状元的李纨,后来听说她要搬出大观园,“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事后李纨都不带帮她回复王夫人一声的。
就连前期和薛宝钗亲密结盟的花袭人,在攀附上王夫人当了"哈巴狗”之后,得到承诺和姨娘月例之后,也不怎么贴宝姑娘了。反倒是宝钗还要费力维系与袭人的关系,巴巴的把宝琴送给她的石榴裙转送袭人。
当然,薛宝钗内心的确是很强大的,她有一种很执着的力量,支撑自己在贾府煎熬多年,但是很可惜,她的目标都没有实现,她的困局都没有化解,她并没有迈出摆脱封建桎梏的叛逆脚步。
因为她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她顺应了父权礼教,并且一直试图驾驭利用其中的规则去实现自己的野心,这就比“不能反抗,好好享受”更恶心人了。薛宝钗如同和魔鬼做交易,她甘心做一个伥鬼去驯化伤害他人,她自己最终也被黑暗吞噬。
薛宝钗梦寐以求的东西,都在杜冰雁毅然决然抛弃逃离的大将军府里,那可是泼天的权势富贵呀,说白了就是依附于父权的权势财富,薛宝钗才智用到极限也不过是取悦权贵,薛宝钗的野心膨胀到劲头,也不过就是要成为权贵的女人。
杜冰雁能最终成长为高飞的鸿雁,是因为她生出了翱翔的翅膀,学会了高飞的能力,而薛宝钗她就算借到东风飞上青云,她依然只是柳絮飘萍,一旦离开东风就只能跌落尘埃,因为她追逐到尽头也职是在做一个寄生者,自己没有根基自称,又没有真情实意,唯有利益利己的心机,依靠的还是虚无缥缈的借来的风,这个中介太不靠谱了呀。
当然了,古代大多数时期内,女性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在内宅里,受到很多局限。大唐盛世里富家千金杜冰雁的故事是充满惊奇色彩的,而生于封建社会末世的薛宝钗的故事则是残酷无奈的。
我知道薛宝钗没有杜冰雁的机会出去经历一番传奇人生,我也知道将军夫人仍是要依附将军生活,杜冰雁她也没能超越古代的局限,但是人家和将军是真爱呀,就算杜冰雁以后在将军府中相夫教子,管家理事,她也能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很自在,那也是她想要的生活,那是她可以自己掌控的人生,这已经是古代女性趋近理想的生活了吧。
薛宝钗最大的问题不是她的目标太庸俗,也不是她结局失败,而是她哪方面都完全没有成长和提升!难道是我看书不够仔细,如果有的话,欢迎补充指教。
反正我看到的就是薛宝钗全程拧巴的就像是曹操魂穿到了貂蝉身上,一肚子狼子野心但不得不去靠争当权贵的娇妻实现。而且当她拼尽了全力终于当上了这个娇妻,可是权贵却败落了,真的是被东风吹得有多高,掉下来就摔得有多惨,因为当事男主不喜欢她这一款,宁愿去做和尚。
女性之间的同理心与友情对比:杜冰雁和李玉湖才是真正的金兰契姐妹情总有人来辩解说薛宝钗做的所有事都是无奈的?其实并不是。如果说生存和婚姻这两件大事薛宝钗她是被家族、礼教和命运裹挟而不能自主,那么试问古代的女性哪一个又不是如此呢?
抛开历史洪流这种宏观的问题不说,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可没人拿刀逼着薛宝钗如何说话吧?她根本冷血到了连女性之间的同理心都吝啬到只给对她有用的人一点点的地步。
得到这份“殊荣”的,主要是林黛玉,体现是兰言解疑癖那一回,还有送燕窝时说的那一句“我和你是一样的”。还有个邢岫烟,薛宝钗帮她赎回棉袄,共情到她遭受的冷眼,但比对林黛玉到底差远了,她对邢岫烟的那一番说教和评定实在太减分了。史湘云就别提了,螃蟹宴之后,薛宝钗就不怎么搭理她了,还嫌弃她又疯又聒噪。
对金钏这种奴才丫鬟不甘羞辱跳井自证清白,宝钗认为她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可惜,多给几两银子银子就得了;对平儿被王熙凤贾琏家暴,宝钗表示:“她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更别提她拿着靛儿撒气,又讥讽想学诗的香菱得陇望蜀,还打压她做的诗不好。
再来看看杜冰雁呢,她在女扮男装去往军营的路上,遇见一些穷苦村落里沦为暗娼的乡野女子,尽管这些女人看她长得俊美贵气,穿的绫罗绸缎也来调戏她,捉弄她,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但是杜冰雁仍然对这些女人发自内心的同情,可怜她们的遭遇和命运,认为来消遣伤害她们的男人是无耻的。
而杜冰雁与李玉湖的友情,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友情,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对照组。
杜冰雁的很多初始人设和薛宝钗有相似点,其实林黛玉何尝不想做那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身体健康的李玉湖呢?
杜冰雁和李玉湖的友情是非常感人的,两个女孩子虽然同在一个城里长大,都是名动一方的大美人,但是却性格迥异,出身悬殊,也素不相识。
只在出嫁那一天,一场大雨让她们相遇,却彼此惊艳,一见如故,好像认识了一辈子。
她们互相倾诉衷肠,坦诚相待,说尽了古代女子婚嫁中的无奈与辛酸,感慨“谁让咱们偏生为女人?”李玉湖属于是被缺德财迷的亲爹收高价聘礼给卖了,杜冰雁家倒是不缺钱,但她的婚事也是一场交易。
她们明知道自己前途渺茫,可能面临无比悲剧的命运,还是真心的给彼此送上了美好祝愿,希望对方能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她们当时的祝福甚至都很卑微,都是希望对方的丈夫好好的,这样她们才能有好日子过,她们最高的诉求不过是“安定”,就像探春的判词中那一句“保平安”,是封建社会的女性“身为女人最卑微的要求”,也是古代远嫁的女儿的心愿。
虽然只有短暂的相处,两人却建立起真挚的友情,当她们发现错嫁之后,都是先为对方考虑,挂念着对方不知要面对怎样可怕的境遇。
哪怕是她们后来对错嫁的夫君都产生了感情,却也想着姐妹可能还要因为错嫁替自己受苦,而心里产生罪恶感,会回避,甚至愿意让步牺牲。
再对比一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姐妹情,真的是塑料极了。哪怕林黛玉曾坦诚相待,真心倾诉,也换不回薛宝钗几分真意。
哪有一边和姐妹说亲道热,一边不忘记挖姐妹墙角撬男朋友道理呢?哪有前面刚甩锅嫁祸完姐妹,又给姐妹送燕窝关心病情的?哪有姐妹得罪了长辈的时候还一个劲儿在长辈面前给姐妹上眼药、穿小鞋的?
我知道古代自由恋爱是违背礼教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是不合规矩礼法的,但是薛宝钗她对贾宝玉做的那些事就规矩了?就合礼教了?更别提什么父母之命,一方的父母之命要是管用的话,关羽和孙权早就成了好好亲家,三国历史都得改写。薛姨妈不是后来还说要帮黛玉和宝玉说亲的么,她那种老虔婆的话还能随便当真?
就说这么多吧,通过浅析杜冰雁与薛宝钗的人物对比,由此更能看出薛宝钗这个人物的复杂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