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人,可以成为你今生今世的避风港,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
一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富养自己。
静以养心,宽以养气,和以养福,做好这三件事,活出更好的自己。

静养心
《黄帝内经》讲: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之首。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是最好的养生。
心要静,需在平时多下功夫。
某天,一个学生问王阳明:
老师,我在安静时修心,觉得心里的意思还好,可是一遇到事心态便大不相同了,这该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他: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才能在有事时心能定,无事时心亦静。
学会按心兵于不动,就能如静水般从容。
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静心。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遇到失意之事能处之以忍,遇到快意之事能视之以淡,遇到荣宠之事能置之以让,遇到忧愤之事能平之以稳。
往后余生,做个心静如水的人。

宽养气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古人云: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世间百样事,笑看千种人。
胸怀宽广之人,能容忍别人的冒犯、谅解别人的过错。
咽得下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了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了王朗、气死了周瑜。
可同样的计谋,却摆不平司马懿。
为了激司马懿出兵,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女装。
司马懿毫不在意,竟然在大堂之上,换上了女装。
诸葛亮拿他没办法,最后只能收兵。

《格言联璧》中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面对流言蜚语、恶意中伤,有时过多的争辩和解释,于事无补。
与其口上争胜,不如心内化解。
做好自己事情,往长远看,事实会说话。
正如《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神功的口诀所说: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人的心就像一个容器:装的宽容多了,戾气自然也就少了,格局自然打开了,日子也就顺遂了。

和养福
《菜根谭》有言:和气热心之人,其福必厚,其泽亦长。
中国人向来以和为贵,和气不仅能生财,还能给你带来福报。
《孟子》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成全。
和气,可以化解矛盾,让别人跟你走得更近。

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收到一封家信,说自家人为了争地,与邻居发生纠纷。
张英阅后大笔一挥,回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最后修成一条六尺巷,造福乡邻到如今。
一个家庭的福运,根基在于和气。
如果伤了和气,这个家庭就有衰败之虞。
《处世悬镜》有言: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
和气待人、和气对事,幸福不请自来。
家和,人顺,才能万事兴。

庄子在《知北游》中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指缝太宽,时间太瘦,还没来得及学会告别,人生已过去大半。
人生下半场,过一天少一天,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富养自己。
